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司他丁对老年重症胰腺炎患者腹内高压及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

2018-01-18 02:35张英俊张帅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17期
关键词:二胺乌司氧化酶

张英俊 张帅

胰腺炎为自身消化形成的一种疾病, 通常是因胰蛋白酶对机体自身消化水解导致的水肿、出血、坏死等症状, 主要表现为淀粉酶急剧提高。伴随人们生活习惯变化, 我国重症胰腺炎具有越来越高的发病率。重症急性胰腺炎发病急、病情进展快、并发症多, 尤其对于老年患者, 因其机体能力差,若未及时予以合理治疗, 极易导致患者死亡。乌司他丁为糖蛋白水解酶抑制剂, 对于胰腺炎具有一定效果。本文选取92例老年重症胰腺炎患者, 探讨乌司他丁的临床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7月本院收治的92例老年重症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患者均符合胰腺炎诊断标准[1]及腹腔内高压诊断分级标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46例。观察组患者中男26例,女20例;年龄61~78岁, 平均年龄(69.05±3.63)岁。对照组患者中男27例, 女19例;年龄61~78岁, 平均年龄(69.13±3.58)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 主要包括:按照常规方法予以禁食指导, 实施胃肠减压, 采用合理方法调整电解质、酸碱的平衡性, 对胰腺分泌水平进行有效控制, 实施常规抗感染治疗, 予以合理营养支持等, 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实施机械通气, 予以合理血液净化等。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乌司他丁(广东天普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19990132)治疗, 将乌司他丁10万U+250 ml葡萄糖注射液混合实施静脉滴注, 1次/d, 持续治疗7 d。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肠道黏膜屏障功能(二胺氧化酶、D-乳酸水平)及腹内压。

1.4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生命体征变化、实验室检测指标来评定临床疗效。临床症状、生命体征可分成4级:0级:无显著临床症状, 1级:轻度临床症状, 2级:中度临床症状, 3级:重度临床症状。显效:治疗7 d内临床症状、生命体征改善≥2个等级, 或>75.00%实验指标恢复正常;有效:治疗7 d内临床症状、生命体征改善1个等级,或50.00%~75.00%实验指标恢复正常;无效:治疗7 d内临床症状、生命体征未改善或更为严重、死亡。总有效率=(显效 +有效 )/总例数 ×100%[2]。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显效29例,有效16例, 无效1例, 总有效率为97.83%;对照组患者治疗显效19例, 有效21例, 无效6例, 总有效率为86.96%。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86, 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肠道黏膜屏障功能比较 对照组患者治疗前二胺氧化酶水平为(12.72±1.36)μg/L、D-乳酸水平为 (10.86±0.72)U/ml, 治疗后分别为 (8.13±1.50)μg/L、(4.08±0.53)U/ml;观察组患者治疗前二胺氧化酶水平为(12.76±1.40)μg/L、D- 乳酸水平为 (10.93±0.82)U/ml, 治疗后分别为 (5.24±1.26)μg/L、(2.81±0.39)U/ml。治疗前 , 两组患者二胺氧化酶、D-乳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39、0.435, P>0.05);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二胺氧化酶、D-乳酸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006、13.090,P<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腹内压比较 对照组患者治疗前腹内压为(17.26±2.16)mm Hg(1 mm Hg=0.133 kPa), 治疗后为(14.03±2.06)mm Hg, 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腹内压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339, 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腹内压为(17.30±2.23)mm Hg, 治疗后为(11.86±1.63)mm Hg,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腹内压低于治疗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3.357, P<0.05)。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腹内压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603, P<0.05)。

3 讨论

人类正常生理条件下, 胰腺会因防御机制的有效保护而免于遭受胰液的侵犯。若出现特殊病理情况, 则会使得防御机制受到损坏, 导致胰液自身消化胰腺及其周围组织, 从而造成胰腺炎的发生[3,4]。重症胰腺炎通常是因为暴饮暴食、胆道疾病等因素而导致的, 属于一种急腹症, 而且会出现因年龄增高而发病率提高的趋势, 而且老年患者往往会出现各种并发症, 例如消化系统、神经系统、肾脏等, 导致患者遭受明显痛苦, 且使之生活质量受到极为不良的影响。近些年来, 在临床中对重症胰腺炎进行治疗时通常采用非手术治疗方法, 通常予以纠正水电解质平衡、胃肠减压、消炎、抑制胃酸、抗感染等方法, 并无较为特效的针对性方法, 但是此治疗方式需要较长周期, 且并无较为显著临床效果。因为胰腺炎患者通常会出现脓毒血症, 造成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受到较为严重的损害, 肠道菌群出现明显的失调现象, 患者机体免疫能力有明显降低的趋势, 尤其是对于发生重症胰腺炎的老年患者, 因其机体能力差, 出现此种症状的几率更高[5-7]。所以选取合理有效的药物对老年重症胰腺炎患者进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乌司他丁为常见的糖蛋白, 可充分发挥广谱蛋白酶抑制效果, 对于胰蛋白酶、蛋白酶、磷脂酶等多种酶的活性具有显著抑制作用, 可有效清除自由基, 使得炎性介质形成及释放受到明显抑制, 可使得微循环衰竭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而且乌司他丁可使得机体免疫能力得到有效保护。

经本文研究可知,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86, P<0.05)。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二胺氧化酶、D-乳酸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006、13.090, P<0.05)。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腹内压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603, P<0.05)。二胺氧化酶属于小肠黏膜上皮细胞中的一种具有较高活性的酶,作为小肠上的特别标志性酶, 具有较为显著作用, 若患者肠道黏膜屏障功能遭受一定损伤时, 往往发生二胺氧化酶慢性提高的情况, 所以对血浆二胺氧化酶进行测定, 可有效反映患者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的改变情况。D-乳酸通过肠道黏膜进行分泌, 属于哺乳动物所特有的, 通常不会出现肠外组织分泌此物质的情况发生, 若患者肠黏膜功能遭受一定损害时,往往会产生大量D-乳酸, 而且此物质会大量进入到血液内,所以将血液内D-乳酸含量予以测定可对肠道黏膜屏障功能改变情况进行评估[8]。乌司他丁可有效缓解自身消化情况,且可最大程度减少内毒素吸收, 而且能够使得细胞膜逐步恢复稳定性, 使得血管功能得到全面保护, 对于组织微循环灌注、缓解组织损伤具有显著改善作用。通过血浆二胺氧化酶、D-乳酸的改变可知, 乌司他丁可有效改善患者肠道黏膜屏障功能, 有效预防自体消化[9,10]。因老年患者机体内脏器功能较为低下, 发生重症胰腺炎后极易出现器官功能性障碍,甚至因腹内高压而死亡。乌司他丁可有效减少腹内压, 对对于促进临床康复具有重要意义[3]。

综上所述, 乌司他丁对老年重症胰腺炎患者具有显著治疗作用, 可改善腹内高压, 提高肠道黏膜屏障功能, 应用价值高。

猜你喜欢
二胺乌司氧化酶
乌司他丁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仿刺参成参体腔细胞酚氧化酶的生化与酶学特性研究
分子动力学模拟三乙烯二胺准晶体的可控晶体生长
乌司他丁对脂多糖诱导小鼠急性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4例输注乌司奴单抗治疗克罗恩病病人的护理
HPV16E6与吲哚胺2,3-二氧化酶在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
澳新拟批准一种葡糖氧化酶作为加工助剂
戊二胺生物工业合成技术现状及发展意义
合成生物技术制备脂肪族二元胺的研究进展
生物发酵产丁二胺的定量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