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应用奥氮平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8-01-18 02:35洪丹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17期
关键词:器质性利培奥氮

洪丹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脑意识不清、认知功能低下、焦虑、忧郁等情感明显等, 利培酮和奥氮平是临床上治疗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的主要药物[1]。通过资料查阅和临床数据分析可以发现, 关于利培酮的报道多于奥氮平报道。本文研究奥氮平在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疾病中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安全性, 以对临床治疗该疾病提供理论基础,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以《精神疾病诊断标准第3版》为依据, 由本院专业医生诊断确诊为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包括脑卒中34例, 脑外伤31例, 脑炎11例, 其他脑部疾病14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各45例。实验组中男25例, 女20例, 年龄29~55岁, 平均年龄(39.3±5.8)岁。对照组中男21例, 女24例,年龄29~56岁, 平均年龄(40.2±5.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利培酮治疗, 起始剂量0.5 mg/d,随着病情增加剂量, 但≤4 mg/d, 症状缓解后可酌情降低药量,平均剂量保持在(2.4±0.5)mg/d, 持续治疗时间6周。实验组采用奥氮平治疗, 起始剂量为2.5 mg/d, 根据年龄及病情适当加量, 剂量≤10 mg/d, 平均剂量保持在(2.4±0.5)mg/d, 持续治疗时间6周。不合并其他抗精神病药物, 可使用小剂量苯二氮类药物及治疗原发疾病的药物。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并比较患者治疗前、治疗1、2、4周后PANSS评分。疗效判定标准:采用PANSS进行疗效评定,按照评分高低分为4个级别。PANSS 减分率>75% 为痊愈,50%~74%为显效, 25%~49%为有效, <25%为无效。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比较 实验组痊愈21例, 显效13例,有效5例, 无效6例, 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痊愈19例,显效13例, 有效8例, 无效5例, 总有效率为88.9%。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发生失眠6例、静坐不能5例、震颤7例、头痛1例、体重增加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7%;实验组发生体重增加8例、便秘4例、嗜睡4例、头痛1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8%。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主要不良反应为体重增加和嗜睡, 对照组为震颤和失眠。两组经过医生干预恢复。两组患者的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等检查中均无明显变化, 无强烈不良反应发生。

2.3 两组患者PANSS评分比较 实验组患者治疗前PANSS评分(85.8±4.3)分, 治疗1周后(74.2±4.0)分, 治疗2周后(65.3±3.2)分, 治疗4周后(40.2±1.9)分;对照组患者治疗前PANSS评分(84.7±4.9)分, 治疗1周后(72.8±5.1)分, 治疗2周后(66.2±4.1)分, 治疗4周后(40.4±1.7)分。两组间治疗前和治疗1、2、4周后PAN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治疗1、2、4周后PANS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的早期症状不明显, 因此很容易误诊,该病随着病程的加深, 病变部位将扩展, 或发生改变。因此发现和治疗原发病是治疗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疾病的基础。药物治疗干预是目前主要的手段, 奥氮平是目前临床上一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 属于噻吩苯二氮类5-羟色胺/多巴胺(5-HT/DA)拮抗剂, 可改善脑内多种神经通路, 与以往利培酮相比, 效果无差异。该药从1996年应用于国外以来, 在治疗分裂症等精神疾病上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可以很好的改善患者的隐性症状、阳性症状、认识功能和情感障碍等, 并且具有不良反应少, 安全性高等优点[2-4]。通过临床数据发现,该药物对患者肾上腺α1受体的作用较小, 因此极大的降低了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但与利培酮相比, 该药对H1受体具有较大的抑制作用, 治疗中患者的体重明显增加, 食量也将增大, 容易引起血糖升高、心脏负担加重等疾病, 尤其是对自身就肥胖的老年人不良反应较多[5-8]。临床一些研究对该现象的原因进行了总结, 认为该药物可影响患者的新陈代谢,从而改变患者的血糖、血脂指标。

本次研究中, 两组治疗1、2、4周后PANS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说明两种药物对治疗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均具有较好的作用。实验组主要不良反应为体重增加和嗜睡, 对照组为震颤和失眠。与其他研究相比, 可以确定奥氮平治疗的主要不良反应为增加患者的体重和血脂浓度, 利培酮主要不良反应为锥体外系[9,10]。

综上所述, 奥氮平在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疾病治疗上具有良好效果, 安全性高, 不良反应少。在临床具体使用时, 应根据药物的特点、患者的身体状况而定。如患者睡眠过多,身体偏胖, 则应选择利培酮, 如身体偏瘦, 年轻患者, 常伴有兴奋躁动症, 则应选择奥氮平进行治疗。

猜你喜欢
器质性利培奥氮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病因及临床特征分析
脑CT在脑器质性精神病中的应用及有效率分析
真实世界中联用丙戊酸盐对奥氮平血药浓度的影响
奥氮平在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成效分析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利培酮结合银杏叶胶囊治疗对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
CYP2D6*10基因多态性对利培酮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浓度的影响
60例利培酮致锥体外系不良反应特点分析
辣木叶水提取物减缓奥氮平诱导的小鼠糖脂代谢紊乱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老年阿尔茨海默病伴有精神和行为障碍采用奥氮平联合多奈哌齐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