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校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常见问题分析及解决对策

2018-01-13 21:46
关键词:供需医学教育结构

李 冰

(吉林医药学院教务处,吉林 吉林 132013)

目前,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企业对于毕业生的综合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造成医学教育管理常见问题的成因是复杂的,针对该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有利于明确现阶段存在于就业现状中的问题成因,为下文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提出相对应的解决对策。

1 医学院校继续医学教育管理中的常见问题

1.1 专业人才供需结构及数量的不平衡

专业人才在供需结构及其数量上的不平衡是造成医学教育管理常见问题最主要的缘由。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经济增长方式的不断转变对于该专业学科的毕业生来说,社会上的供给结构和数量在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要求,随着产业的调整和市场经济的增长方式的转变会直接要求各大高校对于人才供给的调整快速采取行动。然而,医学院校继续医学教育专业设置比较稳定,而且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一定的周期,这样很容易出现社会上相关专业人才供需不平衡的问题出现,直接会导致高校医学教育管理常见问题的出现。

1.2 医学院校培养的人才与社会所需人才具有差异性

近现代社会以来,高等教育最主要的基本特征是根据学科进行分类,根据社会的职业分工进行专业的设置,然后对专业的人才进行培养,然而高校对于专业及职业划分的标准、结构和社会上需要的标准和结构是具有一定差异性的,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场所,其自身具备自己的教学理念以及实现自身价值方向的追求,在对于人才的培养阶段具有自己的一套逻辑和方案,所以会出现高校教育培养的人才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不完全一致的可能性,两者之间的差异会在更深层次上,影响到医学教育管理常见问题的产生。

1.3 不健全的人才培养模式和配置机制

完善的人才配置机制可以有效地保障人才资源的合理分配以及高效配置。目前社会需求对人才配置的机制的已经基本实现,但是仍然不健全,高校对于办学的自我约束机制需要进一步的完善,政府的宏观调控机制也需要完善。大学生的就业市场化和教育的体制改革无法做到同步,这样仍然会造成两者之间的矛盾。继续医学教育学生在接受囿于计划体制下的专业培养课程后,又带着这样的制度和规则进入到另外一种具有明显差异性的体制中,这样会导致医学教育管理常见问题出现制度方面的因素。

1.4 评价体系不健全

学院未创建有效、全面的继续医学教育学习效果评价体系,仅仅只使用单一的学分制度来体现,对于学生的学习结果能否在医、教、研等方面的能力得到实用缺少具体指标。尽管医学院接受继续教育的人员整体学分达标比例较高,大多在90%以上,不过在实际工作中的使用能力以及培训质量无法确切的掌握。相关管理部分也只会在每年年终审核、医学专业技术人员的聘用、评审和晋升等方面对其学分数加以计算,并且只需要能够符合不同学分结构的规定便可通过,而关于真正的学习质量缺少切实有效的考核和评定。

2 继续医学教育管理中问题的协调对策

导致继续医学教育管理问题的成因和影响矛盾变化的因素十分复杂,如何减少甚至化解存于其中的问题是值得研究的系统工程,以下将针对管理问题提出教育应该做到如何的改革和调整,以实现优化人才配置和专业设置的合理性,希望对于我国教育行业的稳定持续发展提供相关的理论参考。

2.1 医学教育管理要考虑就业率

为了从根本上实现社会人才供需总量的平衡发展,继续医学教育管理的招生规模要和实际的就业率进行适度的挂钩。各个专业的供需数量之间的平衡状态对于毕业生的就业专业特征以及市场的人才分割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只有两者之间尽可能地保持一致,才有可能避免出现专业性方面的供需不平衡问题。在就业的市场化运行机制的模式下,高校设置的专业以及专业招生的数量,最终都是会进入到社会中并受到制约,就业率就是反映供需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把专业招生规模与实际的就业率进行挂钩,适当进行结构上的调整,这样对于人才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具有实质性的积极作用,同时会有效地促进高校就业率的提升,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及完善发展。

2.2 医学教育管理要优化人才培养的结构

对于高校层面来说,要将人才培养的规模扩张逐渐向优化人才培养结构方面转化,需要克服扩张规模的冲动,要根据自身学科的基础以及所具有的办学条件,充分结合当地的经济产业结构以及政府的人才规划来优化人才培养的结构,培养多样化、复合型的人才,这是值得深度思考以及认真研究去解决的课题。作为高校,首先要有这方面的整体考虑,作为思想基础,以后才有可能去采取措施来切实地保障优化结构的目标实现。

2.3 政府需要完善人才资源配置的宏观调控

在我国现阶段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具有自发性以及多样性的特点,在允许毕业生自主就业的基础下,政府减少了对于高校的行政约束,允许高校根据社会市场的需求进行自主设置专业和自主招生,这样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人才资源配置的灵活性和高效性,有利于实现人才供需的有效性结合。政府需要加强对于人才资源配置的宏观调控,有利于保障人才资源和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完善人才统计指标体系等,促进高校对于教育体系的深化改革,转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加强高校就业工作,维护社会稳定持续发展。

2.4 建立完善的继续医学教育评价体系

评价对于任何教学工作来说都是十分关键的一项环节,继续医学教育也不例外,只有实行科学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才能对接受继续教育人员的学习成果进行检验,才能保证教学质量。当前,仅仅只有远程网络教育具有学习效果的综合评测,而一些诸如进修、培训、讲座等形式的继续教育,则未设置教学评价体系,或者设置的评级体系不全面,导致继续教育的质量无法得到准确评估。对此,学院方面必须要建立继续医学教育评价体系,评价内容以继续医学教育的质量、效果、内容和规划等为主,同时设立合理规范的绩效考核和奖惩机制,同时安排实操检查,保证继续教育课程的实用性。

本文章主要针对继续医学教育管理下的教育改革以及调整进行分析,问题主要集中于专业人才供需结构以及数量的不平衡、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以及政府宏观调控欠缺等,这些都影响到就业结构的矛盾深化,甚至影响到社会经济稳定和持续发展。故此,提出了相关的解决途径,结合21世纪我国经济科技的发展现状,提出了要完善人才资源配置的宏观调控等措施。希望可以通过这些分析,能够有效地帮助减少甚至化解我国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促进我国教育事业持续稳定发展。

猜你喜欢
供需医学教育结构
《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杂志第二届编委会
基于交通大数据的LNG供需预测
消费低迷供需博弈 全国猪价大致稳定
《形而上学》△卷的结构和位置
供需略微宽松 价格波动缩窄
提升医学教育能级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论结构
油价上涨的供需驱动力能否持续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2019年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2019年第一批口腔医学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