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民生工作应具备四种能力

2018-01-14 00:25邹劲松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18年5期
关键词:住房工作

邹劲松

住房问题既是民生问题,也是发展问题,住房是一个国家稳定的基石,处理不好将会影响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因此更是政治问题。住房保障作为政府公共服务职责,领导高度重视,群众高度关心,媒体高度关注。从北京市住房保障工作一般干部到主要领导,多年的工作经历中,我体会到,做好北京市住房保障工作,让百姓住有所居,在每一个住房保障项目中坚持公平分配,考验的是领导干部旗帜鲜明讲政治能力、敢于担当能力、依法办事能力以及在媒体监督下推动工作的能力。

一、旗帜鲜明讲政治的能力

旗帜鲜明讲政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作为领导干部,必须将严格遵守政治规矩和政治纪律放在首位,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不断增强“四个自信”,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到有令则行,有禁则止。

讲政治不仅是“讲”,更要落实到行动中。一是坚决贯彻党中央关于房地产调控指示精神。北京市2017年3月在1个月内密集出台18项调控政策,从“供”“需”两端精准发力,特别是推出5年建设150万套住房计划,满足了刚需,稳定了社会预期。按照工作任务要求,我们迅速研究,深入调查,完善政策,协调推动落地,目前已进入正轨。二是迅速贯彻党中央关于将新市民纳入住房保障的指示精神。按照上级领导要求尽快出台政策的指示精神,组织人员连夜加班出台公租房和共有产权房“新北京人”专项分配制度,将不少于30%的房源面向符合条件的在京就业非京籍家庭分配,同时确定了试点项目。另一方面加大宣传力度,主动联系人民网、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媒体宣传,取得良好社会效果,针对“老北京人”的质疑声音,邀请专家做好解释工作,既肯定“新北京人”贡献,又体现包容厚德精神,号召新老北京人共同建设首都,把好事办好,推动党中央的政策方针在京华大地落地生根。

注重结合地方实际,反对教条主义和照抄照搬。贯彻上级精神,还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如对于棚改货币化工作,上级部门要求各地提高安置比例,同时进行全国排名。棚改货币化具有缩短安置周期、节省过渡费用、满足群众多元化居住需求、加快存量商品住房去化的优势。在坚决服从前提下,落实要实事求是,要将上下情结合起来推动工作。改善居民住房条件是改造的本质要求,群众住房问题的解决才是对党中央权威的最大维护。北京作为房价高涨城市,老百姓更愿意选择住房实物安置方式,货币化安置比例显然难以提高,如果一味追求安置比例,实行全国“一刀切”,实际上是背离了棚户区改造的初衷,还有可能成为地区房价上涨的推手。因此,在努力推进货币化安置工作的同时,要积极与上级部门沟通,建议对各地的棚改货币化安置比例实行因地制宜、差别化考虑,不作为棚改主要考核指标,不搞一刀切。

二、敢于担当不为私的能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清晰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间表、战略图。宏伟蓝图不可能一蹴而就,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必须积极作为,善于作为,承担经济和社会发展重任,承担为百姓谋福利的责任,不计较个人得失,这样才能有所得、有所为。对于住房保障工作,就是要把党的十九大“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努力实现人民群众住有所居”的要求加快落到实处,加快建设,公平分配,合理使用,持之以恒改革创新以适应人民群众的需要。要做到敢于担当,我有三点体会:

为上级分忧,不把矛盾上交。必须落实好上级布置的各项工作指示和任务,还要善于化解难题,主动改革创新,不计较个人得失。站稳政治立场,提升专业素养,自己多想办法,不把问题推给上级,实现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目标。

为平级分担,多迈一步。住房保障工作链条长、范围广,涉及发改、规土、财政等20多个专门部门,16个区政府,必须凝聚共识,形成合力。作为牵头单位,就要多担一分,多迈一步,多想一点。牵头部门敢于担当一些,配合部门就会更好地支持一些,这样工作才能顺利协调推进。

为下级排忧,多担一分。对下级的困难要积极想办法解决,对下级不仅仅是简单监督管理,还要做好服务。对下级请示要果断决策,明确表明态度,让下属工作有方向性,决不能模棱两可,贻误战机。下级受到委屈,要主持公平正义,该表态支持就得支持,不要太爱惜自己的羽毛,为下级担当是做好下属思想工作的最有效措施。当然,下级犯错误也不能护短,必须依规处理,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管好自己,也管好下级。

三、守住法治底线的能力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树立依法行政意识,坚持法治思维,守住法治底线。在住房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中,要始终坚持公平正义、公开透明的法治理念。

科学决策,提升政策制定水平。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新十六字方针,这对党员领导干部立法、执法、司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充分发挥“外脑”智库作用,我们牵头组建了住房保障决策咨询专家组,包括专家学者、政府代表、技术顾问、企业和媒体代表共133人,在重大决策、重要文件出台前,邀请各方专家提意见建议,提升了决策水平,同时也请他们对我们的日常工作进行监督,随时反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可以说,住房保障专家组很好地发挥了咨询员、宣传员、监督员的作用,增强了决策的科学性,也凝聚了社会共识。

“法”“理”兼顾,形成切实可行的信访处理原则。这些年,在住房保障信访处理工作中,我们逐步摸索出“有法依法、无法依例、无例依价值观”的“三步走”原则:第一步,有法必须依法,不能践踏法律底线;第二步,没有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可依,要遵循先例;第三步,如果前两者都没有,要依照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维护群众合理利益的价值观进行解决。在住房保障工作中,有大量个案通过上述方式化解了矛盾,我们通过提炼、总结,逐渐形成了政策、法规,从而使住房保障政策体系更加完善。另一方面,对于那些无法、无例,还违反社会公平正义原则的不合理诉求,必须坚持原则、绝不突破,不能为一时的“相安无事”就放弃原则、丢弃准则,因为这样会丧失公众对政府公信力、权威性的期望,造成更多的社会问题。

违法必究,树立维护党和政府权威。公平分配是住房保障必须坚守的生命线。2016年7月,丰台区出现某开发商将其建设的保障房项目对首次摇号后的剩余房源未公开递补选房,将40套住房私自销售的情况。我们认定开发商存在违规行为,要求其立即整改。在这个过程中,开发企业曾经一度拒绝改正,并四处托情,我们态度坚决,绝不放弃原则,坚决要求其整改,最终开发商与40户违规取得住房的家庭全部解除购房合同,之后我们及时监督开发商按照摇号顺序重新组织选房。我们坚持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牢牢守住了法治底线,同时主动通过媒体宣传,维护了公平正义和政府公信力,赢得社会各界高度赞扬,也受到了上级肯定。

四、善用媒体的能力

在互联网和自媒体时代,领导干部必须习惯在聚光灯下开展工作,在社会和各类媒体的监督下开展工作,做到信息公开透明。特别是在北京,住房领域任何一个政策、一个举动都会引发全国乃至全世界媒体的关注。善于宣传和引导舆论,形成社会共识,推动工作,这是执政本领的表现,也是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体现。因此必须善待媒体、善用媒体,一手抓业务、一手抓宣传,缺一不可。

重视抓好日常宣传。我们专门成立了负责宣传工作的内设处室,全面对接各类媒体机构。一是主动宣传政策动态。保障群众知情权,广泛接受社会监督。二是接受媒体采访,表明政府态度。三是定期组织媒体参观和座谈,增进了解。四是做好舆情监测。对住房保障新闻报道予以分类处理,正面消息积极反馈,负面消息及时处理,第一时间化解矛盾,防止舆情发酵。五是专业媒体与微信公众号组合使用。如使用“京房字”等微信公众号推送保障房申请知识、决策引导等文章,发挥了非常好的实际效果。

妥善做好突发事件应急宣传。突发公共事件充分考验领导干部的应急处置能力。事件发生后,要有敏锐的意识和目光,在处理好事件本身的同时及时跟进舆情应对。“真相还在穿鞋的时候,谣言已经开始裸奔”,官方不及时发声,谣言就会满天飞,政府公信力就会丧失,后期处理就会被动。仍以丰台保障房漏选事件为例,当时部分媒体认为分配不公,进而对所有保障房分配程序产生质疑,将矛头指向政府。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一是在第一时间组织约谈开发商,并通过官方微博表态对此种行为将严肃处理、绝不姑息,让社会看到政府态度,消除公众疑虑;二是随时报告工作进展,先后在官微发布企业整改报告、房源清退结果和递补选房计划,让老百姓看到政府在采取行动;三是及时公布处理结果,实时报道递补选房动态,真诚回应社会关切;四是调整完善全市保障房选房补选规则,做到了举一反三、防微杜渐,将整个事件画上了圆满句号。

猜你喜欢
住房工作
城镇居民住房分布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
一种车载可折叠宿营住房
聚焦两会!支持合理住房需求,未提房地产税!
住房保障实践探索
不工作,爽飞了?
选工作
住房保障与住房援助
厌烦工作了该如何自救
工作的喜与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