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CTA成像技术在冠心病临床诊断中的进展

2018-01-13 21:46王青松王成佳曹正梅
关键词:螺旋造影斑块

王青松,何 艳,王成佳,曹正梅,曾 鹏,

(1.广东省东莞市樟木头镇石新医院,广东 东莞 523600;2.湖北省蕲春县大同医院,湖北 黄冈 435334)

冠心病全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Yhert Disease,CHD),属于心血管疾病。由于冠心病患者的发病隐匿,多为突发性发作,因此容易发生猝死等严重后果。冠心病患者由于疾病原因,其脂质代谢异常,进而导致冠状动脉血管主干、冠状动脉血管分支成为粥样硬化斑块,导致管腔狭窄、管腔闭塞,随着疾病进一步发展,更会产生心肌缺血缺氧、心肌坏死等不良事件。冠心病对人们的身体健康、生命健康及生命质量均造成严重威胁。相关临床研究表明,若冠心病早期发病时,可以实施尽早诊断、尽早对症干预,从而有效缓解其疾病压力,改善疾病症状,提高疗效[1]。本文将冠状动脉CTA成像技术在冠心病临床诊断中的进展作如下综述。

1 冠状动脉CTA成像技术的研究进展

1.1 在心脏疾病诊断中的CT技术研究进展

随着近几年来的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多层螺旋CT不断的发展,明显提高球管转以及时间分辨率。除此之外,旋转1周探测器可以覆盖扫描范围约为3240 mm,因此,5 s内即可完成心脏检查,从而明显提高临床检查成功率。相关研究对130例研究对象(均无临床症状,而心电图检查阳性、ECT检查结果显示冠状动脉缺血改变)实施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经皮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其检查结果显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灵敏度(54.60%)、特异度(95.10%)、阳性预测值(77.60%)、阴性预测值(87.10%)及准确度(85.50%)均更高(P<0.05)。

1.2 冠状动脉CTA成像技术的研究进展

(1)冠状动脉造影技术。临床冠脉检查以通过冠状动脉造影(DSA)作为“金标准”,可以有效明确冠状动脉解剖畸形以及阻塞性病变的具体程度、具体位置以及范围等。临床运用冠状动脉造影技术可以有效诊断不典型心绞痛症状(如中老年人群心脏扩大等)、心电图异常、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疑似冠状动脉病变、疑似冠状动脉畸形等,从而给予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有效参考依据。但由于冠状动脉造影技术属于有创性检查,且该检查方法的费用高,检查技术水平、检查设备水平、检查操作者水平要求均较高等,因此受到较大应用限制。

(2)冠状动脉CTA成像技术。随着临床医疗技术持续发展进步,以及多层螺旋CTA的越来越广泛应用于临床检查诊断中,且给予无创检查冠状动脉疾病开辟新道路。运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图像可以给予临床诊断冠心病提供更有效依据,从而成为临床首选的冠心病无创检查方法,更是临床重要的冠心病筛查手段。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图像的操作简便,而且检查快速等,因此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及就诊患者的青睐。冠状动脉CTA成像技术可以明显缩短扫描检查时间,提高临床诊疗效果,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及降低住院费用等,更有效减少有创性冠脉造影的“盲目性”。相关临床研究表明,冠心病患者运用冠状动脉CTA扫描时间更短、诊疗效果更高,且住院费用更低等临床优势,而且,运用冠状动脉CTA扫描检查可以更清晰显示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起源性变异,从而有效降低临床实施有创性冠脉造影的“盲目性”。其次,临床相关研究表明,临床上给予冠心病患者实施64螺旋CT冠状动脉CTA扫描检查方法以及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方法的真阴性诊断价值与真阳性诊断价值均无明显差异性,提示,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方法具有无创性等优势,可以应用于临床诊断冠心病。

2 冠状动脉CTA成像技术的影响因素

(1)冠状动脉CTA成像技术的应用群体。临床适用冠状动脉CTA成像技术的患者群体主要包括疑似且不典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症状的瓣膜病(换瓣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状况检查。

(2)冠状动脉CTA成像技术的影响因素。冠状动脉CTA成像技术采集1幅原始冠状动脉图像的花费时间,主要与球管旋转速度、患者心率相关。若冠心病患者心率较低,而且与球管旋转速度同步,可运用单扇区半重建技术,此时球管旋转半周时,便可采集1幅原始冠状动脉图像,且时间分辨率仅占球管旋转一周的50%。冠状动脉CTA成像技术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患者心率,随着医疗设备更新提高,且冠状动脉成像受呼吸影响越来越低。越来越多的新影像学技术设备涌现,如多排CT设备、双源CT设备,且对患者心律要求越来越低。在实施冠状动脉CTA成像技术过程中,患者在一次屏气中便可获取所需影像学资料,以明显提升检查诊断敏感性、诊断准确率。与传统单扇区重建方法比较,多扇区重建方法可以实现更高时间分辨率[2]。

3 冠状动脉CTA成像技术在冠心病临床诊断中的进展

(1)临床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应用进展。冠状动脉CTA成像技术可以划分三种冠状动脉狭窄斑块,即包括钙化冠状动脉狭窄斑块、非钙化冠状动脉狭窄斑块、混合斑块,又可称为软斑块、硬斑块、混合斑块。临床结合冠状动脉患者的疾病特点,因此出现斑块容易产生不同程度的血管狭窄(包括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高度狭窄、完全闭塞)。临床相关研究通过给予58例房颤患者(均未服用倍它乐克药物)进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并且将血管图像质量划分为三个等级,即好、中、差;依据CAG为参考标准,结合血管节段水平情况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方法对于房颤患者的冠状动脉狭窄阴性预测价值显著。

(2)临床诊断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应用进展。临床结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的疾病特点,运用冠状动脉CTA成像技术可以较好掌握机体胸部心脏大血管的具体解剖关系,从而准确判断是否适宜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或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若检查显示,患者合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相关禁忌症,则可实施旁路移植术治疗方案,从而有效降低不必要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3)临床诊断心肌桥中的应用进展。在临床检查诊断心肌桥中,临床以冠状动脉造影作为“金标准”,但由于该检查技术属于有创性检查,而且检查费用昂贵,因此大部分患者不愿意接受该项检查方法。由于冠状动脉造影仅能检出具有显著狭窄心肌桥,因此检出率较低。而冠状动脉CTA成像技术可以快速准确的显示心肌桥,从而给予临床检查判断心肌缺血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3]。临床相关研究通过给予56例患者使用16排螺旋CT进行冠状动脉CTA成像技术检查,经冠状动脉CTA成像技术上冠状动脉走行部位并诊断心肌桥有12例患者;经X线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诊断心肌桥有4例患者,经3D屏气FIESTA序列行冠状动脉MRA检查并诊断心肌桥为0,仅有3例患者结果提示“心肌桥可能”;研究结果表明,应用冠状动脉CTA成像技术可以准确诊断及显示心肌桥。

4 结 论

冠状动脉CTA成像技术可以清晰显示冠心病患者心脏解剖情况,可以有效观察患者心脏血管狭窄程度,从而给予临床治疗提供有效参考依据,选择正确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方法,有效评估心肌桥。冠状动脉CTA成像技术具有众多优势,如准确可靠、简单方便、且无创性操作等。因此,在冠心病临床诊断中,运用冠状动脉CTA成像技术的应用空间十分广阔。

猜你喜欢
螺旋造影斑块
多层螺旋CT诊断急腹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肠梗阻放射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应用分析
颈动脉的斑块逆转看“软硬”
共沉淀法制备YOF:Yb3+,Er3+造影颗粒的发光性能及正交优化
一篇文章了解颈动脉斑块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microRNA-146a与冠心病患者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胃肠超声造影对胃十二指肠占位性病变的诊断研究
超声造影结合定量分析法诊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