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留置针在对患儿进行输液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18-01-09 03:53谭红梅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21期
关键词:输液管输液静脉

谭红梅

(重庆市大足区第二人民医院,重庆 402368)

静脉留置针在对患儿进行输液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谭红梅

(重庆市大足区第二人民医院,重庆 402368)

目的:分析静脉留置针在患儿进行输液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在重庆市大足区第二人民医院儿科进行静脉输液治疗的9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儿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为对照组患儿使用普通的钢针进行输液治疗,为研究组患儿使用静脉留置针进行输液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其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接受护理后,研究组患儿在输液期间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其家长对护理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患儿的家长(P<0.05)。结论:将静脉留置针应用于患儿进行输液治疗中的效果较为理想,可有效地降低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其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

静脉留置针;儿科;输液治疗

近年来,静脉留置针被广泛地应用于对患儿进行输液治疗的过程中。静脉留置针是由先进的生物材料制作而成的一种Y型套管针。为儿科患者使用的静脉留置针具有套管柔软、易固定、不易鼓针的优点。使用静脉留置针为患儿进行输液治疗,可有效地减少反复的穿刺操作给患儿带来的痛苦及对其浅表静脉的损伤[1-4]。为了探讨静脉留置针在对患儿进行输液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笔者进行了本次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是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在我院儿科进行静脉输液治疗的90例患儿。将这些患儿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在对照组患儿中,有男性患儿22例,女性患儿23例。在这些患儿中,年龄最小的患儿为2岁,年龄最大的患儿为5岁,其平均年龄为(3.0±0.3)岁。在研究组患儿中,有男性患儿20例,女性患儿25例。在这些患儿中,年龄最小的患儿为2岁,年龄最大的患儿为6岁,其平均年龄为(4.0±0.6)岁。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为对照组患儿使用普通钢针进行输液治疗。具体的方法是:护理人员将穿刺针的针柄夹持在一只手的手指缝中,倒置墨菲滴管,打开调节器,使药液自然流入滴管。当药液进入滴管的1/2处时,将滴管根部的输液管折叠起来,并将滴管迅速转正。松开输液管的折叠处,向上提滴管根部的输液管后,将输液管慢慢地放下来,使药液的平面缓慢下降。排净导管和针头内的空气后,使用浓度为75%的乙醇溶液对患儿穿刺部位的皮肤进行消毒,以15°~30°的角度进针。穿刺成功后,将针芯固定好,开始对患儿进行输液治疗。为研究组患儿使用静脉留置针进行输液治疗。具体的方法是:护理人员取出静脉留置针,排净其套管内的空气,拿掉针套,慢慢地旋转留置针针头的保护帽,使其变得松动。仔细检查静脉留置针的输液管是否完好。使用浓度为75%的乙醇溶液对患儿穿刺部位的皮肤进行消毒,使其穿刺部位的皮肤处于绷紧的状态。选好静脉血管,使针尖向上,让留置针的针头与患儿穿刺部位的皮肤呈15°~30°角后进针。当针管内出现回血后降低进针的角度,同时将留置针的针头向血管内推进0.2 cm左右。护理人员用左手的拇指握住Y型接口,用右手将针芯后撤0.5 cm左右。护理人员旋转套管,缓慢地推送留置针的针头,直至针头完全进入患儿的静脉内。观察导管内的回血情况。护理人员按住针柄,拔出针芯,开放输液管。在确认输液管通畅且没有发生漏液的情况后对留置针进行固定。输液结束后,护理人员为患儿常规使用肝素稀释液进行封管,并告知其家长在拔出静脉留置针前要确保患儿穿刺部位的皮肤干燥、清洁。

1.3 观察指标及护理满意度评定标准

以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调查两组患儿的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该调查问卷中包括护理人员的护理态度、穿刺技术水平及在穿刺过程中患儿的疼痛程度三部分内容。每部分内容的总分为5分,该调查问卷的总分为15分。得分≥12分表示患儿家长对护理非常满意,得分为9~11分表示患儿家长对护理满意,得分为6~8分表示患儿家长对护理基本满意得分≤5分表示患儿家长对护理不满意。患儿家长对护理的总满意率=(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2)统计两组患儿在输液期间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的家长对护理总满意率的比较

研究组患儿的家长对护理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患儿的家长(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的家长对护理总满意率的比较

2.2 两组患儿在输液期间其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研究组患儿在输液期间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详情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在输液期间其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3 讨论

在本次研究中,我们为研究组患儿使用静脉留置针进行输液治疗。在此期间,为患儿选择合适的Y型留置针。Y型留置针有很多型号,其最大型号为18 G,其最小型号为24 G。临床上为患儿通常选择型号为24 G的Y型留置针进行输液治疗。当小型号的留置针进入到患儿的血管中后,可以有效地降低对其血管内壁的损伤,进而减少其机械性静脉炎和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延长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时间。在为患儿使用静脉留置针进行输液治疗前,护理人员应为其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小儿的血管比较细,其对穿刺操作的配合度较差,在为其使用静脉留置针进行输液治疗期间容易出现穿刺困难、留置针滑脱的情况。因此,临床上通常为年龄较小的患儿选择头皮的静脉进行穿刺。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静脉留置针对患儿进行静脉输液治疗时,应尽量避免对其下肢静脉进行穿刺。这是因为:下肢静脉的脉瓣较多,下肢静脉与心脏的距离较远,此处静脉血流的速度较慢。研究发现,在使用留置针对患儿的下肢静脉进行穿刺,可明显增加其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

在使用静脉留置针对患儿进行输液治疗期间应做好相应的护理工作。在患儿入院后,护理人员应对其病情进行评估,向患儿家长了解患儿的年龄、体重、对输液的配合度等情况。同时,护理人员对患儿穿刺部位皮肤的情况进行评估。因患儿的年纪较小,在输液的过程中会因害怕而出现不配合的情况。护理人员应为患儿家长详细讲解进行静脉输液的目的、作用及注意事项,使其能够在患儿输液期间尽量安抚患儿,避免患儿出现过激的行为。此外,护理人员应告知患儿家长不可随意调节输液的速度,当出现输液管不通畅、不滴液等异常情况时应马上通知护理人员进行处理。在对患儿进行静脉穿刺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严格进行无菌操作。在穿刺成功后,护理人员要检查输液管的接头是否出现松动。在进行换药、给药时要注意观察旋转肝素帽的情况,避免让空气进入到输液管中而使患儿发生静脉栓塞。在对患儿进行输液治疗期间,护理人员应仔细观察其反应。患儿一旦出现不良反应,护理人员应立即通知主治医师进行处理。护理人员根据患儿的年龄及实际病情为其调整输液的速度,避免因输液速度过快而使其出现不良反应。在输液结束后,护理人员应为患儿常规使用肝素稀释液进行封管。为了减少患儿在穿刺过程中的痛苦,医院应组织儿科的护理人员进行穿刺技能的培训,提高其穿刺技术水平,进而提高其进行一次性穿刺的成功率。

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将静脉留置针应用于患儿进行输液治疗中的效果较为理想,可有效地降低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其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

[1]陈晓霞.小儿静脉留置针的护理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2014,10(9):215.

[2]林飞雄,莫美英,何铁飞,等.改良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评价[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7,30(2):291-293.

[3]万爱英,李莉,何方,等.小儿静脉留置针中止原因及护理对策[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22(20):180-181.

[4]宋现彩.小儿门诊输液中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和护理[J].实用医技杂志,2014,21(2):216-217.

R473

]B

]2095-7629-(2017)21-0268-03

谭红梅,女,1979年5月出生,重庆大足人,本科学历,主管护师,主要从事儿科护理工作

猜你喜欢
输液管输液静脉
一次性防脱落输液管针头的设计
自灸也能预防输液发热反应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在为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时应用留置针改良固定法进行输液的效果
输液管插入法治疗牛非泡沫性瘤胃胀气
两种深静脉置管方法在普外科静脉治疗中的应用比较
静脉留置针配合可来福接头封管方法的探讨
能自动过滤气泡的医用输液管
颈枕输液袋
活血化瘀法治疗颈内静脉置管致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