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脑梗死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对其语言及肢体功能的影响

2018-01-09 03:53朱从梅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21期
关键词:肢体脑梗死康复

朱从梅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中医院,江苏 淮安 223400)

对脑梗死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对其语言及肢体功能的影响

朱从梅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中医院,江苏 淮安 223400)

目的:分析对脑梗死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对其语言及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中医院收治的75例脑梗死患者按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早期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对早期组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治护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同时比较接受护理治疗前后其语言及肢体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早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较高(P<0.05)。在接受护理前,两组患者语言及肢体功能的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接受护理后,两组患者语言及肢体功能的评分均高于接受护理前(P<0.05)。接受护理后早期组患者语言及肢体功能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脑梗死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可显著改善其语言及肢体的功能,提高其治疗的效果,促进其康复。

脑梗死;早期康复护理;语言功能;肢体功能

脑梗死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该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均较高。该病患者可出现反复发作的眩晕、恶心及呕吐等症状,还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语言及肢体功能障碍,甚至可发生昏迷及死亡[1]。有研究显示,对脑梗死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有助于改善其语言及肢体的功能,提高其治疗的效果。为了进一步证实对脑梗死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本文对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中医院就诊的75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中医院在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接诊的75例脑梗死患者。将这75例患者按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早期组和对照组,其中,早期组有38例患者,对照组有37例患者。早期组患者中有男性22例、女性16例;其年龄为60~85岁,平均年龄为(68.9±5.2)岁;其病程为1~5年,平均病程为(2.9±0.7)年。早期组患者中有男性20例、女性17例;其年龄为60~85岁,平均年龄为(68.6±5.8)岁;其病程为1~5年,平均病程为(2.5±0.9)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在两组患者入院后,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对其进行护理,包括定时巡视其病房,指导其按时服药,向其介绍与脑梗死相关的知识及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等。在此基础上,对早期组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具体的护理方法为:1)进行心理疏导。脑梗死患者在发现自己存在语言及肢体功能障碍后,可出现悲观、绝望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在发现患者情绪低落时,要及时与其进行沟通与交流,及时疏导其不良情绪,增强其对康复的信心[3]。2)进行体位护理。在患者取健侧卧位时,护理人员在其躯干的前后各放一个高枕,并指导其将上肢充分向前伸,将肩关节屈曲100°,然后在其患侧上、下肢的下方分别放置一个长枕,同时使其髋关节及膝关节保持屈曲位。在患者平躺时,护理人员在其患侧的肩下方垫一个软枕,将其上臂外展45°,使其腕关节保持背曲位,然后在其手掌上放1个重250 g的沙袋,同时使其保持手指关节伸直。每隔3 h为患者更换1次体位[4]。3)进行语言功能康复训练。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制定有针对性的语言功能康复训练计划。可先指导患者进行吞咽、咀嚼训练,再进行舌头伸缩训练,然后进行简单的发音训练[5]。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发音训练时,可先进行口型示范,指导其学会正确的发音方式,然后由简到难地指导其说词语、短句、长句等,最终使其能进行简单的对话和交流。护理人员鼓励患者家属多和患者沟通,并采取为患者播放广播、让其观看电视节目及读书等方式帮助其恢复语言功能[6]。4)进行肢体功能康复训练。在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平稳后,护理人员根据其实际情况为其制定科学的肢体功能康复训练计划,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指导其进行主动和被动的肢体运动。进行康复训练的顺序为从大关节到小关节、从健侧到患侧,依次进行趾、踝、膝、髋、指、腕、肘、肩等关节的运动。每天训练3~5次,每次训练25 min。护理人员每天定时为患者按摩腰背部及四肢的肌肉,以改善其肢体的力量,同时鼓励患者加强自主运动,以利于肢体功能的康复。5)进行饮食指导。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多吃富含维生素、蛋白质、钙的食物和易消化的食物,避免暴饮暴食。另外,护理人员定期做好患者皮肤的清洁工作,防止其发生褥疮[2]。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接受康复护理前后其语言功能及肢体功能的改善情况。采用简式Fuglmeyer量表(FMA)对接受护理前后两组患者语言及肢体的功能进行评定。该量表的总分为100分。患者的得分>80分,表示其语言及肢体功能为良;患者的得分为60~80分,表示其语言及肢体功能为中;患者的得分<60分,表示其语言及肢体功能为差。

1.4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评定。治疗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评分降低了90%以上,视为治愈;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评分降低了45%~90%,视为显效;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评分降低了18%~45%,视为有效;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评分降低了18%以下,视为无效。

1.5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中所得的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对比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早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较高(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对比

2.2 接受护理前后两组患者语言及肢体功能评分的对比

在接受护理前,两组患者语言及肢体功能的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接受护理后,两组患者语言及肢体功能的评分均高于接受护理前(P<0.05)。接受护理后早期组患者语言及肢体功能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2。

表2 接受护理前后两组患者语言及肢体功能评分的对比( 分,±s)

表2 接受护理前后两组患者语言及肢体功能评分的对比( 分,±s)

早期组(38) 接受护理前 48.91±2.09 36.51±2.51接受护理后 81.31±3.21 65.32±4.29对照组(37) 接受护理前 51.28±3.31 39.31±3.48接受护理后 62.51±3.28 51.02±3.29

3 讨论

据李青凤[7]的研究结果显示,对脑梗死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其语言及肢体功能障碍的症状。这一研究结果与本次研究的结果相符。笔者认为,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为:1)护理人员定时按摩患者腰背部及四肢的肌肉,有利于加快其患肢及全身血液的循环,提高其肌力。2)护理人员嘱患者多吃富含维生素及蛋白质的食物,可为其补充大量的卵磷脂,从而提高其机体中胆固醇的运转效率,降低其血液黏滞的发生率。3)护理人员为患者制定有针对性的语言学习计划和肢体功能训练计划,循序渐进地指导其进行语言学习和肢体功能的被动及主动训练,可帮助其尽快地恢复语言和肢体的功能[8]。

综上所述,对脑梗死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可显著改善其语言及肢体的功能,提高其治疗的效果,从而促进其康复。

[1]李东阳.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黑龙江医学,2013,37(1):45-46.

[2]张素君.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塞患者语言、肢体功能康复中的应用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6,7(6):49-50.

[3]汤春玲,范咏梅.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生活能力及肢体功能的影响[J].健康研究,2014,34(5):582-583.

[4]赵冬艳.脑梗塞患者早期护理干预对语言、肢体康复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3(12):128-129.

[5]崔海琴,樊秀琴.综合护理干预促进脑梗塞患者语言、肢体康复的效果研究[J].内蒙古中医药,2015,33(4):6.

[6]王满红.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塞患者语言、肢体功能康复中的应用[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5(6):183.

[7]李青凤.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塞患者语言、肢体康复中的应用[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5,7(9):1080-1081.

[8]吴荷花.康复干预对60例脑梗塞语言、肢体及生活能力的影响[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5,24(24):94-96.

R473.5

]B

]2095-7629-(2017)21-0261-03

朱从梅,女,1977年11月出生,江苏淮安人,本科学历,主管护师,研究方向:脑血管疾病的护理与治疗

猜你喜欢
肢体脑梗死康复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肢体语言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肢体写作漫谈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后并发痴呆70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