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刺置管引流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效果观察

2018-01-16 22:53李峰
医药前沿 2018年17期
关键词:脓液脓腔细菌性

李峰

(山西省临汾市人民医院 山西 临汾 041000)

在消化内科的临床实践中,细菌性肝脓肿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严重感染性疾病。其发病原因是由于细菌进入患者肝脏后肝发生的实质性的继发性炎症反应、坏死情况,严重的会形成脓肿。该病症的临床表现为发热、畏寒、上腹疼痛等。中老年男性患者是发病主体。因为细菌性肝脓肿疾病的病原菌众多,且多伴有其他疾病,而且患者在临床症状上的表现不具有典型性,造成很多误诊的案例出现,因此在临床实践中,造成了很高的死亡率。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超声引导下置管引流治疗细菌性肝脓肿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而且创伤小,有利于患者日后的恢复。本文即对此开展研究,现报告如下。

1.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在2016年5月到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40例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的细菌性肝脓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病灶45个,其中单发患者35例,多发患者5例。所有患者中,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5例,年龄范围为48岁~70岁,平均年龄为(54.58±4.69)岁;肝脓肿病灶尺寸最大的是11.8cm×10.5cm,最小的是4.8cm×5.9cm。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为:发热患者38例,畏寒患者25例,右上腹疼痛患者30例,伴发糖尿病患者17例,伴发胆管手术史患者5例,伴发胆道系统疾病患者18例。所有患者均通过凝血功能检查条件。

1.2 方法

正式检查前,进行仪器准备,具体包括:飞利浦IU22系类超声诊断仪,2~10MHz专用穿刺探头,16G PTC-D穿刺针,6~8F留置套管针。

患者采用仰卧和左侧卧位的姿势接受治疗。首先使用常规超声对肝脏器官进行扫描,确定脓肿的具体位置,然后使用多普勒探查脓肿周边的血管分布情况,选择一个合适的穿刺点和体位。接着对选定的皮肤区域,使用碘伏进行消毒处理,铺上一次性的无菌洞巾,使用2%利多卡因进行局部的麻醉。其次是嘱咐患者屏住呼吸,在皮肤上切口半公分左右,进针,打开超声仪内置穿刺引导线,使穿刺针快速进入病灶当中,同时将引流管插入脓腔中,抽出脓液。然后对脓腔进行反复冲洗,冲洗可使用无菌生理盐水或者甲硝唑,直到脓液澄清后,再使用广谱抗生素对脓腔进行冲洗,接着将引流管缝合固定即可。

手术结束后,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手术后3天和7天的时间节点,复查超声,对脓肿的情况的并发症进行观察。另外,在手术中被抽调的脓液需要进行严格的细菌培养,分析感染患者的细菌类型,通过在培养基内的细菌药敏实验,以便对症下药,更好的治疗患者。

1.3 评价指标

评价指标分为有效和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生命体征恢复正常,影像学检查脓腔缩小90%以上,一个月内无复发迹象即为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未明显改善,各项生命体征未完全恢复正常,影像学检查脓腔缩小50%以内,是为无效。

1.4 统计学处理

本实验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平均值±标准值)表示,组间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实验研究,45个病灶全部穿刺成功,每次抽出的脓液量为100~220ml,所有患者均达到临床治疗标准。经过细菌培养,发现肺炎克雷伯杆菌有30例,占比75.00%。在冲洗前脓液细菌的培养呈阳性的有34例,阳性率为85.00%。在穿刺引流之后,患者在24小时左右体温逐渐下降,5天后所有患者体温均恢复正常。在7到14天的时间内,脓腔逐渐完全闭合,所有患者在观察期间未出现并发症,且在7到14天不等的时间内,所有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置管引流治疗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相继出院。

3.讨论

细菌性肝脓肿是一种继发性的感染性疾病,多类菌种均可致病。在上世纪,细菌性肝脓肿的主要致病细菌还是大肠埃希菌,不过随着抗生素的普及,肺炎克雷伯杆菌逐渐成为致病的主要菌种。这与上世纪大肠埃希菌是细菌性肝脓肿主要细菌的情况有了很大的变化。本文研究的结果与王伟芳、Moore等中外专家研究的成果是基本符合的。患者在临床症状上的表现不具有典型性,造成很多误诊的案例出现,导致患者在临床治疗中的死亡率一直很高。现代超声技术的发展,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细菌性肝脓肿在治愈该病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是在穿刺时机的选择,穿刺成功后的脓腔冲洗,拔管时机的选择,需要进行有效的把控。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手术之后,通过对脓液中提取的细菌的培养和细菌药敏的检测,能够有的放矢的为术后患者的用药恢复提供借鉴和指导。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患者家庭因医治所承担的医疗负担,同时降低并发症的发病率,改善预后效果。

综上所述,通过选取本院在2016年5月到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40例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的细菌性肝脓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临床治疗有效率为100.00%,且未出现临床并发症情况,住院时间一般在7到14天之间。这说明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置管引流治疗细菌性肝脓肿,其操作简单,治疗效果显著,创伤小,有利于患者的恢复,而且能够有效的减轻患者的家庭负担,降低医疗成本,节省医疗资源。根据以上研究成果,本文认为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方法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实践中进行推广。

[1]丁飞虎.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老年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效果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8(8).

[2]闫楠,高屏,孙健玮,等.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置管引流治疗细菌性肝脓肿效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23):14-15.

[3]卜凡文,董长城,马强,等.床边经腹彩色多普勒超声介入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观察[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5,18(6):639-640.

猜你喜欢
脓液脓腔细菌性
脊柱结核骨质破坏、脓腔MSCT、MRI特点与临床病程的关系研究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病原菌分布情况研究
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调查研究
基于羊细菌性疾病的预防控制分析
介入治疗食管瘘合并纵隔脓肿
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方法
乳腺炎患者乳腺脓液分离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变迁分析
肛周脓肿患者的脓液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分析
细菌性肝脓肿64例诊治分析
食道癌术后吻合口瘘的介入置管的保守治疗效果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