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前胃弛缓的诊断与治疗

2018-01-18 11:40
现代农村科技 2018年1期
关键词:泻下枳壳行气

陈 静

(商洛市商州区城关街道办事处农业综合服务站 陕西 商洛 726000)

牛前胃弛缓是牛常见普通病,它是前胃的兴奋性和收缩力减弱而引起食欲、反刍和前胃运动机能障碍的疾病。笔者结合多年工作实践,现将牛前胃弛缓的诊断与防治总结如后。

1 发病原因

1.1 冬春季,由于饲料中缺乏矿物质和维生素,使前胃的神经机能紊乱,兴奋性降低。

1.2 饲喂腐败饮料,发生中毒。

1.3 长期饲喂麦糠、粉料等饲料,使前胃黏膜感受器的兴奋性降低。

1.4 过多的喂养酒糟、醋糟、棉籽饼等,引起黏膜感受器过度兴奋,导致神经疲劳。

1.5 饲喂单一的饮料过久,突然改换饲料,使前胃运动机能发生障碍。

1.6 饱食后立即使役,或使役后立即喂养,使消化机能受到影响。

2 临床症状

单个发生,以继发者多见。食欲、反刍减少或停止,空咽、磨牙。瘤胃蠕动音弱或停止,上半部有气体。便秘,病程长的出现腹泻。一般体温不高,严重时眼下陷、呻吟、卧地不起。

3 诊断要点

牛前胃机能由强变弱,表现为瘤胃蠕动力变弱,蠕动波持续时间短,次数减少,反刍次数减少,食欲降低。胃内食物不能及时混合、分解、消化和后送,发生间隙性瘤胃鼓气和腹泻便秘交替。

4 治疗

4.1 治疗原则。治疗原则是兴奋前胃蠕动,促使反刍,恢复食欲。

4.2 治疗方法

4.2.1 做好预防,科学饲养管理。做好预防,注意饲养质量,定时、定量、多次喂养,饱食后要适当休息。勿喂腐败饲料,不要长期喂单一饲料,科学饲养管理是提高牛前胃运动机能和机体抵抗力的关键重要环节。

4.2.2 西医治疗。提高前胃机能,给以龙胆酊20~30ml、番木鳖15 ml、酒精50 ml,加水适量灌服。或用人工盐100 g、龙胆末40 g、吐酒石3 g,加水适量灌服。亦可用稀盐酸10~20 ml,加水1 000~2 000 ml,混匀后灌服。体弱时,用25%葡萄糖300~500 ml、10%氯化钙50~100 ml、生理盐水500~1 000 ml,混匀后静脉注射。

4.2.3 中医治疗

4.2.3.1 针灸。针治百会、人中、六脉、舌底、尾尖等穴。

4.2.3.2 中药治疗。①对体质壮实、口温偏高、口津粘滑、瘤胃蠕动次数减少、力量变弱、粪干的病畜,可用加味大承气汤。方剂:大黄50 g、厚朴50 g、枳实50 g、芒硝200 g、紫苏子50 g、陈皮50 g、木香15 g、玉片25 g、车前子40 g、莱菔子(萝卜子)100 g,共为细末,灌服。②发病初,方剂:大黄50 g,厚朴40 g,枳壳40 g,炒山楂100 g,炒麦芽、神曲各50 g,陈皮、槟榔各30 g,白术40 g,朴硝200 g,煎汗,牛一次灌服。③病情较长,体瘦毛焦,口温降低,口润而不粘腻,粪软或稀而少者,可用加味平胃散。方剂:苍术50 g、陈皮40 g、厚朴30 g、桑皮30 g、枳壳35 g、二丑(牵牛子)25 g、神曲50 g、麻仁(大麻)200 g、玉片20 g、滑石25 g、生姜25 g,共为细末,灌服。④方解。泻下药:大黄,清积导滞,逐瘀通经,泻下解毒;芒硝(朴硝),泻热通便,润燥软坚;大麻(麻仁),润脾滑肠,滋液补虚;牵牛子(二丑),泻下除湿,利尿消肿。消食药:山楂,消食健胃,活血化瘀;麦芽,消食下气;神曲,消食开胃,健脾止泻;莱菔子(萝卜子)消食化痰,下气定喘。止咳平喘药:桑皮,泻肺平喘,行气消肿;紫苏子,降气消痰,润肺宽肠。利水渗湿药:车前子,消热利湿,利尿通淋,止痢止泻;滑石,消热利尿,解暑空窍;行气药:厚朴,行气平喘,除湿导滞,化食消痰;陈皮,理气健胃,燥湿化痰;枳实、枳壳,行气消痰,散结,消痞。以上药物合用泻下、消食、止咳平喘、利水渗湿、行气,对牛前胃蠕动、机能和食欲恢复有确切疗效。

5 小结和体会

牛前胃弛缓是牛常见普通疾病,做好预防和科学饲养管理是治疗该病的重要环节,从而阻止或减少该病的发生。疾病发生后,应采用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的方法,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1]刘建国.商洛山区兽用中草药 [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1.

[2]王小龙.兽医临床病理学 [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

猜你喜欢
泻下枳壳行气
中医学“行气”医术初探
太阳
不同环境条件对枳壳挥发油主要成分的影响
太阳
枳壳及其炮制品色差值与化学成分的相关性
腰背痛:揉按委中穴
枳壳快速切割器
枳壳快速切割器
健身气功·六字诀的学与练(明理篇)
战国时期房中学著作《行气铭玉杖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