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几点思考

2018-01-18 11:40朱永红潘转霞
现代农村科技 2018年1期
关键词:农业科研账面资产

夏 芝 朱永红 潘转霞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山西 运城 044000)

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农业科研事业单位正常运转的物质基础,也是完成各项科研工作的重要前提。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国家对农业科学研究的投入力度逐年加大,使得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不断增加。那么如何管理好单位数额庞大的固定资产,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使用效率,并使其能够保值乃至增值,已成为农业科研事业单位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1 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定义 分类及特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第68号令——《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规定,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1 000元以上(专业设备单价在1 500元以上),或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使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并且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来物质形态的资产。按照性质一般分为6类:房屋和构筑物;专用设备;通用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档案;家具、用具、装具及动植物。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除具有一般固定资产的特点外,还具有自身的一些特性:①复杂多样性。在不同领域、不同学科,需要不同的仪器和设备;②技术的专业性。研究所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根据研究的对象,都有特定的目的和用途,这类资产专业性强,共享性较小。

2 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总账面价值与明细账账面价值不相符,即账账不符;明细账与实物资产不相符,即账实不符。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一般由财务部门统一建账核算,由资产管理部门统一登记管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没有做到账务管理与资产管理有效衔接,致使单位资产账账不符和账实不符,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2.1.1 对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不规范、不及时、不健全。如对购入、调拨、自制、融资、接受捐赠、盘盈盘亏的固定资产,以及在原有固定资产基础上进行改扩建的固定资产,没有严格按照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进行入账,虽然许多单位都是按照购入的发票进行入账,但当发票记载不完整时,其入账价值就不完整、准确;更何况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不能简单根据发票入账,例如购入的固定资产,要把实际支付的买价、运杂费、安装费,购入车辆的,要把车辆附加费计入购价之内;改扩建的固定资产要按改扩建的支出减去改扩建过程中变价收入后的净增价值,增记固定资产等等。

2.1.2 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过程不严格,造成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与实物资产不相符;如单位某个资产使用人退休或者调离时,就把单位配置给他的办公用品如手提电脑、相机等贵重物品随身带走,自认为是他自己的;还有是在节假日或者晚上资产使用办公室发生入室盗窃,专捡一些贵重物品带走。由于某些资产使用者缺乏相关财务常识,认为资产被盗,不是自己的责任,不去按价赔偿,也不去资产管理科室办理相关手续,这样必然造成资产账面价值与实物资产不符。

2.1.3 逃避上级部门及外部执法部门大检查,造成账账不符、账实不符。如有些科研项目在做预算时,就已规定设备仪器的购入占这个项目总资金比例了,在以后的项目执行过程中,需严格按此比例执行。但在该项目的实际实施过程中,往往有购置固定资产但开票时却开成低值易耗品或者咨询费等现象,美其名曰“严格按项目比例执行”,这样必然造成账外资产,失去监督。

2.2 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资产实际价值不相符,相差甚远。由于某些农业科研院所属于全额公益类事业单位,对于固定资产的核算,按现行事业单位财务规则,有始至终不提取折旧,更不要说有减值准备。但是在实际的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必然会发生价值损耗,尤其科研事业单位中高科技、高价格的资产数量多,更新换代快,运行几年后虽未超过使用期限,但其实际价值已远低于账面价值。还有些本该报废的资产,由于种种原因,迟迟不办理报废手续,仍以原值反映在账面上,这样必造成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与资产实际价值相差甚远。

2.3 重购置、轻管理的思想仍然很严重。由于农业科研事业单位从国家不同机构争取到的固定资产购置经费具有非偿还性,没有成本的概念,故而其管理比较粗放。如买回来的固定资产没人专管,一般设备及常用设备分配不合理;购置回来的固定资产长期闲置的现象依然严重,有些科技人员由于对科学研究所需仪器和设备种类和性能缺少了解和论证,造成设备购置后多年未开封,长期得不到运用;部分设备每年只使用数小时,使用率极低,造成资源严重浪费。还有些课题购置的固定资产,只适用于某个项目,这个项目结束后,若没开展其它相应的项目,这项固定资产只能闲置。

2.4 共享机制在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严重缺失。由于单位没有共享机制,固定资产“私有化”现象极为普遍。各个课题都按照各自项目预算安排仪器设备采购,研究相同或相近的课题也缺少必要的沟通,这样必造成大量的固定资产重复购置,造成资金严重浪费,严重违背国有资产有效配置原则。

2.5 信息化管理程度不高。目前农业科研事业单位使用的固定资产管理软件只是对固定资产进行账面登记,只反映资产的数量、金额和明细,真正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和效果的管理软件比较缺乏。利用目前这种传统方法管理固定资产,管理者和使用者对固定资产都没有一个充分的了解,特别是某些专业性和技术性比较强的设备的使用说明、操作方法、单位的拥有情况、在用状况等,都没有一个相应的平台可以查询。

3 加强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建议

3.1 加强单位内部管理制度,建立规范、及时、健全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同时大力加强外部执法检查和监督。

3.1.1 单位要建立健全的固定资产内部管理制度,严格要求单位的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以及资产使用者,都能各司其职,相互沟通,相互协调,互相监督,而不能有“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思想,杜绝“物随人走”现象发生,人人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像爱护自家东西一样地爱护单位的资产。

3.1.2 健全固定资产入账手续,保证账账相符,账实相符。严格按照事业单位财务规定建立健全的固定资产入账手续,以确保本单位固定资产安全、完整。主管部门或财政部门要把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的真实完整和保值增值作为监督的重点,促使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强化内部固定资产管理,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把加强内部管理和加强外部监督统一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管理好单位的固定资产。

3.2 加强单位管理人员的管理工作,建立高水平的管理队伍。资产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应该热爱本职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努力钻研业务,使自己的知识和技能能适应所从事工作的要求。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应该熟悉财经法律、法规,更应该按照会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会计规章制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财务工作,保证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合法、真实、准确、及时、完整。在工作中要严格遵纪守法,廉洁奉公,在任何时候,不丧失原则,不图谋私利。同时加强计算机及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的培训,使财会工作由单纯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也为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大发展做准备。

3.3 建议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的核算中,能建立固定资产折旧制度,努力确保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资产的实际价值相符。增设“累计折旧”二级会计科目,作为固定资产的备抵科目,以反映固定资产减少情况,这样就可以真实、全面地反映出固定资产在各个时期的实际价值和期末净值,保证账实相符,避免虚增资产。

3.4 加强单位领导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努力改变以往重资金重购置轻管理轻资产的管理思想。固定资产的管理需要单位内部各有关部门和岗位加强沟通,相互协调,而单位内部跨部门的协调和合作离不开单位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只有领导重视了,单位内部一切规章制度才能有效实施。

3.5 加强信息化管理,加强共享机制的建立,努力改变以往单位固定资产“私有化”现象,严格遵守国有资产有效配置的原则,确保资产能保值增值,使有限的资源能得到最大的利用。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具有综合性、专业性、技术性的特点,而且还具有数量大、类型多、分布广、管理环节多等特点,要做到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的科学管理,必须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构建与办公自动化相衔接的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模块系统。使有关部门能准确及时地获取各种相关资料,为单位领导科学地购置、处置固定资产提供强有力的科学依据,这样就能有效地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享。

4 结束语

在固定资产的管理过程中,不仅要接受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监督,更要在单位内部强有力的管理下,努力实现全面共享,高效使用,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更好地服务于单位的战略目标。

[1]石廷祥.谈农业科研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J].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006(3):20~22.

[2]汪国芳.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内部管理浅析[J].中国农业会计,2014(8):24~25.

[3]张丽英.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J].农业经济,2013(9):120~121.

[4]刘道银.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折旧问题探讨[J].热带农业工程,2012,36(5):68~70.

猜你喜欢
农业科研账面资产
农业科研档案管理现状及改进措施分析
加强农业科研档案数字化管理的策略
账面盈利和账面亏损
守住硬核资产是“硬道理”
轻资产型企业需自我提升
计算机技术在农业科研中的应用
百里挑错
关于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的探讨
基于服务质量的农业科研管理绩效评价
资产评估法:能否终结“多龙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