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下肢骨折患者进行有针对性护理的效果探究

2018-01-09 03:53季芳芳宁礼彬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21期
关键词:乙组甲组下肢

季芳芳,宁礼彬

(解放军第八五医院住院部,上海 200052)

对下肢骨折患者进行有针对性护理的效果探究

季芳芳,宁礼彬

(解放军第八五医院住院部,上海 200052)

目的:探究对下肢骨折患者进行有针对性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解放军第八五医院在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86例下肢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各43例患者。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对甲组患者进行有针对性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SF-36评分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结果:1)接受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健康状态等各项SF-36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护理后,甲组患者的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健康状态等各项SF-36评分均高于乙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甲组患者接受护理后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低于乙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下肢骨折患者进行有针对性护理可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

下肢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SF-36评分

临床研究发现,下肢骨折患者因术后长时间卧床休息,常会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下肢骨折患者若未能及时接受有效的治疗,可发生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患肢功能障碍等严重的并发症,其生活质量可受到严重的影响[1]。相关的文献报道指出,对下肢骨折患者进行有针对性护理可有效地降低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2]。为了进一步探讨对下肢骨折患者进行有针对性护理的效果,笔者进行了以下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解放军第八五医院在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中随机选取86例作为研究对象。这些患者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他们均未患有凝血功能障碍、严重的肝、脑、肾等器官的疾病。将他们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各43例患者。甲组43例患者中有男30例,女13例;其年龄为18~75岁,平均年龄(51.4±6.8)岁;其中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有11例,接受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患者有20例,接受下肢骨折内固定术的患者有12例。乙组43例患者中有男27例,女16例;其年龄为20~74岁,平均年龄(52.4±5.8)岁;其中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有13例,接受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患者有18例,接受下肢骨折内固定术的患者有12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护理。护理方法主要包括:1)在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帮助其熟悉病房的环境,耐心地解答其提出的疑问,并遵医嘱对其进行用药护理。2)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常规的健康宣教和心理护理。在此基础上,对甲组患者进行有针对性护理。护理方法是:1)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定时协助其进行相关的检查,并密切观察其骨折部位肿胀的情况。2)护理人员注意监测患者下肢皮肤的温度、颜色、足背动脉搏动的情况(正常情况下,患者皮肤的颜色呈淡红色,有光泽,且富有弹性。其健侧肢体与患侧肢体皮肤的温度差不超过3℃)。定时测量并记录患者患肢的周径,并密切观察其切口有无渗血、渗液。3)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者患肢疼痛症状的发生情况。若患者下肢的皮肤出现凹陷、发红等现象,应及时确诊其是否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4)在术后,护理人员告知患者保持绝对卧床休息,并将其患肢抬高20~30 cm,以促进其下肢的血液循环。对于已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定时对其患肢进行按摩、热敷。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的生活质量。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评价项目包括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健康状态等四个方面)。各项SF-36评分的总分为100分,评分越高,说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2)观察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对本文中的数据进行处理。SF-36评分用(±s)表示,采用t检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用%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接受护理前后两组患者SF-36评分的对比

接受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健康状态等各项SF-36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护理后,甲组患者的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健康状态等各项SF-36评分均高于乙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接受护理前后两组患者SF-36评分的对比(分,±s)

表1 接受护理前后两组患者SF-36评分的对比(分,±s)

组别 生理功能 心理功能 社会功能 健康状态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甲组(n=43) 46.8±4.3 89.4±9.8 42.5±4.3 88.7±11.3 58.7±4.5 86.3±9.8 56.8±4.7 87.4±9.9乙组(n=43) 47.3±4.6 73.2±6.4 42.8±4.6 78.2±7.5 58.6±4.7 72.3±6.4 58.4±4.5 76.5±7.2 t值 -0.520 9.076 -0.312 5.077 0.101 -7.843 -1.612 5.839 P值 0.603 0.000 0.755 0.000 0.920 0.000 0.111 0.000

2.2 接受护理后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比较

接受护理后,甲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2.3%,乙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11.6%。甲组患者接受护理后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低于乙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比较

3 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下肢骨折患者最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之一。此病主要是由患者长时间卧床引起的[3]。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下肢骨折患者若未能及时接受有效的治疗,可发生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患肢功能障碍等严重的并发症。有研究资料表明,高龄、长时间卧床、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是导致下肢骨折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主要危险因素。对下肢骨折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能够降低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促进其康复。

本研究的结果证实,对下肢骨折患者进行有针对性护理能够提高其生活质量,降低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1]张亚军,裴益明,刘颖,等.专科护理对高危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J].血栓与止血学,2016,22(4):468-469,472.

[2]魏俊强,刘利蕊,王新宇,等.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修复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特点[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6,20(35):5224-5230.

[3]徐云钦,李强,申屠刚,等.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并发膝关节僵硬的高危因素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5,30(4):364-367.

R473 < class="emphasis_bold"> [文献标识码]B

B < class="emphasis_bold"> [文章编号]2

2095-7629-(2017)21-0253-02

猜你喜欢
乙组甲组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二青会”预赛西北五省代表队自由式摔跤甲组成绩分析
一笔业务,组、村、镇三级的会计凭证编制
一题多解求总量
宫腔填塞水囊与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观察
观察莫西沙星治疗急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
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支架术后再狭窄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