噻托溴铵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支气管扩张的疗效观察

2018-01-18 02:35陈晓辰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17期
关键词:噻托溴铵呼气

陈晓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为呼吸系统疾病的一种, 病程表现为进行性发展, 其死亡率较高, 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劳动能力均产生严重影响[1]。支气管扩张是因为支气管和周围非组织产生慢性脓性纤维化, 进而对弹性组织以及支气管壁肌肉产生损坏。功能降低、咳血以及慢性咳嗽等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支气管扩张的主要表现, 采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后难以治愈[2]。本次研究主要分析噻托溴铵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支气管扩张的临床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本院收治的9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支气管扩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47例。对照组男28例, 女19例;年龄46~77岁, 平均年龄(62.4±6.8)岁。观察组男26例, 女21例;年龄44~76岁, 平均年龄(60.1±7.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止咳化痰、抗感染等基础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噻托溴铵进行治疗, 1次/d,1粒/次。因噻托溴铵为粉剂, 需要通过药粉吸入器吸入口中,治疗时间为4个月。当患者病情有所改善后可出院, 如果在治疗过程中病情严重, 需要结合抗生素药物实施综合治疗。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呼气峰值流速、动脉血氧饱和度、最大通气量、6MWD评分、呼吸困难评分、生活质量评分、FEV1和FEV1/FVC。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呼气峰值流速、动脉血氧饱和度、最大通气量比较 治疗前观察组患者呼气峰值流速、动脉血氧饱和度、最大通气量分别为(44.2±2.5)L/min、(84.0±5.6)%、(117.8±40.2)L, 与对照组的(42.4±2.7)L/min、(81.5±5.1)%、(116.5±38.2)L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呼气峰值流速、动脉血氧饱和度、最大通气量分别为(55.5±6.1)L/min、(97.7±4.6)%、(145.4±52.7)L, 高于对照组的 (48.8±6.5)L/min、(90.5±4.8)%、(130.7±50.6)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6MWD评分、呼吸困难评分、生活质量评分、FEV1和FEV1/FVC比较 治疗前观察组患者6MWD评分为(212.5±8.2)分, 呼吸困难评分为(4.0±0.5)分, 生活质量评分为(35.5±6.2)分, FEV1为(1.0±0.4)L, FEV1/FVC为(51.5±10.6)%, 与对照组的 (217.0±7.5)分、(3.8±0.7)分、(37.5±6.4)分、(1.1±0.6)L、(50.5±10.1)%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6MWD评分为(304.6±8.5)分, 呼吸困难评分为(2.5±0.3)分, 生活质量评分为(55.4±6.5)分 , FEV1为 (1.3±0.2)L, FEV1/FVC 为 (64.5±10.5)%, 优于对照组的(224.0±7.4)分、(3.6±0.4)分、(40.5±6.8)分、(1.1±0.7)L、(55.4±9.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支气管扩张为呼吸系统疾病之一, 患病早期表现为咳嗽、慢性咳嗽等, 进而对患者自身的生活质量产生影响[3]。特别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患病初期阶段, 会在活动过程中出现气促和气急现象, 伴随病情的加重患者在平面活动时同样会出现上述表现, 而后会产生肺动脉以及肺心病等表现。合并支气管扩张后, 会在支气管扩张位置储存细菌[4,5]。病情的加重和支气管扩张存在一定的关系。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 扩张支气管使得抗生素不能对肺部致病菌充分清除, 对于抗生素形成耐药性[6]。常规治疗具有较长的治疗时间, 同时会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本次研究中采用噻托溴铵为抗胆碱类药物, 其药物作用时间可达到24 h, 并在支气管平滑肌M3受体和M1受体进行作用, 具有显著的扩张支气管效果[7,8]。此药物在M1和M3受体解离速度较快, 尤其是M3受体, M2受体一直负反馈调节, 进而促进早期和晚期呼气峰值流速[9,10]。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前两组患者呼气峰值流速、动脉血氧饱和度、最大通气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呼气峰值流速、动脉血氧饱和度、最大通气量分别为(55.5±6.1)L/min、(97.7±4.6)%、(145.4±52.7)L, 高于对照组的 (48.8±6.5)L/min、(90.5±4.8)%、(130.7±50.6)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6MWD评分、呼吸困难评分、生活质量评分、FEV1、FEV1/FVC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6MWD评分、呼吸困难评分、生活质量评分、FEV1、FEV1/FVC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支气管扩张患者采用噻托溴铵进行治疗疗效确切, 用药安全, 可协助患者缓解肺功能, 促进患者病情缓解, 具有临床可行性。

猜你喜欢
噻托溴铵呼气
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应用噻托溴铵联合吸入激素的效果
噻托溴配合茶碱治疗对COPD伴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肺功能及血气指标水平的影响
舒更葡糖钠用于罗库溴铵过敏反应的评价研究进展
智能口罩可直接检测呼气中的病毒
NIPPV联合噻托溴铵吸入治疗对慢阻肺合并慢性呼衰患者肺功能以及动脉血气的临床效果分析
噻托溴铵粉雾剂的禁忌有哪些?
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呼气中挥发性标志物的筛选
13碳-呼气试验质控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哪一个呼气口可以继续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