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障碍与动脉硬化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2018-01-13 21:46钱呈敏燕海霞
关键词:证型脑血管通气

钱呈敏,张 玲,燕海霞*

(上海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上海市健康辨识与评估重点实验室,上海 201203)

睡眠障碍是睡眠的质或量发生异常,不能满足生理需要,而引发一系列不良反应的身心状态。常见的慢性失眠会引发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精神心理疾病等一系列健康问题[1]。

睡眠障碍与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同时也是血管疾病后常见的并发症。Ogilvie等研究发现睡眠时间少于6小时的受试者与睡眠7~8小时的受试者相比,BMI、腰围和体脂显著升高,少于5小时的更甚,由此可知睡眠障碍和肥胖之间存在着强有力的关联[2];美国一项调查发现,睡眠障碍在中老年人中普遍存在,并因种族、民族、性别和肥胖状况而不同,中国人比白人更容易获得睡眠障碍[3];在对2型糖尿病的研究中,有学者意外的发现,血糖控制不良也与睡眠质量差有关[4];不仅如此,台湾某地区的医务人员在试验中还发现较短的睡眠时间会增加患动脉硬化等疾病的风险[5];睡眠障碍也与高血压有密切相关,它是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出现晨峰现象的主要危险因素[6]。

动脉硬化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基础,已有研究[7]表明,PWV升高易出现睡眠障碍;患者的PWV越高,更易患高血压病。另一方面OSAHS可增加动脉硬化发生率和动脉硬化的程度[8],同样与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研究[9]显示50%~92%的OSAHS患者合并有高血压,而30%~50%的高血压患者同时伴有OSAHS。高血压合并OSAHS患者,随着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程度的加重,其动脉粥样硬化及炎症水平的指标明显升高[10],其动脉硬化程度较非OSAHS高血压患者严重,说明OSAHS能加重动脉硬化[11]。尽早干预OSAHS对动脉硬化进展的影响对于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尤为重要[12],但也有学者认为OSAHS非动脉硬化的独立影响因素[13],两者之间的引发机制尚无明确定论。

本文就国内外关于睡眠障碍与动脉硬化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睡眠障碍与心血管

心血管疾病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遗传及环境等因素共同作用参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14]。不广为人知的是,心血管病也与睡眠障碍也互相影响,关系密切。心血管疾病多种多样,患者群体庞大,其中合并有失眠的比例很高,与原发疾病相互影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和临床结局[15]。曾有实验对中国中医科学院的护±群体进行研究,发现轮班工作持续时间与动脉硬化程度有独立的显著联系,且持续短睡眠的时间越长,对动脉的影响越明显[16]。上述实验属于剥夺性睡眠障碍,而在临床上更为常见的是由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所引起的心血管疾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已被认为是动脉高压、心房颤动、动脉硬化与冠心病、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等疾病发展的危险因素[17]。

2 睡眠障碍与脑动脉硬化

脑血管疾病与睡眠障碍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在临床观察和细胞及生化水平上都有研究证实两者的相关性。急性脑卒中发生后睡眠障碍的发生率高[18-19],其中脑血管屏障相关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炎性细胞、星形胶质细胞、血管周细胞)可能参与到睡眠障碍诱发脑血管疾病的过程[20],但具体机制仍需进一步探讨。另外,脑动脉硬化患者的睡眠质量会影响其生存质量,导致心理及生理功能受到影响[21]。而长期的睡眠障碍甚至会影响患者的治疗,从而导致脑动脉硬化的进展,成为急性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22-23]。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能够早期发现颅内血流动力学的异常,对OSAHS病人的诊疗具有重要意义[24]。

3 睡眠障碍与颈动脉硬化

脑组织血供情况取决于颈部血管的供应,而颈内动脉和椎动脉的动脉压可决定颅内血流灌注情况[25]。覃旭辉[26]证实睡眠障碍人群的双侧颈内动脉以及椎动脉的血管血流阻力指数明显高于睡眠正常的人群。

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引起颈动脉硬化的关键危险因素,研究表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与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呼吸暂停及低通气的总时间呈正相关[27-29]。提示OSAHS患者通气功能的改善对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有重要意义。如上气道手术治疗[30],术后 OSAHS患者颈动脉血管功能学上(弹性)有所改善,但形态学(内中膜厚度)尚无明显变化,可能对心血管系统有保护性作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CPAP)[29]使OSAHS中重度患者的AHI及IMT指数发生明显变化,且有助于改善患者脑血流及脑血管狭窄情况[31],间接证实了OSAHS对颈动脉硬化的影响性。另外,有研究表明,OSAHS合并脑梗塞患者相较于单纯型OSAHS患者IMT明显增高[27],存在更为明显的颈动脉硬化。

4 睡眠障碍与周围动脉硬化

颈动脉及下肢动脉不稳定斑块发生率与AHI呈正相关,OSAHS与动脉硬化、血压、血糖等数据呈正相关,严重的OSAHS患者更易出现高血压、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颈动脉以及下肢动脉硬化等症状[32-33]。另外,有研究证实睡眠呼吸暂停与周围动脉疾病(PAD)发病率之间密切相关,并且两者的相关性还受到种族差异影响,Nagayoshi等[34]在评价了1844名睡眠呼吸暂停患者的严重程度后发现,其与PAD的相关性在黑人中显著增高。

5 睡眠障碍与动脉硬化的中医研究

从中医理论来看,痰浊壅聚,日久瘀滞,阻塞气机,升降失调,易引动脉硬化与失眠。就既往研究而言,痰瘀也是动脉硬化的主要成因之一。一项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的调查显示脑动脉硬化患者主要与痰浊阻滞和气机郁滞等实证相关[35],陈金水等人对100例高血压合并劲动脉硬化患者进行研究,发现痰瘀互结证最为多见,并提出可根据中医证型初步判断血清脂素的异常变化及斑块形成情况[36]。林浩[37]等人对广东省某医院失眠科就诊的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占比最大的为气滞血瘀证36.8%(57例)。可见动脉硬化与睡眠障碍患者都可见瘀滞证型。但是对于动脉硬化与睡眠障碍的中医证型相关性的研究尚少,未形成统一的定论[38]。

6 总结与展望

睡眠障碍与动脉硬化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尤其表现在心血管、脑动脉、劲动脉、周围动脉中。但关于这两者究竟是如何互相影响的,目前尚没有权威论证,所以还有待更多的学者的研究,以求取得突破性的近战。对于睡眠障碍与动脉硬化的中医证型分析更是一个新颖的探索课题,未来可以结合中医脉象、中医舌诊等方面应用现代医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大样本的临床调查、前瞻性研究和回顾性研究相结合,获取确凿、充分的临床证据。通过中医证型的确定,可以更及时的对动脉硬化与睡眠障碍患者进行筛查、干预治疗,改善愈后,提高生存率,体现中医治未病理念。

猜你喜欢
证型脑血管通气
糖尿病前期中医证型及证素特点分析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基于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的241例感染后咳嗽中医证素证型研究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基于自适应矩估计的BP神经网络对中医痛经证型分类的研究
高血压脑小血管病中医证型与靶器官损伤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患者的凝血功能
CT脑血管成像和造影的区别是什么
心理护理对脑血管疾病后抑郁的辅助疗效观察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