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服务结合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对ICU患者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影响

2018-01-18 02:35郭欣阮洋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17期
关键词:使用率不合理药学

郭欣 阮洋

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 ICU)又称深切治疗部, 作为危重患者重要监护室, 可为其提供人力、物力及技术上最佳保障, 以便其获取良好救治, 早日回归社会。严重创伤、大手术后或需对生命指标给予连续检测, 脏器功能衰竭、重症休克、败血症及重度患者是ICU主要收治对象,身体组织功能退化、免疫功能低下是该类患者主要特征, 作为医院高发感染科室, 如何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规避感染,提高用药安全性成为当前医者关注热点问题[1]。本院医者本着人性化理念, 为规范用药, 推出药学服务结合抗菌药物专项整治, 本文旨在分析该项措施实施的意义,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ICU收治的8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将2016年1~12月收治的42例患者归为对照组, 2017年1~12月收治的42例患者归为研究组。纳入标准:年龄>20岁;ICU居住时间>4 d。排除标准:昏迷、精神交流障碍、依从性差及不良入院记录者。本次研究经医学伦理会审核通过, 所有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组男24例, 女18例;年龄21~67岁, 平均年龄(45.6±7.4)岁;住院时间 14~25 d, 平均住院时间 (20.3±2.1)d。对照组男23例, 女19例;年龄22~69岁, 平均年龄(45.7±7.3)岁;住院时间17~26 d, 平均住院时间(20.1±2.0)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1.2.1 对照组 患者行常规管理, 医护人员根据患者院内感染情况及体质结合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日限定标准为参考依据指导其用药[2], 严格规范操作。

1.2.2 研究组 患者在行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实施药学服务结合抗菌药物专项整治, 具体如下。①药学服务:药师提供的以提高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为目的, 合理药物治疗为宗旨的医疗服务, 加大科研力度, 科学把握ICU病房常用抗菌药物(成分、功效、药理作用、配伍禁忌、相互作用、不良反应), 总结以往临床经验, 制定抗菌药物使用原则, 优化工作流程, 细化工作内容, 组织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和素质教育, 坚持以患者为中心, 完善ICU院内感染控制对策(加强ICU消毒管理、导管严格无菌、合理使用抗生素、掌握吸痰技术), 尽可能减少ICU感染及违规操作, 组织患者进行全面检查, 以检查结果为依据结合医护建议及患者家境选择适宜药物, 严格按规定规范用药, 以提高药物功效及用药安全性。②抗菌药物专项整治:临床研究发现因ICU患者机体抗病能力及免疫能力较差, 医者为减少感染问题大量使用抗生素,多种抗生素会使患者体内正常菌落失调, 耐药菌株增加, 延长病程, 增加感染率, 建立患者档案, 详细记录患者病情, 与主治医生讨论制定用药方案, 护士按医嘱、抗菌药物使用说明及院内用药使用事项给药, 用药前需药师和医者确认, 可两人小组合作用药, 以规避人为失误。③组建监管团队:医护人员异常违规操作及时予以纠正, 事后给予健康教育, 屡教不改者给予严惩;每周就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组织医护人员进行讨论, 提出相应预控措施;完善奖惩机制, 给予优秀员工物质及精神奖励, 激发医护人员工作热情;定期举办安全用药讲座, 由专家学者就ICU病房抗菌药物常见问题进行讲解, 可整理网上视频资料给予针对性讲解, 同时与周边医院ICU病房工作人员进行交流对接, 完善临床用药工作。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就诊期间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率(无指征用药、重复使用、药物剂量失当、药物配伍禁忌)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器官受损、二重感染、免疫力低下、皮疹)。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率比较 研究组发生1例药物剂量失当, 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率为2.4%;对照组发生1例无指征用药、2例重复用药、2例药物剂量失当、1例种药物配伍禁忌, 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率为14.3%;两组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96,P<0.05)。

2.2 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患者出现1例皮疹, 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4%;对照组患者出现1例器官受损、1例二重感染、2例免疫力低下、3例皮疹, 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6.7%;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974, P<0.05)。

3 讨论

ICU作为医院主要科室, 收治院内各科室危重患者, 抗病能力差, 加之各种侵入性检测实施及介入治疗, 加大了ICU患者感染率, 如何有效防治感染成为ICU医护人员重要工作内容, 临床研究发现医者为减少感染大量使用抗菌药物,因不合理用药易出现副作用, 影响患者身心健康, 增加治疗难度, 同时易滋生医患纠纷, 给临床医疗工作的正常开展带来诸多不便。本院医者坚持患者的主体地位, 秉承认真负责的原则, 求真务实的作风, 总结以往工作经验结合患者及家属建议, 以药学服务为基础推出抗菌药物专项整治, 以期规范ICU病房抗菌药物使用工作, 明确患者临床指征、确定引发感染的病原体, 选择疗效佳、安全性高的抗菌药进行抗菌治疗, 以期最大程度发挥药物功效, 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身心 , 缓解病痛困扰[3-5]。

本文旨在分析药学服务结合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对ICU患者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影响, 结果显示, 研究组患者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即ICU病房实施药学服务结合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工作利于规范医护人员日常操作, 降低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率, 可提高患者治疗安全性。ICU病房因收治的患者较为特殊易出现感染问题, 临床研究发现环境因素、人为因素、抗生素使用、侵入性操作均可引发感染问题, 科学统筹ICU病房管理工作全过程, 重视医护人员再培训工作, 定时组织员工进行考核, 根据考核结果结合日常问题有针对性的给予教育指导, 提高员工认知度, 以减少不合理用药, 如重视病房日常清洁消毒工作, 每日及时为患者更换敷料, 清理排泄物、遗弃物, 若放置留置导管, 应加大监控力度, 以免因操作不当引发重度感染出现菌血症, 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严格按规定给药, 可实施抑制免疫疗法, 选取相应保护措施,查找感染原因, 对症给药, 重视基础疾病治疗工作, 重视生命体征监测及白细胞动态监测工作, 根据患者身体状况设计预控方案, 科学给药, 在防治感染的同时提高用药安全性。科学分析临床常用抗菌药物, 分析药理特点及患者常见问题,结合患者身体状态选择适宜药物, 用药期间加大监管力度,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及时予以纠正, 同时组建监管团队, 加大临床监控力度, 完善奖惩机制, 简化工作流程, 规范用药行为, 推动抗菌药物使用工作向科学化、合理化方向靠拢[6-10]。

总之, 药学服务结合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可提高ICU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 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可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使用率不合理药学
广西医科大学药学一流学科建设成效
口服中药汤剂常见不良反应及药学干预
《药学进展》编辑委员会
《药学进展》杂志征稿启事
我院2018年抗生素不合理处方分析
如何预防磁盘使用率过高?
内蒙古自治区病床使用率预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018年中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为3.97亿
差评不合理
基于服务学习方法提高青少年安全带使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