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接种疫苗的2852例社区儿童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

2018-01-09 03:53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21期
关键词:街道社区性疾病比率

张 纪

(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和平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安徽 合肥 230011)

浅析接种疫苗的2852例社区儿童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

张 纪

(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和平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安徽 合肥 230011)

目的:分析接种疫苗的2852例社区儿童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方法:对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和平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其周边5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种疫苗的2852例儿童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这些儿童中发生不良反应的16例儿童作为病例组,选取其中未发生不良反应的500例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儿童的临床资料,找出导致接种疫苗儿童发生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结果:2014年至2016年期间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和平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其周边5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种疫苗的2852例儿童接种疫苗后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0.39%,其偶合症的发生率为0.04%。2014年期间、2015年期间和2016年期间在这6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种疫苗的儿童接种疫苗后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偶合症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儿童在夏秋季节接种疫苗的比率、有变态反应性疾病史的比率均高于对照组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儿童性别为男性的比率、年龄<6岁的比率、经上臂注射疫苗的比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夏秋季节接种疫苗、有变态反应性疾病史是导致接种疫苗儿童发生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临床医生应对上述情况予以关注。

社区;儿童;接种疫苗;不良反应

接种疫苗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之一[1]。近年来,随着几起过期疫苗流入市场案件的曝光,社会大众对疫苗接种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接种疫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容忍度明显下降。本文对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和平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其周边5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种疫苗的2852例儿童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4年至2016年期间,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和平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其周边5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接种疫苗16105人次。

1.2 方法

这6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建立了不良反应上报制度,每周向上级监管部门上报1次疫苗接种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通过电话随访等方式了解接种疫苗儿童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若其出现不良反应,则为其建立档案。向其家长询问其不良反应的具体临床表现、发生的时间,并对上述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完成不良反应事件的记录后,将发生不良反应儿童的档案上传至疫苗接种不良反应数据库。本研究选取在这6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种疫苗的2852例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儿童中发生不良反应的16例儿童作为病例组,选取其中未发生不良反应的500例儿童作为对照组。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在这6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种疫苗儿童接种疫苗后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分析

2014年至2016年期间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和平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其周边5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种疫苗的2852例儿童接种疫苗后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0.39%,其偶合症的发生率为0.04%。2014年期间、2015年期间和2016年期间在这6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种疫苗的儿童接种疫苗后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偶合症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对在这6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种疫苗儿童接种疫苗后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分析

2.2 对病例组16例儿童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分析

病例组16例儿童中发生急性过敏反应的儿童有1例,发生惊厥的儿童有1例,出现发热情况的儿童有10例,发生头晕的儿童有2例,发生持续哭闹的儿童有1例,发生轻微局部反应的儿童有1例;其中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为注射麻腮风疫苗的儿童有1例,为注射乙脑减毒活疫苗的儿童有2例,为注射流脑疫苗的儿童有5例,为注射肺炎疫苗的儿童有1例,为注射水痘疫苗的儿童有1例,为注射白百破疫苗的儿童有1例,为注射乙肝疫苗的儿童有2例,为注射HIB疫苗的儿童有1例,为注射五联疫苗的儿童有2例。这16例儿童接种疫苗至发生不良反应的时间平均为(1.4±0.5)d。

2.3 对导致接种疫苗儿童发生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的分析

病例组儿童性别为男性的比率、年龄<6岁的比率、经上臂注射疫苗的比率、在夏秋季节接种疫苗的比率和有变态反应性疾病史的比率分别为56.3%(9/16)、93.8%(15/16)、75.0%(12/16)、87.5%(14/16)、62.5%(10/16)。对照组儿童性别为男性的比率、年龄<6岁的比率、经上臂注射疫苗的比率、在夏秋季节接种疫苗的比率和有变态反应性疾病史的比率分别为51.2%(256/500)、71.2%(356/500)、50.6%(253/500)、57.0%(285/500)、11.5%(56/500)。病例组儿童在夏秋季节接种疫苗的比率、有变态反应性疾病史的比率均高于对照组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儿童性别为男性的比率、年龄<6岁的比率、经上臂注射疫苗的比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对导致接种疫苗儿童发生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的分析[n(%)]

3 讨论

接种疫苗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之一。临床研究发现,有变态反应性疾病史的儿童其体质多为过敏体质[2]。与健康儿童相比,有变态反应性疾病史的儿童接种疫苗后更容易出现不良反应[3]。本研究的结果显示,与对照组儿童相比,病例组儿童在夏秋季节接种疫苗的比率、有变态反应性疾病史的比率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夏秋季节接种疫苗、有变态反应性疾病史是导致接种疫苗儿童发生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临床医生应对上述情况予以关注。

[1]曹雷,郑景山,曹玲生,等.中国2012年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常规免疫报告接种率分析[J].中国疫苗和免疫,2013,19(5):389-396.

[2]王瑞芬.国产和进口流行性感冒病毒裂解疫苗安全性Meta分析[J].人民军医,2017,60(2):136-138.

[3]黄粉莲.儿童白百破疫苗加强接种所发生不良反应的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2015,31(33):148-149.

R473

]B

]2095-7629-(2017)21-0250-02

张纪,女,1987年1月出生,护士

猜你喜欢
街道社区性疾病比率
义乌市廿三里街道社区学院培训掠影
义乌市廿三里街道社区学院
防跌倒,警惕认知障碍性疾病
一类具有时滞及反馈控制的非自治非线性比率依赖食物链模型
对虾常见环境性疾病的防治
猪常见呕吐性疾病的临床表现、药物治疗和预防措施
街道社区疾病预防控制管理的强化分析
一种适用于微弱信号的新颖双峰值比率捕获策略
参与街道社区未成年人服务大有作为
PARthanatos在神经损伤性疾病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