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护理带教管理体系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2018-01-13 21:46
关键词:护生妇科妇产科

马 洁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妇科,江苏 南京 210028)

在医学教育中临床实习是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临床中的一个过程,在妇产科中比较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临床带教工作可促使医学生在极短的时间内掌握临床技能,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得到提升。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来说因受到医疗体制改革、带教意识差等因素从而影响了临床带教的质量。妇产科所涉及的是患者的隐私问题,因而增加了妇产科的带教困难[1]。

1 护理带教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因素

1.1 护生在妇科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1.1.1 心理压力大,角色转换不适应

很多护生在进入妇科实习之后,特别是男护生,在面对操作时能够见到妇科病人的隐私部位而出现紧张、恐惧、害羞,从而回避妇科护理操作,之后甚至更加会逃避一些护理教学。这类的护生并不能很快的进行自我角色转换,这种沉重的心理压力使其对于妇科实习失去兴趣,并且怀疑自我价值。

1.1.2 护生操作技术不熟练

由于社会的进步,很多病人对于护理操作的要求越来越高,缺乏对护生操作技术的信任,有些病人甚至指明要求带教老师进行护理操作,这样使护生失去很多临床实践的机会并且打击了护生对于护理事业的积极性。另外,护生在进入妇科实习后,即便有带教老师在旁教学,但其由于害怕操作出差错,本能的逃避一些操作机会,导致护生操作技术不熟练,在临床中没法得到更大的提高。

1.1.3 理论与实际结合能力较差

由于现在临床疾病护理及操作技术更新很快,部分教科书内容与临床实际情况脱节,加之护理专科新仪器的引进以及正在开展的一些专科护理新技术新项目,使护生在还没有完全掌握教科书上的理论知识的前提下,更加望而生畏[2]。

1.1.4 自身因素

护生并没有意识到临床实习的重要性,因此在实习阶段较为浮躁,在学习的过程中处于被动的状态,严重时甚至出现请假、早退等现象,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且没有学习目标,学习的态度也并不端正,并缺乏责任心。

1.2 临床带教老师存在的问题

1.2.1 带教能力与理念

妇科护理操作专业性强,临床中年资较高的带教老师自身操作能力强,但欠缺规范的示范及其专业知识更新慢,加上带教老师担心护生虽然在自己监督下进行操作,但仍有发生护理差错的可能性,所以有些年资较高的带教老师宁愿自己进行操作[3],这样护生单独进行操作的机会将大大减少。加之有些带教老师在带教过程中至追求速度,并不注意操作的规范性,在这个双重的带教问题下,带教质量将大幅度受到影响。

1.2.2 临床教学模式

临床教学管理体制并不健全,绝大多数科室对临床带教老师资格认定也没有明确规定,缺少对教学质量的考核。带教老师不重视知识的更新,对护生教学效果不够重视,教学质量无法保证。

1.2.3 带教老师语言修养

临床护理带教需要和护生有更好的互动,让护生感觉到护理工作并不是枯燥无味的,如果带教老师仅仅局限于书本及临床单调的操作,必将影响教学效果。

2 应对措施

2.1 掌握护生心理特点

日常带教过程中,在对护生严格要求的同时,又要采取情感教学,关心护生的实习生活,倾听他们实习过程中的感受,从而发现每个护生存在的潜在问题并及时解决,和护生的关系应该亦师亦友,因人施教。

2.2 规范护生操作技术

针对理论扎实但是操作不熟练的护生,实际操作时应该由带教老师示范并随机提问,操作结束后进行操作流程回顾与系统总结,之后在带教老师帮助下由护生单独进行操作。而对于理论较差的护生,暂时不让其进行护理操作,而是给其布置课后作业,将操作流程熟记于心,之后视情况而辅助其进行护理操作,在放手不放眼中提升护生技能。

2.3 带教老师资格选拔

临床带教老师在其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的基础上,还应该选择责任心强、理论知识扎实、认真负责、热爱护理岗位的带教,并且定期进行理论及操作技能的提升,必要时还应定期外出学习以更新知识。按期召开教学方法会议,每年度进行能力测评,优胜劣汰,有利于整体带教老师资质的提高。

临床护理带教是言传身教,因人施教,在提高护生的专业理论和操作技术的同时,带教老师也要不断充实自己的内在理论,这样护生和带教老师才能一起提升专业素质。

猜你喜欢
护生妇科妇产科
乙肝病毒感染在妇科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的研究进展
妇科超声见盆腔积液诊断探讨
超声在妇产科急诊疾病中的价值
Effects of Fuke Qianjin Formula on hormones and their receptors and metabonomics study in uterine fibroids model rats
中医护理在妇产科的临床研究
妇产科护理常见风险的预防和处理对策
秒懂妇科体检报告 这个可以有!
护生职业认同感及在校教育策略
留学生妇产科学见习课全英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