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风险管理在对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产妇进行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18-01-09 03:53吕翠平袁春燕张小月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21期
关键词:风险管理出血量产后

吕翠平,袁春燕,张小月

(漯河市中医院,河南 漯河 462000)

护理风险管理在对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产妇进行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吕翠平,袁春燕,张小月

(漯河市中医院,河南 漯河 462000)

目的: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对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以下简称妊高症)产妇进行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漯河市中医院收治的60例妊高症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产妇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两组产妇均进行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产妇进行护理风险管理。然后比较两组产妇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在产后24 h内其阴道的出血量及SAS(焦虑自评量表)和SDS(抑郁自评量表)的评分。结果:接受护理后,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产妇(P<0.05),在产后24 h内其阴道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产妇(P<0.05),其SAS的评分和SDS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产妇(P<0.05)。结论:对妊高症产妇进行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较为理想,可有效地预防其发生产后出血,减少其产后的出血量,缓解其不良情绪。

护理风险管理;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产后出血

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症,是妊娠期女性一种常见的并发症。此病是以血压升高、排蛋白尿及出现水肿、昏迷、抽搐、心肾功能衰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症候群。此病是导致母婴死亡的重要原因[1]。研究发现,妊高症产妇易因宫缩乏力而发生产后出血[2]。此类产妇会出现不良情绪,对其血压进行控制的难度较大。为了预防妊高症产妇发生产后出血,减少其产后的出血量,缓解其不良情绪,进而确保母婴的生命安全,对其进行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是十分必要的。为了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对妊高症产妇进行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笔者进行了本次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是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妊高症产妇。这些产妇的年龄为21~45岁,其平均年龄为(30.41±3.52)岁,其平均孕周为(26.80±2.54)周。这些产妇均签署了自愿参加本次研究的知情同意书。将这些产妇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产妇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两组产妇均进行常规护理。进行常规护理的方法是:护理人员协助产妇进行产前的各项常规检查,对其进行产前的健康宣教,为其营造良好的住院环境,嘱产妇多卧床休息,密切观察其子宫收缩的情况及其胎儿的胎心、胎动、发育情况。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产妇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具体的方法是:1)医院制定对发生产后出血的妊高症产妇进行急救的预案,指派专人负责管理急救设备及药品,定期对急救设备进行维护、清洁、消毒。医院在产科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护理风险管理小组的成员接受相关培训及考核,在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2)在产妇入院后,护理风险管理小组的成员对产妇妊高症的病情进行评估,了解其是否存在产后出血史、多产多孕史、宫缩乏力史、瘢痕子宫等可诱发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在产前协助产妇完成凝血四项、肝功能的检查。3)对于存在可诱发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产妇,护理人员遵医嘱对其预防性地肌内注射缩宫素。在为此类产妇注射缩宫素后,护理人员陪伴在产妇的身边,指导其补充能量、进行休息。护理人员多与产妇进行沟通,及时了解其情绪的变化情况,据此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在第一产程时,护理人员严密监测产妇的尿量、血压、脉搏、子宫收缩及其胎儿的胎心等情况。对于血压水平较高的产妇,护理人员遵医嘱为其使用降压药和镇静剂。在第二产程时,护理人员严格进行无菌操作,严密观察产妇子宫收缩的情况及其胎儿的胎心,掌握对产妇的会阴部位进行侧切的时机及指征,合理限制其第二产程的时间。在第三产程时,在胎儿娩出后,护理人员协助产妇将胎盘娩出,密切观察其胎盘剥离的情况、阴道的出血量、血压的水平、宫底的高度及子宫收缩的情况,嘱产妇在产后的2~4 h及时排空其膀胱。护理人员每半个小时为产妇测量1次阴道的出血量、检查1次子宫收缩的情况。产妇阴道的出血量若>300 ml,护理人员及时为其建立静脉通路进行输血。

1.3 观察指标

1)用容积法或称重法测量两组产妇在产后24 h内其阴道的出血量。以阴道的出血量超过500 ml作为诊断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的标准。2)在进行护理前后,分别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两组产妇焦虑、抑郁情绪的程度。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产妇,在产后24 h内其阴道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产妇(P<0.05),详情见表1。在接受护理前,两组产妇SAS的评分和SDS的评分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护理后,观察组产妇SAS的评分和SDS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产妇(P<0.05)。详情见表2。

表1 两组产妇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及在产后24 h内其阴道出血量的比较

表2 两组产妇在接受护理前后其SAS评分、SDS评分的比较(分,±s)

表2 两组产妇在接受护理前后其SAS评分、SDS评分的比较(分,±s)

注:*与对照组患者相比,P<0.05。

组别 时间 SAS评分 SDS评分对照组(n=30) 护理前 53.12±6.74 49.33±5.81护理后 52.15±6.82 49.24±5.59观察组(n=30) 护理前 52.77±7.04 48.72±6.05护理后 43.75±7.41* 41.82±5.24*

3 讨论

妊高症是妊娠期常见的并发症。此病症的发生不仅易导致产妇发生妊娠期贫血和产后出血,还会影响其妊娠的周期和进行分娩的方式[3]。研究指出[4],子痫前期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的几率是正常产妇的1.5倍。这主要是由于妊高症产妇机体的凝血系统及纤溶系统的活性出现失调,使其血液的黏稠度增 加,导致其血液中的凝血因子被大量消耗,进而增加其发生产后出血的风险[5]。护理风险管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干预模式。该模式是通过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据此制定出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或能够及时、有效地处理护理风险事件,进而提高临床护理的效果或对患者进行急救的成功率。

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产妇,在产后24 h内其阴道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产妇,其SAS的评分和SDS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产妇。说明对妊高症产妇进行护理风险管理能切实地增强护理人员对产后出血的风险意识,及时建立对发生产后出血的妊高症产妇进行急救的预案。在妊高症产妇发生产后出血后,能及时对其进行处理,进而提高其临床抢救的成功率。同时,在对此类产妇进行护理风险管理的过程中,对其进行心理干预能有效地缓解其不良情绪,使其能够积极地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避免因情绪紧张使其子宫收缩的频率增加,进而导致其血压水平大幅度升高。

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对妊高症产妇进行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较为理想,可有效地预防其发生产后出血,减少其产后的出血量,缓解其不良情绪。

[1]郭贞,陈琰.护理风险管理在产后出血急救护理中的应用及对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7,36(3):359-361.

[2]唐慧.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产妇产后出血的护理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0):23,25.

[3]李燕.楼月兰.妊娠期高血压严重程度对母儿结局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6,37(15):2319-2321.

[4]苏丽花.优质护理在妊高症产妇产后出血护理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28):147-148.

[5]孙滢滢,刘志新,苏亚楠.临床干预治疗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血压和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11):1675-1677.

R473

]B

]2095-7629-(2017)21-0272-03

猜你喜欢
风险管理出血量产后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分析对生产巨大儿的剖宫产产妇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和缩宫素减少其出血量的效果
探讨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作用
产后出血并发症的输血治疗及预后
产前宜凉,产后宜温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爱自己从产后护理开始
产后出血量的评估及产后出血相关因素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