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与“体验”理念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的运用

2018-01-10 10:20卢卫国
成才之路 2018年34期
关键词:操作体验问题情境

卢卫国

摘 要:数学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贯穿“探究”与“体验”的理念。教师要创新教学方式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运用问题情境导入,激发探究欲望;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强化概念理解;进行有效的練习与交流,深化学生认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情境;操作;体验;交流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8)34-0080-01

数学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而不是以知识的传授为最终目的。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是基于有效的探究活动来推动的。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将学生的情感体验放在教学的重要位置,以促进数学能力的提升。本文以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轴对称图形”的教学为例进行探讨。

一、运用问题情境导入,激发探究欲望

学生是课堂的主角,学生的发展应成为教学的出发点。课程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序曲,好的导入能够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来进行有效的课堂导入。

例如,在教学三年级“轴对称图形”时,教师首先取材于现实生活——用电子白板出示一张儿童画的飞机图画,然后与学生交流:大家一定非常喜欢画画,这是一位小朋友画的一架飞机,你们觉得翅膀画得有什么问题呢?好多同学指出了存在的问题:飞机的两只翅膀一长一短。此时,教师给予认可:是呀!两只翅膀不一样,怎么能飞上天呢?之后,教师利用软件“希沃助手”对图画进行了修改,让学生看到“左右两边完全一样”。然后,教师相机引出所学内容:认识轴对称图形。可见,借助不对称的图形导入课程,让学生去发表自己的看法,进而引入生活中对称的现象。这样就能够很快抓住学生求索的目光,激发探究热情。

二、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强化概念理解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在认知活动中,“看到了”也许很快就忘记,“听到了”也许能记住,但只有“做过了”才能被理解。在此思想指导下,结合数学学科特点,教师在课堂上务必多多指导学生去动手操作,在操作中感悟与发现,强化概念的形成与运用。

1.在观察与操作的基础上,归纳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轴对称”这一概念的建立要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例如,教师可出示蝴蝶、蜜蜂、天坛等图片,要求学生用心观察,找出它们的共同特点。最后,在学生拥有了一定的认识与思考之后进行归纳:“像这些上下或左右两边完全相同的物体,都是‘对称的。”同时要求学生在自己所熟悉的事物中找出具有这一特点的物体。通过对所举例子的点评,学生进一步明确了“对称”的内涵。为了巩固“对称”这一概念,教师还可设计“折一折”的活动,让学生实际操作。在学生获取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后,教师还可以运用反证来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深入理解。如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非对称的图形,要求他们尝试着进行对折,看看能否“完全重合”,进而判断该图形是不是轴对称性图形。可见,教师用生活中学生所熟悉的对称现象引出轴对称图形,设计意图是鲜明而有效的,有利于促进学生一步一步地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2.通过动手操作,巩固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

在学生对轴对称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教师可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安排三次操作活动:一是由教师进行的示范性操作。教师剪出轴对称图形,学生一目了然地看到了方法与步骤,理解了“轴对称”的形成。二是要求学生模仿操作。教师出示几种轴对称图形,要求学生任选其一把它剪出来,巩固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三是鼓励学生自由创作。要求学生设计一个轴对称图形并剪出来。完成这一任务旨在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进行有效的练习与交流,深化学生认识

学生对图形特征的认识遵循着由感性到理性的原则,课堂上凭借有效的练习与交流,可以进一步深化认识。例如,对于轴对称图形,学生已经感受到了生活中的事物体现出的对称之美,那么,在几何图形中是否也存在着轴对称图形呢?教师首先将这一问题抛出,学生在头脑中呈现着、检索着。在断定长方形、正方形、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之后,教师要求学生拿出纸张,制作相关图形并通过不同的方法进行对折加以验证。接着,再运用一个反例提升学生的认识——探讨:平行四边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通过动手操作,学生知道不管用什么方法对折都不能完全重合,因此,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然后,教师进一步设疑——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说理由:所有的三角形都是轴对称图形;所有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轴对称图形。问题呈现出来之后,有的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或画出相关线段来佐证自己的判断,并在小组内展开交流,教师结合学生交流进行小结。最后,完成课本上的“想想做做”,进一步提升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上述教学活动,有直观判断,有操作验证,或者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这样既能促进学生从不同角度感悟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又能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

综上所述,三年级上册“轴对称图形”的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够将“探究”与“体验”的理念贯彻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凭借自己的一双巧手和慧眼去操作、去识别,并通过交流来完善自己的认识,这些教学设计都较好地契合了课程改革的理念。

参考文献:

[1]胡林芳.基于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培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创新性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6(18).

[2]何勤.试论基于自主探究模式的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03).

猜你喜欢
操作体验问题情境
关于数控机床操作中防碰撞措施的探讨及分析
泌尿外科手术及操作致输尿管损伤临床分析
浅议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