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诗与三十三年前的时光

2018-01-15 17:52王泽群
柴达木开发研究 2017年4期
关键词:德令哈海西州柴达木

2008年秋,为了我拟撰写的一部长篇小说《大戈壁》,我曾重返柴达木,从德令哈,到格尔木,到察尔汗,到大柴旦,到鱼卡,到马海……走遍了我曾经在柴达木工作过的所有地方,拣拾起我四十二年前至二十二年前之间的所有记忆。最后,当车过鱼卡,要向当金山进发的时候,我让司机停下车,我下了车,面对柴达木的方向,虔诚地跪了下来,深深地磕了三个头,心中向柴达木泣说:“柴达木啊,我的母亲,我的第二故乡,保护、养育了我这个‘黑五类子女的荒凉的土地,这一次,泽群是真正的走了。我这等年纪,要再返柴达木,只怕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柴达木啊,走出柴达木,才知道这一颗心,是永远地走不出柴达木的了。我为您,奉献了我的青春与健康;您也给予了我一辈子的事业与‘财富。我的个性里,已融入大戈壁的辽阔与旷达;我的血液里,永远流淌着巴音河湛蓝激情的河水;我的灵感中,迸发着只有柴达木夜空里才有的一颗一颗璀璨的大星星。待到《大戈壁》写峻出版,我很难会再来柴达木来看您,但我一定会寄一册《大戈壁》,让柴达木的友人在巴音河畔,寻一个并不惹人的小小地角,擦柴引火,一页一页将这二十万余字的小说焚烧,以祭奠我在柴达木生活过的一切,以感恩我在柴达木的所有友人,以记录某一段我的人生在柴达木的真实……”

三个头叩毕,心里的祈祷诉完,我才登车,向当金山驶去。

回到青岛,我第一件文字,就是写了两万字的《潜龙初起》,初刊《柴达木开发研究》,后来收进了我的《重返柴达木》一书。那时候的柴达木(2008年)无论德令哈、大柴旦、格尔木,甚至是无比荒凉的鱼卡煤矿和只需七户农民就种植了的四千山东知青垦“荒”的那一片马海盆地,都给了我强烈的刺激。让我知道,只要方向正确,政策正确,荒凉的柴达木也是日新月异,迅猛发展的。

二十万字的长篇小说《大戈壁》即临杀青,忽然接到海西州文联主席斯琴夫的微信,他想在今年的“中国诗歌万里行——走进柴达木”活动举行的同时,举办“全国首届《瀚海潮》笔会”,盛情邀我参加。恰好,《柴达木开发研究》的主编李欣玲女士,也微信邀请我为她们的刊物创刊三十年写一篇纪念文章。两件事叠在一起,我决定,再返柴达木。同时,我也有了一个构思——1984年,海西州三十年周庆,我和当时的同道们编过一本画册《柴达木》,在画册的开卷处,我写过一首诗,盛赞三十年间柴达木的发展与变化。而今,三十多年后,这首诗能否验证诗中的期望呢?——

三千年的梦——在这里开花,

雪峰增色,漠海添锦,绿洲如画。

三十年的路——在这里小结,

面对远祖,面对子孙,面对中华。

一首诗,三千年孕育呀三十年书写,

一幅画,老一辈织锦哟新一代添花。

柴达木,穿过亘古烟云,世纪风雨,

你终于镶珠戴玉,挺立灿烂阳光下。

——这是当年(1984)的感觉。

那时候的我们,最大的王贵如,才刚刚40岁,最小的时培华,才26岁,就是这样的一群年青的文学爱好者,创办了《瀚海潮》(1979),出版了八本集的《瀚海丛书》(1984),印刷了画册《柴达木》,为那一年海西的三十年周庆献上了一份不大不小的文化礼品,广受柴达木人的好评。而那时的我们,已经在《诗刊》《星星》《散文》《延河》《小说选刊》《诗选刊》《青海湖》《雪莲》《青春》《雨花》《草原》等等全国的各种文学期刊上,发表了小说、散文、诗歌、诸多文学形式的作品,我们也获得了《儿童文学》《中央电视台征文》等国家级大奖。

我们每两周,要举行一次“文学讲习座谈会”,吸引大批德令哈的文学青年参加。

讲习座谈不拘形式,有时候,是讨论当前的热点文学现象或是文学作品;有时候,就直接拿自己的作品宣读朗诵,然后由大家发言评点,气氛之热烈,感受之温馨,情绪之饱满,非常感人。人与人相近,心与心相亲,大家只有一个想法:为文学,为未来,为柴达木——

追求啊,追求中我们走地角天涯,

寻觅啊,寻觅中我们踏雪山冰峡;

探索呀,探索中我们迎风吹雨打,

苦斗啊,苦斗中我们顶电闪雷炸。

莫道今日柴达木,尚有千里风,万里沙,

——风沙里方显旗红、歌亮、人潇洒;

莫道今日开拓者,仍在吃大苦,耐大劳,

——劳苦中创出富国、强邦、美中华。

——这一次再返柴达木,我仍然感受到柴达木人的热忱心情、高贵品质。

我是提前到西宁,也提前到德令哈的。原因无他:青海,海西,离开得再久远,也在心上;新朋、老友,多少年不见,也从未失联——我在另一篇《赴海西记》中会有切实的记录——李占国先生周到的安排,让我这个老青海、老海西人,在完全“陌生”了的西寧和德令哈,都知温随意、如鱼得水,没费什么劲儿就安适所居,当然,也离不开朋友们的迎迓接待,让我心中温暖至极。

西宁且略,只说德令哈——与2008年相比,德令哈变得更美丽了。她宽阔的街道、矗立的高楼,邻比的酒店,都可以不说,但那条我魂牵梦绕的巴音河,却不能不说。2008年秋,巴音河正在改造,我曾去过那喧腾的工地,看着深夜的灯光,轰鸣的马达,不知道它将变作什么模样。但当时的朋友告诉我,改造的目的,就是让湛蓝的巴音河水,一滴不漏的全为着德令哈的建设供献力量。而如今的巴音河,成了“巴音湖”,“湖”边,种满了绿树,修起了河畔公园。1966年我走过的唯一低矮的木桥旧址,已并排地架起了四座如履平地的钢筋水泥大桥,连接贯通了整个德令哈市。

德令哈的树,早已不是单纯的高原白杨,北方可以生长的各种树材,全在德令哈扎了根,生成了繁叶似锦、曳绿叠障的美丽风景。特别是德令哈的灯,造型别致,各具特色,在夜色里把德令哈点缀成一座璀璨、亮丽的童话世界,真正显现了柴达木这个“聚宝盆”的神秘光彩。海西州的GDP,德令哈的玉石街、美食街,旅店里来自全国各地的乡音、土话,花衣、彩帽,无不昭示着柴达木盆地今天的兴旺与繁荣。这哪里是我们三十三年前庆祝“三十年州庆”可以想象的景象!更不是五十一年前,我们怀着迷茫、绝望的心情,感觉着“发配”时见过的德令哈啊!……endprint

方向明,则路线明;路线对,则决策对;当今的德令哈,乃至整个的柴达木,终于走上了充满阳光的康庄大道。而这一条路,必将越走越宽,越走越阔,越走越对。

我想起了三十三年前我写的那首诗的结尾——

新世纪的路哟——从这里起步,

汗洒戈壁,情满瀚海,志凌云霞。

三千年的梦哟——在这里开花,

一代风流,百世宏图,万载繁华。

当然,对于今天,这样的结尾显然是不够的,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自信”,其实,就是人民的自信,民族的自信,中国的自信。回顾历史,前三十年我们走得曲曲弯弯、歪歪扭扭;后四十年我们改革开放以来,越走越明确,越走越明亮,越走越有了自信与刚强。是的,不经过这样的山山水水,黄金的世界怎么开拓!

老来,再看这诗的结构,似乎也少了两段,三段式的结构,最后,也应该是四段八行吧?借就三十三年前的激情——人,就应该有激情;人生,更需要有激情,才能活得痛快!——试着改造一下吧——

新世纪的路哟——从这里起步,

汗洒戈壁,情满瀚海,志凌云霞。

三千年的梦哟——在这里开花,

一代风流,百世宏图,万载繁华。

谁敢说中国人不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

航母巡海,神舟探月,世界敬仰与喧哗。

谁敢说柴达木不耀亮在全球地图之巅?

矿产潜质,科技开发,必将蓄力且爆发!……

全球著名企业家、“全球睿智领袖精英奖”、美国哈佛大学存有商业教案的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先生在与我交流里说过:在中国,光说不干,是绝对不行的;但光干不说,也是不行的。必须是一边努力拼命干,一边努力拼命说。自己把自己当骨干,这就是精神。自己把自己当表率,这才是实力。

此言至诚。愿与所有柴达木人,特别是《瀚海潮》和《柴达木开发研究》的同道共勉。

2017、07、28凌晨03:07急就于青岛看云斋

作者简介:王泽群,山东青岛人,笔名罗放。1966年、1983年、1988年分別毕业于山东莱阳农学院、中国鲁迅文学院、中国北京大学。1966年进入青海,工作生活23年,历任青海省农建师干部,青海柴达木汽车修理厂干部,《瀚海潮》杂志副主编,海西州文联副主席,青海省文联委员,青海作协副主席。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中国电影家协会、中国电视家协会会员,中央电视台特邀作家。国家一级编剧,青岛市高级专家。有电影8部、电视剧260多部(集)、舞台戏剧12部,书8种,约计800万字。有关柴达木的作品有电影《瀚海潮》,戏剧有《柴达木人》,书有《骆驼童子》和《五叶草》。获各种各类国际、国家级、省、市级文学艺术奖60多项(次)。endprint

猜你喜欢
德令哈海西州柴达木
德令哈
德令哈,没了“海子”你还剩下什么
柴达木映画
柴达木映画
德令哈的雪
柴达木映画
柴达木映画
今夜,我在德令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