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p-PLA2及hsCRP对于无症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疗效的评估价值

2018-01-13 21:46赖珩莉余龙辉
关键词:颈动脉硬化血浆

邱 赟,赖珩莉,陶 宇,余龙辉

(江西省人民医院心内科,江西 南昌 330006)

脑卒中是目前人类伤残死亡的首要原因,颈动脉易损斑块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关联密切。目前易损斑块的检测主要依赖颈动脉超声,但检查者的专业水准及被检查者体型等对于结果判读影响大。寻找客观有效的评价方法势在必行。

大量研究提示hsCRP及Lp-PLA2与斑块的稳定性相关联,在斑块不稳定时两者均明显升高,而斑块趋于稳定时两者均明显下降,在急性冠脉综合征[1,2]及急性脑梗塞患者中均观察到该现象。本研究旨在揭示hsCRP及Lp-PLA2的检测有助于客观有效的判定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江西省人民医院无症状、B超证实颈动脉存在不稳定斑块患者60例。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年龄≥18岁;各脏器功能正常;之前未用影响hsCRP及Lp-PLA2的药物。排除标准:肝肾功能不全,ALT或AST高于正常值的3倍或胆红素高于正常值的2倍;Cr≥200 umol/L;妊娠期妇女;高血压病、糖尿病;肿瘤;甲状腺功能障碍;合并影响hsCRP及Lp-PLA2值的疾病。

1.3 研究方法

1.3.1 方法

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采取生活方式干预及立普妥20 mg每晚一次治疗。两组入选时、3月、6月、12月分别测血压、身高、体重及肝肾功能,hsCRP、Lp-PLA2及颈动脉B超。

1.3.2 血压检测

入选者安静休息10分钟后采用AOBP测量右上臂血压,共测3次,取平均值。

1.3.3 生化指标的检测

均空腹采集静脉血2 mL,采用ELISA法测定Lp-PLA2及hsCRP。ELISA试剂盒购至上海联硕公司,操作程序严格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1.3.4 不稳定斑块检测

同一位超声科医生检查。采用SIMENS ACUSON X-300型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超声探头频率范围:7.5~12.0 MHZ。采用纵横切面探查颈动脉,观察有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测量IMT,IMT>50%周围血管IMT,或IMT>1.5 mm且为低回声或混合回声视为存在不稳定斑块,强回声视为稳定斑块。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研究对象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性别(男/女):试验组(18/9),对照组(19/11)(P=0.660);年龄:60.20±7.36/62.10±6.81(P=0.878);BMI(kg/m2):23.37±1.80/ 25.21±1.39(P=0.988);LDL-C(mmol/L):3.14±0.75/2.99±0.55(P=0.139);总胆固醇(mmol/L):4.10±0.82/3.97±1.04(P=0.365);甘油三酯(mmol/L):1.34±0.36/1.27±0.46(P=0.223)。一般临床资料无统计学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整个过程一直为不稳定斑块,试验组于治疗后3月有7例为不稳定斑块,治疗后6月有2例为不稳定斑块,治疗后12月全部为稳定斑块。

2.2 血浆hsCRP及Lp-PLA2的变化

试验组/对照组于干预前及后3月、6月、12月,血浆hsCRP浓度分别为3.52±2.12/3.48±1.9 ug/mL,2.52±1.99/3.46±1.9 ug/mL,1.98±1.56 ug/mL,1.5±0.78/3.49±1.8 ug/mL(P=0.009/0.337);血浆Lp-PLA2浓度分别为58.43±40.01/57.2±36.6 ug/L,33.93±23.12/56.83±33.5 ug/L,25.38±10.66/55.77±34.9 ug/L,16.78±9.56/55,69±34.22 ug/L(P=0.002/0.779);试验组两指标随着斑块趋于稳定均下降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前后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颈动脉斑块的形成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其稳定性极大影响脑卒中的发生概率。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起始、进展、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中,炎症因子和炎症反应起着关键性作用,炎症因子和炎症反应参与了动脉粥样斑块,甚至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全过程。这一发现为以脂质浸润学说和损伤反应学说的炎症理论奠定了基础,成为目前AS的发病机制主要学说,并已得到广泛认可[3]。Lp-PLA2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中有着重要作用。多项研究证实血浆Lp-PLA2水平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具有密切相关[1]。下调血浆Lp-PLA2的水平或抑制Lp-PLA2活性可作为除调脂外新的冠心病治疗靶点之一[4]。hsCRP反映低水平炎症状态的指标,已有大量证据证实CRP直接及间接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过程[5]。

本研究显示Lp-PLA2及hsCRP的浓度变化有助于客观有效的判定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效果。但样本量少,仍需更多大样本的研究。

猜你喜欢
颈动脉硬化血浆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双源CT对心脏周围脂肪组织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血浆置换加双重血浆分子吸附对自身免疫性肝炎合并肝衰竭的细胞因子的影响
基于深度学习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识别
超声评价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贴壁不良的价值
超声对颈动脉蹼的识别意义探讨
你真的了解献血浆是怎么回事吗?
LN17模具钢预硬化热处理正交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