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地膜覆盖综合配套技术示范项目实施成效显著

2018-01-18 11:40陈英杰
现代农村科技 2018年1期
关键词:迁安市配套技术花生

陈英杰

(迁安市农业畜牧水产局 河北 迁安 064400)

迁安市地处河北省东北部,现有耕地面积65万亩,其中花生常年播种面积16万亩以上,历史上最大播种面积25万亩。由于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迁安所产花生以果大饱满、含油率高、洁净无污染等特点受到市场欢迎,特别是食用花生油、五香花生米等深加工产品,畅销北京、天津等大中城市。花生生产已成为迁安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但迁安属半山区县(市),其中沙地、山地占60%以上,旱作面积40万亩,干旱缺水是制约迁安市花生持续增产的瓶颈问题,大力示范推广花生地膜覆盖综合配套技术,是增加花生产量、提高花生品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模式。

迁安市农业畜牧水产局以科技为支撑,以提高有限的降水资源利用率和光、热资源潜力为核心,项目按照“地膜覆盖+良种应用+配方施肥+机械化耕作+统防统治”模式,组装配套推广应用成熟、适用的花生综合配套技术,创新机制,强化服务,做好迁安市花生地膜覆盖综合配套技术示范项目工作,提高项目区花生单产、改善花生产品品质、提高农户花生种植效益;还可以充分发挥示范区典型带动作用,加速花生综合配套实用技术的推广,从而带动全市17万亩花生全面实现优质、高产、高效和可持续发展。

1 项目工作目标

项目建设1.1万亩花生地膜覆盖综合配套技术示范基地,主要分布在上庄乡、扣庄乡、杨各庄镇。其中地膜覆盖示范面积1.1万亩;引进花生高产优质大果新品种花育22、花育25、鲁花11三个新品种,示范面积0.5万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示范面积1.1万亩;药剂拌种及病虫害统防统治技术示范面积1.1万亩;引进花生联合收割机两台(套),全程机械化示范面积1.1万亩。项目区花生平均亩产达到260公斤,亩增产花生20公斤,带动全市花生亩产较未覆膜地块增5%以上。

2 项目工作进度安排

2.1 1~2月,成立花生地膜覆盖综合配套技术示范项目领导小组及专家指导小组,制定项目工作方案。筛选确定迁安市花生地膜覆盖综合配套示范地点、示范户,编制花生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规范,举办技术培训班,发放明白纸,重点培训项目示范区的技术人员及种植大户。

2.2 2~3月,通过政府采购方式做好地膜的选购工作,所购地膜厚度0.008毫米,宽度85厘米,质量要求达到国标GB13735-92质量标准。

2.3 3月,搞好春耕备耕工作,指导农户做好种子、化肥、农药的选购,根据确定的示范点按户发放地膜。并开展花生机械化播种技术培训,重点对机手进行播种培训。

2.4 4月,对示范区花生播种进行巡回指导,要求深翻整地,浇足底墒水,药剂拌种,适时播种,确保播种质量。

2.5 5月,集中举办花生苗期管理培训班2次,制作苗期管理电视讲座1次。指导农户抓好苗期管理,保证苗齐苗壮。

2.6 6月,开展技术培训和现场观摩会,抓好花生中期管理,重点做好化控防倒工作。

2.7 7月,落实病虫害综防技术,根据降雨情况抓好叶斑病防治及第二次化控防倒。

2.8 8月,集中举办花生后期管理技术培训班1次,制作花生后期管理技术电视讲座1期,指导农户依地力水平适当补充叶面肥防早衰。

2.9 7~8月,财政局、农牧局组成联合验收组,对项目实施乡镇进行验收。

2.10 9月对示范区进行测产验收,并指导农户适时收获。

2.11 10~11月,做好项目总结工作,上报迁安花生地膜覆盖结合配套技术示范工作情况。

3 项目工作保障措施

3.1 成立组织,加强领导。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领导小组由农牧局局长王书成任组长,成员由管镇乡的主管领导组成,总体负责项目的组织协调、督促检查等工作;技术指导小组由业务副局长任组长,由技术站、土肥、植保、以及乡镇区域站、派出站等专业技术人员为成员,负责各项技术措施的落实。

3.2 明确责任,狠抓落实。项目实行区片负责制,技术指导组成员,每2~3人承包一个花生地膜覆盖综合配套技术示范乡镇。做好基地落实,分别按不同品种栽培条件要求,安排相应的示范展示区,确保技术要领到村入户、良种和配方肥供应到田。明确分工,责任到人,落实奖惩措施,列入年终考核。

3.3 广泛宣传,搞好技术培训。利用广播、电视、明白纸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发动,增强各级人员对本项目的认识程度,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聘请省、市科技人员,针对花生不同生育时期的关键技术,包括播种、施肥、病虫害防治、标准化生产技术等进行重点集中培训。参训人员为县、镇乡技术人员,农民技术骨干,村技术员,种植大户等。县、镇乡技术人员要抓样板、抓培训、抓咨询、抓指导,总结技术,向面上辐射。

3.4 整合技术,增强服务水平。对于花生地膜覆盖综合配套技术示范项目,在技术推广与服务上,明确由农牧局技术站牵头,科教、土肥、植保、信息、种子管理站、执法大队、区域站、派出站等单位全力配合,共同推进。

3.5 抓好配套,解决农户的后顾之忧。在农业生产资料的供应上,由农业执法大队组织牵头,对全市的农资流通领域进行全程监管。在质量上严格管理,在供应的品种上进行引导。把高效、低毒、节支、环保、技术含量高的农资供应给农户,让老百姓得到实惠。对种子、农药实行主推品种推荐制度、劣质品种淘汰制度。在花生的销售上,以迁安市农业信息中心为平台,积极提供信息服务,做好农户与花生购销、加工企业及组织的桥梁,解决种植农户的后顾之忧。

4 项目效益

4.1 生态效益。项目的实施采用地膜覆盖栽培,并配套优良品种、配方施肥、全程机械化、药剂拌种及病虫害防治等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既充分利用了自然降水进行保墒、增墒栽培,解决了花生生育期遇旱不能浇水造成减产的问题,又节约了地下水资源,保护了农业生态环境,改善了当地大气环境,符合现代农业发展理念。

4.2 经济、社会效益。花生地膜覆盖综合配套技术示范较超薄地膜每亩可增产24公斤,平均亩产可达到262公斤,增加花生产量14.46万公斤,增加经济效益75.19万元,促进项目区农户人均增收138元。从而带动全市周边地区17万亩花生种植向高产、优质方向发展,全面实现优质、高产、高效和可持续发展,加速花生综合配套实用技术的推广,示范区地膜全部实现回收再利用,减少污染,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从而更加适应国内、国际市场需求,为实现农民增收和社会稳定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

猜你喜欢
迁安市配套技术花生
掏花生
苹果高光效树形改造综合配套技术
荣成市苹果高光效树形改造及其配套技术总结
桑树穴盘育苗组合配套技术要点
隧道施工中的机械设备配套技术探讨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Western Humanism
到底埋在哪棵树下
花生去哪儿了
迁安市农村休闲体育服务体系探析
幸福的课余小社团:记河北唐山迁安市扣庄乡寺前小学“四点钟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