缬沙坦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疗效观察

2018-01-13 21:46王吉军
关键词:缬沙坦心血管血压

王吉军

(西山煤电集团(有限)公司职工总医院,山西 太原 030053)

心血管疾病作为一种循环系统疾病,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等特点,对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有巨大影响和威胁。心血管疾病与人体血压运送器官和组织有关,为提高心血管疾病治疗效果,文章对该类疾病临床治疗进行了研究,研究中发现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配合缬沙坦治疗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心血管病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在我院接受住院治疗,且经临床、病理、影像学检查或病史确诊为心血管疾病,排除重大心血管疾病史、家族遗传病史患者。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其中,对照组平均年龄(56.7±13.2)岁,男50例,女50例;观察组平均年龄(62.5±11.9)岁,男50例,女5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主要结合病患实际情况给以常规药物治疗,如:钙通道拮抗剂、硝酸、依那普利等药物,若血压高的患者还要配以心得安、利血平、氢氧噻嗪等降压药物,同时注意饮食健康,确保低脂低盐饮食;观察组患者在上述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缬沙坦药物治疗,80 mg/次,1次/d。在加入缬沙坦治疗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身体情况(如血压是否正常、是否有不良反应等),每周进行药量调整,药量尽量控制在40~160mg/次,若患者一切正常则可以继续使用缬沙坦治疗。

1.3 观察指标

分别对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后的血压水平进行测量比较;比较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发生心血管时间的概率(心血管事件主要包括心力衰竭、心绞痛、心肌梗死),以及患者各项症状是否有明显改善[2]。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对照组100例患者中,35例(35%)显效,45例(45%)有效,20例(20%)无效,其治疗总有效率为80%(80/100);观察组100例患者中,52例(52%)显效,39例(39%)有效,9例(9%)无效,其治疗总有效率为91%(91/100)。

结果显示,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要高于对照组,对照组100例患者中,有15例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其发生概率为15%,其中4例心绞痛、6例心衰、3例心肌梗死、2例脑卒中;观察组的100例患者中,只有3例发生了心血管事件,其发生概率为3%,其中1例脑卒中、1例心衰、1例心绞痛。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观察组出现心血管时间的概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

3 讨 论

心脑血管疾病对人类生命健康造成很大威胁,该病的发生与患者的饮食习惯、遗传、自身疾病等多种因素有关。其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胸闷、心悸、呼吸困难等,若病情严重还会伴有呕吐、上腹疼痛、窒息等问题。缬沙坦药物属于拮抗剂,具有高安全、毒副作用少等特点,对降低血压、增加血管张力、舒张血管、提高血灌注量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心血管疾病临床治疗中具备应用优势[4]。

在本次研究过程中,无论是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概率还是临床治疗有效率,采用缬沙坦治疗的观察组远比采用常规治疗方式的对照组高很多,这充分说明缬沙坦对心血管疾病有良好效果。在心血管疾病的常规临床治疗过程中,多以心血管抑制药物为主,其主要目的是帮助患者缓解临床症状、降低血糖与血压,但是其实际效果并不理想,而且部分患者还会突发心血管事件,对治疗效果产生不良影响。而缬沙坦在对心血管疾病产生作用的同时对神经系统的兴奋作用起到了阻断的效果,降低心肌耗氧量;还可以选择性的阻断AngⅡ与AT1受体结合,抑制醛固醇释放,血管可以有效扩张,对心肌细胞的能量代谢起到改变的效果,防止发生心肌缺血,改善心脏功能,对心肌的损伤起到防治效果。

猜你喜欢
缬沙坦心血管血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片在老年顽固性高血压病人中的临床应用
阿托伐他汀结合缬沙坦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及CRP、TNF-α、IL-6水平影响分析
缬沙坦氨氯地平与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应用效果分析
降压快的药就是好药吗
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及药学分析
血压偶尔升高,需要吃降压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