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术中冷冻病理诊断价值

2018-01-16 13:49刘汉忠湖北省孝感市中心医院病理科湖北孝感432000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 2018年10期
关键词:滤泡石蜡冰冻

邬 攀,刘汉忠 (湖北省孝感市中心医院病理科,湖北孝感432000)

0 引言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其恶性程度较低,属于甲状腺癌中的高发类型,肿瘤生长缓慢,可在甲状腺内局限数年,病灶可经腺内淋巴管自原发部位扩散至腺体的其他部位和颈部淋巴结,也可局限数年,故易忽视其性质。随着近年来大众生活水平提升,社会节奏加快,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病率正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其临床症状多表现为甲状腺结节或肿块,同时伴随有颈部压迫、呼吸不畅、咳嗽、咳血及不同程度的恶性肿瘤表现[1-2]。本研究在此条件下,选择210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分析其术中冰冻病理的临床诊断效果,现将相关研究成果汇总,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择取湖北省孝感市中心医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210例行手术治疗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在术中予以冰冻切片方式,术后予以常规石蜡片进行确认,分析其临床诊断效果,其中男性80例,女性130例,年龄17~81(平均 43.5±8.5)岁,其中,甲状腺炎 50 例,伴发病症为结节性甲状腺肿100例,无峡部病变,120例存在左叶病变,50例存在左右双侧同时病变,经临床调查分析,患者知情同意,所有患者基础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施以甲状腺手术治疗,切除其未固定的甲状腺组织,选择书页状平行切开组织,保持其内部间隔为0.2 cm,观察其内部症状,医生需结合指腹加以触摸,排查可疑病灶,同时充分取材,若见钙化病灶组织,需待其脱钙后,制作石蜡切片;仪器选择:CM1950冰冻机,选择莱卡刀片,选择较大的病变组织进行冰冻,控制温度维持在-15℃~20℃范围内,将冰冻组织执行切片,确保切片厚度为5 μm左右,将其固定1 min后,选择伊红对切片执行染色,持续15 s,随后给予脱水处理,持续至标本透明,选择中性树胶将其进行封固,利用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依据形态学表现分为诸多亚型,主要包 括:滤泡亚型,实性亚型,包膜内亚型,弥漫硬化亚型,高细胞亚型,柱状细胞亚型及嗜酸细胞亚型等;分析观察石蜡切片与冰冻切片检测报告,检测包括指标为误诊、确诊及延期诊断等类型[3-4]。术中冷冻切片诊断怀疑为甲状腺小乳头状癌为延迟诊断,经石蜡切片及免疫组化确诊病情,假阴性为误诊者,冷冻切片未取到病灶,由常规取材并经石蜡片确诊为漏诊者。

1.3 观察指标根据WHO分类标准统计其临床检测结果,观察指标包括误诊、确诊、延期诊断等指标;其中误诊标准:假阳性、假阴性;确诊:经两次检测诊断,其检测结果基本相符或完全相符;延期诊断:应用冰冻诊断后,仍无法确定其组织类型,未见病变性质,且需以石蜡切片进行诊断[5]。

1.4 统计学方法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描述选择%表示。

2 结果

2.1 诊断结果经本次研究发现,210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经术中冰冻病理确诊例数为200例,确诊率为95.2%;其中存在浸润性行为80例,占总比的38.0%;间质硬化者120例,占总比的57.1%;其中漏诊、误诊、延迟诊断共计10例,占总比的4.7%;其多以包裹亚型及滤泡亚型为主。

2.2 病理学特征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大部分呈单发结节,切面呈灰白色或灰黄色,形态呈颗粒状,且质较硬,可见明显砂粒感,未见包膜,便捷不规则,小部分可见纤维性包膜,部分可见囊性变,偶见完全囊性变。同时部分病例可见钙化情况,存在点状钙化与完全钙化之分,另外,间质伴有不同程度的纤维化,大部分为纤维瘢痕样,肿瘤直径为1 mm~1 cm,10例未确诊患者,其标本切面呈灰白色纤维瘢痕样,肿瘤直径均在1 mm~4 mm内;冷冻切片易出现毛玻璃样核内包涵体等人工假象。

3 讨论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因其体积较小,隐匿性强,因此又将其称为“隐匿性癌”,临床诊断率较低,严重影响临床诊疗;相关研究发现,给予冰冻病理诊断方式,能够有效提升诊断准确率,因此,选择一项有效的诊断方式,提升PTMC的诊断效果,是现今医学工作中的首要课题[6]。

甲状腺微小癌通常是指肿瘤直径在10 mm以下的甲状腺癌类型,甲状腺乳头状癌是甲状腺癌症中的主要类型,临床调查得知,其占比超过85.0%;可发于任何年龄,恶性度较低,可在甲状腺内局限数年,且发病率日趋提升;其发病因素与激素、遗传、环境等因素高度相关,其首发症状多为颈部无痛性肿块,因早期症状并不明显,结节微小,导致重视性不强,从而延误诊治;随病情发展,经临床检测,可见甲状腺中可触及微小结节;伴随吞咽而出现上下移动,患者临床病程参差不齐,同时,少数患者早期亦存在伴随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岁生长素质较慢,但隐匿性强,因此在临床上其淋巴结转移比率处于较高水平,在针对较大的病灶类型患者,转移率较低[7]。其发病因素较为复杂;临床研究发现,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一旦碘元素缺乏,将导致甲状腺激素合成降低,促使甲状腺激素水平激增,继而导致其甲状腺滤泡增生肥大,造成甲状腺肿大,增加甲状腺癌的发病风险,经相关统计发现,高碘饮食是导致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8]。同时,临床诊断过程中,应用 X线照射,可促使细胞核变形,造成甲状腺激素合成率降低,继而促使癌变进程,同时促使甲状腺损伤,造成其无法产生必要的内分泌素,致TSH大量分泌,造成癌变。另外,因甲状腺滤泡高度分化的影响,其具有聚碘和合成甲状腺球蛋白之功能,TSH还通过cAMP介导的信号传导,从而有效调节甲状腺滤泡细胞,为其提供生长环境,导致多种类型甲状腺癌变;但相关数据表明,TSH的刺激反应,仍旧无法完全确定其属于导致甲状腺癌发生主要因素,相关内因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9]。经我院病例资料及相关临床调查可见,女性发病率显著高于男性,其与性激素与甲状腺癌的关系高度相关,同时,青年人出现肿瘤的风险相较于成人更高,且导致甲状腺癌的颈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也比成人早,但预后优于成人;相关分析发现,其与雌激素分泌增加存在一定联系,因此在研究甲状腺癌组织中性激素受体中发现,甲状腺组织中存在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等性激素受体[10]。 截至目前,甲状腺癌的发病机制及其发病因素尚未完全明确,但临床研究发现,其发病相关因素差异巨大,受多种生长因子及环境因素的影响,其表现形式也不尽相同;因此在甲状腺激素降低的过程中,可见其对下丘脑和脑垂体分泌产生刺激,继而促使甲状腺激素水平紊乱,导致甲状腺滤泡上皮增生,形成结甲,严重情况下将导致恶性增生性病变。冰冻病理诊断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诊断措施,相较于术后石蜡切片优势明显,虽其已成为针对甲状腺状癌确诊的“金标准”,但其过程繁琐,临床应用价值不高,术中冰冻病理诊断方式可采用更加便捷、简单的操作过程;本次研究发现,其诊断准确率更高,可有效检出其病理类型,可作为观察病灶的重要依据,具有十分积极的临床诊断价值。

综上所述,术中冷冻病理诊断应用于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诊断过程中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发挥细胞印片的优势,提升图像特点辨别的效果,鉴别效果理想,结合组织结构异型性明确诊断,强化取材,严控诊断标准,能够有效降低漏诊、误诊率,值得进一步推广研究。

猜你喜欢
滤泡石蜡冰冻
腮腺沃辛瘤淋巴间质的免疫病理特征
以皮肤结节为首诊表现的滤泡性淋巴瘤转化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一例
体积占比不同的组合式石蜡相变传热数值模拟
巨滤泡亚型甲状腺乳头状癌2例
了不起的冰冻动物园
声辐射力弹性成像联合超声造影对甲状腺滤泡型肿瘤的诊断价值
石蜡疗法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
冰冻的情感
冰冻兽
国内石蜡市场概述及其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