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机制创新研究

2018-01-10 12:57姚镭栓
新一代 2017年14期
关键词: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机制大学生

姚镭栓

摘 要: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考察是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的难点问题。随着信息社会的飞速发展和网络思潮的多元化,思想政治工作难度也日益增加,高校学生党员的发展存在入党动机复杂化、理想信念淡化、培养考察单一化等问题,高校党组织要充分结合新时代大学生的特点,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创新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模式,保障学生党员发展工作高质量有序进行。

关键词: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机制;大学生

《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中将“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作为党员发展的总要求,但随着党员队伍的不断扩大,大学生党员质量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这其中重要的一环是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我们必须结合新时代大学生特点探索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创新和完善培养考察机制,实行理论引路、情景熏陶、实践锻炼、评价激励,提升高校入党积极分子党性修养和综合素质,保障学生党建工作高质量有序进行。

一、高校入党积极分子培养的现存问题

综合现有研究我们发现高校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过程中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入党动机复杂,功利化思想较为明显。随着社会转型的不断加快,多元价值观的冲撞日益激烈,一部分学生弱化甚至失去了对事物和价值观念的常规判断能力。刘潇(2012)调查8所职业院校1600名入党积极分子发现当问及“是否认真通读了党章”时,有28.5%的学生表示“没有读过”,从众型和趋利性不容小觑。周家兴(2014)发现有一部分学生认为今天的中国是共产党执政的中国,要想当官就必须是中共党员,另外用人单位尤其是事业单位和国企在招聘时注明需要是中共党员,导致部分学生为了就业迫切想要在大学期间入党。

(二)理想信念淡化,政治理论学习存在困难。大部分95后大学生对政治关心程度较低,党的理论基础较为薄弱,大部分学生即使拥有端正的入党动机,仍然缺乏对党的方针政策的理解和对共产主义最高理想的信仰。例如唐雯等(2016)调研发现“95后”大学生理想信念较为淡化,普遍认为“现在的思想、价值观太多,多到无从选择”“我信马克思主义,但在现实世界中我更愿意相信自己”,为国家、民族发展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较弱。知识的碎片化、阅读资料的图像信息化使得人们对枯燥乏味的政治理论敬而远之,而社会的娱乐化和功利化思想更是给大学生树立伟大的理想信念带来考验。

(三)培养形式单一,理论联系实际有待加强。周家兴(2014)研究表明很多院校的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形式以党课为主。郝翠荣等(2010)调查发现,关于入党考察有26%的调查对象认为学校对他们的入党考察管理严格度“一般”,有5%的调查对象认为“非常宽松、走过场、流于形式”,反映出入党考察在态度、方法、范围等方面状况与入党积极分子的期望差距,少数同学对入党培养考察不够满意。学生入党理论培训常仅停留于党校课程,之后便交由院系党支部分散培养,缺乏系统性、持续性,考察全面性尤其是对政治素养的考察有待加强。

二、高校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机制的创新

针对以上高校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中出现的问题,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高校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机制创新研究:

(一)建立科学推优和考察机制。入党积极分子的认定必须全面考察、科学评价。要充分强调思想政治觉悟在入党推优过程中的重要性,明确入党是政治追求而非优秀证明,必须将拥有共产主义信仰和为人民服务决心的同学吸纳到入党积极分子队伍中来。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考察应当包含理论学习、服务实践、谈话引领、群众监督、积分评价等五部分组成,在客观量化考核工作能力之外,建立入党积极分子联系人谈话制度,定期开展思想汇报和思想答辩会,充分考察并全面评价入党积极分子。

(二)注重体验启发式党性教育。单凭课堂理论教学很难使95后大学生对革命历史和党的方针政策产生深刻共鸣。只有体验启发式的党性教育,如走访老党员、参观革命历史纪念馆、观摩感动中国人物事迹等可以触摸的真人真事,才能在一定程度上触动他们,引发对共产主义精神的思考。要努力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通过联系寝室、学习帮扶、志愿服务、文明示范等多方面系统的实践考察来发挥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榜样带头作用,使之在实践中深刻理解党员先进性。

(三)提高教育培养的系统性。目前高校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阶段性和模块化较为明显,缺乏长效性和系统性,导致入党积极分子参与学习和实践往往仅限于听命行事,缺乏成长主动性。对此高校学生党支部应当有系统的培训和指导,让入党积极分子明确发展目标、保长坂补短板才,使自己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动员。基层党支部可以编制符合本校生情的培养手册用于日常学习的指导,使入党积极分子对自己的培养考察表现及时进行记录和总结,从而体现入党积极分子成长的主动性,提高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的实效性。

(四)尝试分层推进培养考察。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应当与专业教学一样具备针对性。在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培训时基层党支部应当在一定程度上对不同层次的积极分子进行分层教育,对于政治理论特别薄弱的学生,要着重加强理论学习,而在某一方面有突出能力的学生则可以充分发挥优势服务其他积极分子。分层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高校入党积极分子教育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刘潇.高校入党积极分子培养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36):12-14.

[2]唐雯,章懿,陳琛.“95后”大学生思想政治特征与学生党建工作创新探析[J].科技资讯,2016(29)-:159-162.

[3]周家兴.高职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湘潮(下半月),2014((01):27-28.

[4]郝翠荣,李义勇.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培训状况调查与分析[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5):52-55.endprint

猜你喜欢
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机制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基于学生满意度的广西旅游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机制创新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机制研究
探索具有吉利特色的产教融合之路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大学生寝室片区化管理研究
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现状及培养策略
关于加强艺术类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的思考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