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康复护理在脑梗塞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2018-01-13 21:46张爱春
关键词:脑梗塞病患康复训练

张爱春

(无锡市锡山区东北塘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江苏 无锡 214191)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脑梗塞患者的总数却呈上升趋势,严重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通过对110例脑梗塞患者进行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治疗,来深入分析康复治疗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10例脑梗塞患者,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5例。实验组中年龄62~80岁,平均(69.6±4.5)岁,男36例,女34例;对照组中年龄61~83岁,平均(68.7±4.2)岁。且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脑梗塞病史以及基础疾病等多方面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纳入、排除标准

通过CT或者MRI对110例患者进行了排查,确定都为脑梗塞患者,其派出的标准为认知功能缺陷患者、生活无法自理者以及心肝肾等功能障碍患者[1]。

1.2.2 护理方法

常规的护理方式用在对照组,并进行脑梗塞护理常识的宣传工作。实验组给予社区康复护理治疗,主要从心理护理、健康知识宣教、运动康复训练三分方进行。首先,心理护理,社区的护理人员通过对实验组患者进行深入的沟通和了解,掌握其病症和心理状态,通过不断输入正面的积极的能量来消除患者内心对该病的忧虑心情[2]。与此同时通过对家属的良好沟通,让家人更加了解该病,并可以采用富有正能量的言语来与病患进行沟通,让其有信心,不断进行积极的治疗。

其次,健康知识宣教。在众多的脑梗塞患者中和家属中,因为对该病的了解不深,会造成一定恐慌心理,所以,针对这一点,要对病患和家属进行深入的讲解,让其了解脑梗塞病症的发病机理和常见的临床症状,有助于病患快速恢复。

最后,运动康复训练。根据患者不同的脑梗塞症状来进行康复训练,六个月内康复训练效果最佳。通过叮嘱患者在床上康复运动时,注意摔倒、误吸、坠床等事项来提升其康复过程的顺利。配合针灸、穴位贴敷等方法进行脑梗塞患者的肌力训练,平衡功能训练,感觉功能障碍训练,逐步恢复坐、卧、翻身、行走等生理功能,并配合以精细化的手指小关节运动,提升其精细活动能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了定期的康复护理评估,给与患者更大的信心。

1.2.3 观察指标

显效:常规治疗或者康复治疗之后,基本恢复了各项项肢体功能和语言功能;有效:各项肢体功能有明显改善且可以简单对话;无效:肢体功能和语言能力没有明显的效果。通过对两组患者的治疗调查发现,护理满意度高达78%,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分析

通过在社区中心服务中心的临床护理,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0%,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65%,实验组的有效率明显较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分析

护理后,实验组比对照组更具有较高的护理满意度,组间差异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因为脑部供血不足,导致脑梗塞患者缺血、缺氧等症状,并最终导致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者脑软化。通过良好的治疗效果,社区服务中心做到了最佳的宣传效果,可以使社区群众做到慢病康复进社区,以缓解大医院就诊压力,将“六位一体”中的康复做好做实。与常规医院护理相比,社区康复护理能够降低经济支出,节约人力物力,将病患的家庭经济减到最低[3]。通过与亲属接触进行康复训练与日常护理,能够节约医疗费用的支持,最终实现经济效益。

在本次关于脑梗塞患者的治疗研究中,实验组的社区康复治疗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有效率高达94%,远远高于对照组的临床治疗的64%。由此可见,社区康复护理治疗方法在脑梗塞患者的治疗中获得了良好的治疗结果,病患的治疗满意度较高,有效的提升了病患的生活质量和生活自理能力;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各项评分具有较大的优势,组间差异明显,由此可以得出结论,社区康复护理能有效提升脑梗塞患者的治疗效果,恢复病患生活自理能力的概率较大,良好的维护了医患之间的关系,使社区卫生工作“六位一体”做好做实,使患者体会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的重要性。

猜你喜欢
脑梗塞病患康复训练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气压差减重步行康复训练系统设计
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高热惊厥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早期康复治疗对脑梗塞后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分析
早期护理干预预防肺癌患者肺叶切除术后肺部并发症的效果观察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行冠脉搭桥术后的临床护理价值分析
心血管护理中舒适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探讨
情绪护理在改善28例脑梗塞患者治疗配合性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