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老年心血管患者心理护理的探讨

2018-01-13 21:46王雨玲
关键词:心血管冠心病情绪

王雨玲

(呼伦贝尔市精神卫生中心,内蒙古 呼伦贝尔 022150)

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而多发性疾病之一,特别多发于老年人,如果护理得当,则症状减轻,减少及发行疾病的发生,相反,可造成严重后果,以致危及生命。此病疗效不明显,病程长,恢复慢。除药物治疗外科,在护理上要密切配合,如:心理护理、饮食、情绪、睡眠与休息等方面都与疾病的恢复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于配合治疗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临床上必须加以重视。为此总结了以下方面的加强护理。

1 精神护理

首先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精神状况,消除多虑、恐惧等负面情绪。尤其是应该注意,和成年人不同,老年人的心理状态较为特殊,他们的性情较为执拗,有怪癖存在,对周围事物发生的反应也比较迟钝,不会轻易的与他人合作。因此在对老年人施以治疗、护理方案时,是很不容易被说服的。针对于此,无论是在开展哪一项具体操作,开展之前都要先做细致和耐心的讲解,尽量获取到配合,切忌强制执行与斥责,从而让他们满意地接受治疗和护理。情志时疾病是有一定以影响的,根据暴怒伤肝、大喜伤心、忧思伤脾、大恐伤肾、悲能伤肺等道理,有针对性的对这些脏器受损之后都累积于心、造成心血管和疾病的加剧,故而又保持心情舒畅,这样对心血管患者是有一定益处的。患者患病后,往往那个给患者增加心理负担,产生思想顾虑,造成精神抑郁,有的患者对疾病有恐惧感,怕治不好,甚至丧失性命,对于这样的患者要避免他们接触危重患者或者死亡患者的情景,这些对于他们是一种不良的刺激,一方面要安排他们在轻患者的病房内,一方面通过语言给他们温暖,充满生活的乐趣,从而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有的患者则对病情满不在乎,不了解病情的危害,不懂怎样保重自己,对于这样的患者更要谨慎、认真,向他们详细讲解应该做些什么,让他们愉快的接受治疗。以患者为中心,对其表示理解与同情,多予以精神上的关心、问候、沟通,尽量使他们视我们为家人,愿意将心中的苦闷倾诉给我们。而我们也要通过姿势、表情、眼神等来表示充足的理解,稳定其情绪。

对于老年人心血管患者精神护理做的好与坏,是治疗能否成功的关键,因此,在护理上要及早的消除不配合治疗的思想因素,让我们的治疗及护理工作更为高效。

2 日常休息

当人进入到老年阶段之后,其生理功能随之也会发生程度各不相同的改变。机体的衰弱使其无论是对疾病的抵抗力还是防御力,都会显著下降,所以,必要的休息是关键的。应结合老年人自己的生活习惯,需每日保持6 h的睡眠和1/2~1 h的午睡。对造成老年人睡眠不良的几点因素进行分析来看:(1)精神方面:会由于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导致其情绪激动,尤其是对老年人来说,哪怕只有一点点的小事,他们也会记在心上,经常唠叨,这样不可避免的就会给大脑造成不良影响,使之兴奋,难以睡眠;(2)疾病因素:冠心病患者心绞痛发作常常在夜间,气短、胸闷。(3)环境方面:老年人适应能力不强,因此在生活习惯上的改变是非常不易的,对外界变化也非常的敏感,像是寒冷刺激、强光和声音刺激等等。应针对失眠患者,分析其失眠的原因,继而从中消除掉不良的因素。为了不加重患者的激动情绪,应对探访患者的数量和时间加以限制,探视的时候要叮嘱来者,尽量不要向患者说一些疾病方面和不愉快的内容。调整好室内的湿度和温度,一般是要将温度控制在20℃~25℃左右,湿度把控在60%~70%左右。要劝诫烟酒,为强化患者自身体质,使其免疫力有所增强,可摄入一些中药健壮剂,像是包含着黄芩、参类、灵芝、冬虫夏草、当归等组方的中药,皆会获取到很好效果。对于冠心病患者过劳可导致心绞痛的发作,保证充分的休息可减少心肌耗氧量,有利于心肌功能的恢复。

由于大部分老年心血管患者都伴有明显的心理障碍,异常的心理从而会使其机体调节功能减弱、降低其机体抵抗力,因此,应对老年患者的异常心理障碍加以积极纠正。对老年人心血管患者的护理,应该注意的有诸多方面,我认为心理护理,保持患者的稳定情绪是尤其重要的,并且要有严谨的工作状态,除了要把握好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之外,还应对其病理、生理特点予以把握,才能搞好老年心血管患者的护理。由此才能改善其心理状态,缩短住院时间,有利于他们尽早康复。

猜你喜欢
心血管冠心病情绪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观察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sST2水平与冠心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