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用于脑血栓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2018-01-18 02:35常晓宇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17期
关键词:脑血栓研究组满意度

常晓宇

脑血栓(cerebralthrombosis)作为脑梗死常见类型, 是因脑动脉主干或皮质致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管腔闭塞、血管增厚及血栓形成, 引发局部血流减少或供血中断, 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软化坏死出现病灶性神经系统症状, 多见于>50岁中老年人, 可借助经颅多普勒及神经影像学检查确诊, 若不及时予以医治可能会导致中风, 同时也可并发肺部感染、上消化道感染、压疮及精神异常的风险, 影响其身心健康[1,2]。为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缓解病痛困扰, 医护人员在为患者诊治时多辅之护理干预, 以降低医疗风险, 实现最佳治疗效果。常规护理仅关注患者生命体征, 疗效有限, 为提高患者就诊舒适度和治疗依从性, 本院医护人员立足临床实践, 结合患者建议, 汲取其他护理措施的优势推出优质护理。本文旨在分析脑血栓患者行优质护理的临床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78例脑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9例。本次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所有入选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组男19例, 女20例;平均年龄(62.3±3.4)岁;专科以上学历9例、高中17例、初中及以下学历13例。对照组男16例, 女23例;平均年龄(62.4±3.6)岁;专科及以上学历10例、高中18例、初中及以下学历1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符合国际第四届脑血管会议制定的脑血栓诊断标准[3];经脑血管造影检查确诊;初次发病。排除标准:合并脑出血、肝肾功能不全、血液疾病;精神交流障碍;不良入院记录;无法自行完成调查问卷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 护理人员按规定结合医嘱为患者提供基础医疗服务, 指导其服药检查, 进行康复锻炼。研究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 具体如下。①辅助患者办理入院手续, 简单自我介绍后, 为其讲解医院概况、住院期间常见问题及应急处理措施, 组织患者与医生沟通, 消除隔阂, 借助成功病例安抚其紧张情绪, 提高信心。②整理病例资料, 询问家属患者有无病史、临床症状、精神状态及个人喜好, 以便在开展临床医疗时有所侧重点, 告知患者家属承受的生理和心理负担, 多给予其鼓励, 同时告知患者病情,安抚其不安情绪, 以免家属情绪波动过大影响患者。③分发疾病知识考核量表, 科学评估患者疾病知识掌握情况, 分发健康手册, 根据其文化程度简单讲解疾病知识(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症状)、护理知识及住院期间常见问题, 便于患者正视疾病, 从严要求自身行为, 家属可从旁督促, 辅助医护人员开展临床医疗工作, 同时传授应急处理措施, 谨防不良事件;面对年老及行动不便者应主动上前搀扶, 加大夜间巡查力度, 谨防不良事件(跌倒、坠床)[4]。④每日通风消毒,清扫病房, 忌病房内外大声喧哗, 可适当告知患者病情, 保证其知情权, 面对咨询认真倾听, 耐心讲解, 可于闲暇时间为其播放轻音乐或组织患者开展娱乐活动, 转移注意力, 消除负面情绪;睡前为患者按摩或用温水擦拭肌肤, 注意皮肤和口腔清洁工作, 提高其舒适感的同时避免细菌滋生增加治疗难度。⑤定期组织患者进行检查, 根据检查结果结合医护人员建议调整护理方案, 根据患者身体状况及病情设计康复计划, 如先为患者活动四肢, 开展床上运动, 逐渐练习站立、行走及上下楼梯, 循序渐进加大运动量, 进行康复锻炼时需有家属或护理人员陪同, 严控运动量, 忌操之过急。⑥调整饮食结构, 以高蛋白、高纤维、高维生素食物为主, 清淡饮食, 忌高热量、高脂肪、生冷辛辣食物, 严控食盐摄入量,以免出现高血压问题, 体型肥胖者可限制主食摄入量, 忌烟酒, 纠正其不良生活习惯, 保证充足休息时间。⑦出院时建立患者档案, 借助电话及移动网络实施远程医学指导, 随访6个月, 每月走访1次, 每3个月举办1次健康讲座, 同时就日常问题进行解答, 帮助其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降低再次入院率[5]。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采用SDS与SAS评估两组患者精神状态, 分值越高证明精神状态越差[6]。采用自制满意度调查量表对两组患者临床护理工作开展问卷调查, 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满意及不满意。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一般满意)/总例数×100%。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包括跌倒、坠床、院内感染、护患冲突。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SAS和SDS评分比较 护理前, 研究组患者SAS和SDS评分分别为(64.4±3.4)、(67.8±4.1)分, 与对照组的(63.7±4.5)、(68.2±4.3)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75、0.420, P=0.220、0.338>0.05);护理后 , 研究组 SAS和SDS评分分别为(29.8±3.4)、(30.6±4.2)分, 对照组分别为(31.5±3.8)、(33.7±3.9)分;护理后两组SAS和SD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 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82、3.378, P=0.020、0.001<0.05)。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患者非常满意17例、满意14例、一般满意6例、不满意2例, 护理满意度为94.9%;对照组非常满意11例、满意8例、一般满意12例、不满意8例, 护理满意度为79.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29, P=0.042<0.05)。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患者出现1例院内感染,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对照组患者出现2例跌倒、1例坠床、1例院内感染、2例护患冲突,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4%;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3.924, P=0.048<0.05)。

3 讨论

随着国民经济实力的提升, 民众生活方式的改变, 加之人口老龄化形势及城镇化进程的加速, 我国心脑血管发病人数逐年递增。脑血栓作为临床常见病症, 因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及高病死率历来备受民众关注, 该病病因至今尚不明确。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 医护人员指出动脉粥样硬化是该病基础病因, 红细胞增多症、血小板增多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脑血管痉挛均会加速脑血栓形成[7], 研究发现脑血栓多在安静与睡眠状态发病, 部分患者会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前驱症状, 起病隐匿但病情发展较快, 当前以药物治疗、外科治疗及康复治疗为主[8]。因老年患者身体机能退化且常合并其他疾病, 增加治疗难度, 为帮助患者控制病情, 缓解病痛, 恢复神经功能, 提高生活质量, 以便其早日重返社会, 医护人员在临床诊治时辅之护理干预, 优质护理统筹患者就诊全过程, 从心理干预、健康教育、饮食干预、生活护理及随访服务多个方面给予临床干预, 兼顾患者身心需求, 充分挖掘患者潜能, 发挥家属作用, 打造多元化护理模式, 以提高护理质量[9]。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护理前, 研究组患者SAS和SDS评分分别为(64.4±3.4)、(67.8±4.1)分 , 与对照组的 (63.7±4.5)、(68.2±4.3)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 研究组SAS和SDS评分分别为 (29.8±3.4)、(30.6±4.2)分 , 对照组分别为 (31.5±3.8)、(33.7±3.9)分;护理后两组SAS和SD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学者在研究中指出对脑血栓患者行优质护理不仅能缩短住院时间, 减轻医疗负担, 还能改善其神经功能,减少并发症, 具有较高应用价值[10]。科学评估患者病情结合其体质及精神状态, 设计个性化护理方案, 根据其文化程度及家境选择适宜的方式(劝导、安慰、解说、保证)给予心理干预, 缓解其负面情绪, 提高治疗依从性, 最大程度发挥医疗资源的价值, 推动临床医疗工作顺利进行。

总之, 优质护理用于脑血栓护理中可改善患者负面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 减少不良事件, 可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脑血栓研究组满意度
分析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效果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期中考试模拟试题
奥托格雷联合纤溶酶用于脑血栓治疗的疗效探究
睡前一杯水可以预防脑血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