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脑梗死患者进行细节化优质护理的效果分析

2018-01-09 03:53吉晓芳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21期
关键词:例数细节优质

吉晓芳

(江苏省兴化市中医院,江苏 兴化 225700)

对脑梗死患者进行细节化优质护理的效果分析

吉晓芳

(江苏省兴化市中医院,江苏 兴化 225700)

目的:分析对脑梗死患者进行细节化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7月至2017年4月期间江苏省兴化市中医院收治的10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有50例患者。对两组患者均进行相应的治疗,然后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进行细节化优质护理。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对治护的依从性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治护前,两组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护,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对治护的总依从率及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梗死患者实施细节化优质护理的效果显著,能够改善其心理状态,提高其对治护的依从性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细节化优质护理;脑梗死;依从性;满意度

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该病的病因是,患者局部脑组织的血液发生供应障碍,导致其脑组织因为缺血、缺氧而发生病变坏死,进而出现神经功能缺失等症状。相关的研究证明,在脑梗死急性期和恢复期的患者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可明显增加其预后不良的风险。因此,在对脑梗死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的过程中,对其进行细节化优质护理具有重要意义。在本次研究中,为了验证这一结论,笔者对在江苏省兴化市中医院接受治疗的50例脑梗死患者实施了细节化优质护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5年7月至2017年4月期间江苏省兴化市中医院收治的100例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这10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50例患者。在对照组中,有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2例;其年龄为46~78岁,平均年龄为(58.6±3.8)岁;在观察组中,有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4例;其年龄为47~82岁,平均年龄为(61.3±2.6)岁。这100例患者的病情均经过临床检查得到确诊且其生命体征平稳。其中,排除存在重要脏器功能障碍的患者、有精神类疾病的患者及不配合此次研究的患者。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相应的治疗,然后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进行常规护理的方法是:为患者提供舒适的住院环境,观察其生命体征。然后,对患者的作息、用药及应对并发症的措施进行指导。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进行细节化优质护理。进行细节化优质护理的方法是:1)护理人员在查房的过程中仔细观察患者的心理状态。若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应对其病情进行讲解,为其提供治疗疾病的知识,并为其介绍治疗脑梗死成功的病例,以便增强其治疗疾病的信心[1]。2)护理人员需在饮食方面对患者进行指导。让患者少食用高脂肪、高胆固醇和高盐类的食物,多食用蛋白质和维生素含量高的食物,戒烟戒酒,帮助其制定科学的用餐规划。3)护理人员需与患者及其家属共同制定康复训练计划,告知其适当进行运动的重要性,鼓励其自觉地进行运动,以便促进其肢体肌力的恢复。若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时发生异常,应及时向主治医生报告,并按医嘱对其进行处理。同时,定期对患者的肢体进行按摩,以便促进其肢体的血液循环。4)护理人员需保持患者生活环境的清洁,并将生活用品置于其随手可及处。对于存在肢体麻木或偏瘫等症状的患者,需对其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并坚持每天应为其更换床单、被褥,保持其导尿管及其周围皮肤的清洁和干燥,从而减少局部感染现象的发生。若患者存在咳嗽、排痰困难等症状,应为其进行通气排痰,并定期对其口腔进行清理。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接受护理前后,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分,患者的分数越高代表其焦虑、抑郁的症状越严重。2)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对治护的依从性,将其对治护的依从性分为依从、部分依从及不依从3个等级。总依从率=(依从例数+部分依从例数)/总例数×100%。3)采用自制的调查表调查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调查问卷有3个选项:满意、较满意和不满意。总满意率=(满意例数+较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1.0软件对本研究中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采用(±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SAS评分与SDS评分的对比

治护前,两组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护,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接受护理前后,两组患者SAS评分与SDS评分的对比(分,)

表1 接受护理前后,两组患者SAS评分与SDS评分的对比(分,)

组别 例数 SAS SDS治护前 治护后 治护前 治护后对照组 50 54.6±8.7 39.8±7.9 53.7±8.7 38.9±8.9观察组 50 55.7±8.2 26.8±7.2 52.7±9.5 27.8±7.8

2.2 两组患者治护依从性的对比

接受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治护的总依从率为96%,对照组患者治护的总依从率为64%,观察组患者治护的总依从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3 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对比

接受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率为96%,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率为84%,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2 接受护理前后,两组患者治护依从性的对比[n(%)]

表3 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对比[n(%)]

3 讨论

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脑梗死患者具有发病急、病程长、致死率及致残率高的特点,多存在行动障碍、语言障碍与智力障碍。因此,部分该病患者常常不能很好地配合治护工作,从而影响其治疗的效果。相关的研究结果显示,为该病患者进行细节化优质护理能提高其治疗的效果,改善其预后[2]。进行细节化优质护理,要求护理人员要以患者为核心,在尊重患者的前提下,对其进行最全面、最细致的护理;要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与心理指导,从而提高其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度,消除其对治疗过程的疑虑,从而改善医患关系,提高其对康复治疗和护理的配合度,促进其康复。另外,在对患者进行细节化优质护理前,必须先对其病情进行综合性分析。在此基础上,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护理[3]。在本次研究中,我院对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分别进行了细节化优质护理和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对治护的总依从率及对护理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患者。

综上所述,对脑梗死患者进行细节化优质护理对于改善其心理状态、提高其对治护的依从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能提升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王彤,张会茹,傅天.优质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的影响[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5,10(11):177-178.

[2]郭丽.全程优质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1):104-105.

[3]杜洁.健康教育对脑梗死患者心理状态和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4):137-138.

R743

]B

]2095-7629-(2017)21-0280-02

吉晓芳,女,1980年3月出生,汉族,江苏兴化人,本科学历,主管护师,研究方向:临床护理

猜你喜欢
例数细节优质
果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夏季管得好 酥梨更优质
蔬菜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以细节取胜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浅谈如何优质开展“三会一课”
更正
留心细节处处美——《收集东·收集西》
患者术后躁动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细节取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