对接受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老年患者实施安全护理的效果探讨

2018-01-09 03:53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21期
关键词:股骨头置换术组间

沈 琨

(泰兴市人民医院骨科,江苏 泰兴 225400)

对接受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老年患者实施安全护理的效果探讨

沈 琨

(泰兴市人民医院骨科,江苏 泰兴 225400)

目的:探讨对接受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老年患者实施安全护理的效果。方法:择取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在泰兴市人民医院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65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对其进行分组,将接受安全护理的33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将接受常规护理的3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护效果、接受护理期间其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和对护理的总满意率。结果:研究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治护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91%、78.1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50,P<0.05)。研究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接受护理期间其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6.06%、15.6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36,P<0.05)。研究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率分别为93.94%、81.2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10,P<0.05)。结论:对接受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老年患者实施安全护理的效果显著。

安全护理;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老年

股骨头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骨折。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临床上治疗股骨头骨折的主要手段[1]。近年来,股骨头骨折在我国的发病率逐渐增高。相关的文献报道指出,对接受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老年患者实施安全护理的效果较为理想。为了进一步探讨对接受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老年患者实施安全护理的效果,笔者对在泰兴市人民医院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65例老年患者进行了以下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在泰兴市人民医院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65例老年患者。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中有男14例,女19例,其年龄为81~97岁,平均年龄(84.6±2.1)岁。对照组患者中有男15例,女17例;其年龄为80~98岁,平均年龄(84.4±2.5)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可进行组间对比分析。

1.2 方法

对这两组患者均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在围手术期内,对研究组患者实施安全护理。护理方法如下:1)进行病情评估。在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对其病情进行全面的评估,向其家属了解其病史及用药史。协助患者进行各项检查,密切监测其病情的变化情况。2)进行健康宣教。护理人员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解有关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知识,并向其介绍以往治疗成功的病例,以消除其紧张、焦虑的心理。3)进行饮食护理。护理人员告知患者增加饮水量,多食用高蛋白、粗纤维的食物,以防止其发生便秘。4)进行心理护理。在术前,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耐心地解答其提出的疑问,尽量满足其合理的需求。在术后,及时告知患者手术的结果,以消除其紧张感和焦虑感。5)进行有针对性护理。护理人员密切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注意观察其意识、患肢创面、末梢血运的变化情况。对于出现术后谵妄的患者,应定时对其进行巡视,避免其发生导尿管滑脱、坠床等不良事件。定时协助患者进行翻身,在其患肢下方垫置软枕,防止其因体位不当而发生假体脱位。为患者使用气垫床,使用减压敷料保护其身体的受压部位,在其受压部位的皮肤上涂抹润肤霜,并注意保持其皮肤的干燥、清洁,以防止其发生压疮。6)进行康复锻炼指导。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制定个性化的康复锻炼计划,以防止其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进行出院指导。在患者出院前,护理人员耐心地对其进行出院指导(包括饮食、康复锻炼、用药等方面的内容),并告知其复诊的时间。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护理方法主要包括:1)入院时,向患者介绍医院周边的环境。2)术后注意观察患者切口的情况,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告知医生。3)在患者病情稳定后,指导其进行康复锻炼。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治护效果、接受护理期间其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和对护理的总满意率。

1.4 治护效果的判定标准[2]

显效:经治护,患者的患肢功能恢复正常,能够正常地行走,未出现术后并发症。2)有效:经治护,患者的患肢功能有好转的趋势,基本能够正常地行走,未出现严重的术后并发症。3)无效:经治护,患者的患肢功能无明显改变,无法独立行走,且出现了压疮、肺部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等术后并发症。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对本文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接受护理期间其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研究组患者接受护理期间其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6.06%,对照组患者接受护理期间其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15.63%。研究组患者接受护理期间其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接受护理期间其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2.2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护效果

研究组患者治护的总有效率为90.91%,对照组患者治护的总有效率为78.12%。研究组患者治护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护效果

2.3 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研究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率为93.94%,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率为81.25%。研究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3 讨论

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临床上治疗股骨头骨折的主要手段。相关的研究资料显示,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股骨头骨折能够有效地缓解患者髋关节疼痛的症状,治愈其髋关节畸形及运动障碍[3]。许倩[4]指出,对接受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老年患者实施安全护理的效果显著,可显著提高其生存质量,促进其术后康复。本研究的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治护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91%、78.1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接受护理期间其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6.06%、15.6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对接受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老年患者实施安全护理的效果显著,能够降低其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研究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率分别为93.94%、81.2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对接受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老年患者实施安全护理能够有效地提高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综上所述,对接受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老年患者实施安全护理的效果显著,能够降低其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其对护理的满意度。

[1]邱琴英.延续性护理应用于高龄股骨颈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的疗效评价[J].全科护理,2016,14(7):746-748.

[2]岳殿霞.康复护理在促进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患肢功能康复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2017,25(12):87-88.

[3]王培荣,李红.研究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护理[J].中国伤残医学,2017,25(3):72-73.

[4]许倩.心理干预对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心理状况及治疗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5):67-68.

R473

]B

]2095-7629-(2017)21-0233-02

猜你喜欢
股骨头置换术组间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数据组间平均数、方差关系的探究
股骨头坏死的中医治疗
更 正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metallogenic regularities and the exploration of graphite deposits in China
易于误诊为股骨头坏死的股骨头内病变的鉴别诊断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反肩置换术
不同粗细通道髓芯减压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比较
8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CT与核磁共振诊治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