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某社区乳腺癌术后患者个性特点及心理状况调查

2018-01-18 18:15陈淑琴沈美吴建平
上海医药 2017年24期
关键词:个性特点术后乳腺癌

陈淑琴+沈美+吴建平

摘 要 目的:了解社區乳腺癌术后患者个性特征和心理健康状况,指导社区全科团队进行心理干预工作。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对99例社区建立肿瘤病卡的乳腺癌术后患者及99例对照人群进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SDS)问卷调查,评估两组对象的个性特点、焦虑、抑郁状况。结果:乳腺癌患者的个性神经质维度评分、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乳腺癌组患者存在较高的神经质个性及焦虑和抑郁症状,对乳腺癌患者实施有效的心理干预是必要的。

关键词 乳腺癌;术后;心理;个性特点

中图分类号:R737.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7)24-0044-03

Survey of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and psychological status of postoperative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in a community of Shanghai

CHEN Shuqin, SHEN Mei, WU Jianpin

(Ouyang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Hongkou District, Shanghai 20008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and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community postoperative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to guide the community general practitioner team to carry out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work. Methods: With cross sectional study design a total of 99 postoperative cases of breast cancer who had the files established in the community and 99 cases of the control group were investigated with 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 (EPQ), self rating anxiety scale (SAS) and self 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 The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tatu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evaluated. Results: The scores of personality neuroticism score,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elf rating scale in the breast cancer patient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have higher neurotic personality,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ymptoms, and it is necessary to carry out effectiv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for breast cancer patients.

KEY WORDS breast cancer; postoperation; psychology;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乳腺癌已在我国女性所患癌症中位居首位,且每年以3%~6%的速度递增,发病日趋年轻化[ 1 ]。它对女性造成的身心影响是不容忽视的现实。乳腺癌的确诊和治疗方法对患者造成沉重的心理压力,影响其生存质量。本研究试图通过对回归社区乳腺癌术后患者的心理个性特点及心理状况调查,了解其心理健康水平及个性特征,为以家庭医生为主的社区团队开展心理干预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来源于欧阳街道2012年至2016年建立恶性肿瘤登记卡的乳腺癌患者99例,年龄35~79岁,平均年龄(60.06±7.72)岁;文化程度:小学4人,初中40人,高中42人,大专及以上13人;对照人群来自同社区无乳腺癌病史的居民99例。年龄33~79岁,平均年龄(60.02±11.59)岁,文化程度:小学6人,初中41人,高中36人,大专及以上16人。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排除标准:(1)有精神病家族史;(2)有其他影响心理状况疾病者(如甲状腺疾病,电解质紊乱,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等);(3)精神意识疾病、理解力、记忆力、定向力等认知障碍、严重危及生命的疾病。

1.2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由经统一培训的科研组成员采用统一语言指导研究对象填写问卷,填写时间40 min,对阅读有困难者,由研究者逐一询问后,帮助其完成,不使用暗示性语言。所有问卷当场回收并及时复核问卷的完整、有效性,经同一工作人员输入。

1.2.1 人格调查

人格调查采用修订的艾森克人格问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EPQ)[ 2 ]。EPQ是用来评估人们性格特征的常用工具,分为精神质(P)、内外向(E)、情绪的稳定性神经质(N)和掩饰性(L)等4种类型。将受测者在各量表上获得的总分(粗分),根据常模换算出标准分T分。使用统一指导语,要求一次完成。endprint

1.2.2 焦虑自评调查

焦虑自评调查采用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3]。SAS共20个项目主要评定依据为项目所定义的症状出现的频度,分为“没有或很少时间”、“少部分时间”、“相当多时间”、“绝大部分或全部时间”4级。总粗分的正常上限参考值为40分,用粗分乘以1.25以后取整数部份,得到标准分,按照中国常模结果,SAS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0分,其中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以上为重度焦虑。

1.2.3 抑郁自评调查

抑郁自评调查采用抑郁自评量(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3]。SDS由20个陈述句和相应问题条目组成;每个条目相当于1个有关症状,均按“偶有”、“有时”、“经常”、“持续”四级评分。总粗分的正常上限参考值为41分,标准分正常上限参考值为53分。抑郁的严重度是根据各条目的累计分除以80来判断,0.5以下者为无抑郁;0.5~0.59为轻微至轻度抑郁;0.6~0.69为中至重度;0.7以上为重度抑郁。

1.3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焦虑和抑郁比较

乳腺癌组有85.8%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重度抑郁达9.1%,对照组患者有抑郁的比例为72.7%,重度抑郁为3.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组有56.6%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对照组患者有焦虑的比例为3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1)。

2.2 两组EPQ量表得分比较

乳腺癌组的神经质(N)类型平均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精神质(P)、内外向(E)和掩饰(L)类型的平均得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乳房是女性重要的第二性征之一,是女性完美的象征,乳房的缺如直接影响女性的家庭生活和社会交往[4]。由于乳腺癌发生部位的特殊性,除了一般的负性情绪外,如紧张、焦虑、担心、害怕、失望等,还会使患者对自己的身材、体形、个人魅力缺乏自信[5]。本调查侧重于对回归社区后乳腺癌患者心理情况调查,结果提示本社区乳腺癌术后患者比普通人群有更为严重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其中9.1%有重度抑郁。EPQ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乳腺癌术后患者比普通人群有更高的神经质维度评分。上述结果提示乳腺癌术后患者易焦虑,紧张,易怒,睡眠不好,往往会有抑郁,对各种刺激的反应都过于强烈,情绪激发后又很难平复下来,这种情绪再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再影响免疫系统,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对长期康复不利。

面对乳腺癌患者回到家庭和社区后的生命质量研究已经开始在国外引起关注[6]。目前上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在开展1+1+1签约模式,肿瘤患者作为重点人群纳入到全科医生管理的范围。但对全科团队而言,目前主要的管理仅限于每年1次左右的恶性肿瘤卡随访,内容主要集中在患者一般状况和用药情况。对于患者的心理状况涉及很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心理卫生服务意识也较薄弱[7],因而很少开展对乳腺癌患者抑郁和焦虑等心理问题的护理。乳腺癌的术后康复是一个连续性、综合性、兼顾身心、全面的医疗过程,对于术后的康复和社会功能恢复有一定影响。

参考文献

[1] 左文述, 徐忠法, 刘奇. 现代乳腺肿瘤学[M]. 济南: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6: 1, 38.

[2] 龚耀先. 修订艾森克个性问卷手册[M]. 长沙: 湖南医学院出版社, 1988: 1-10.

[3] 汪向东, 王希林, 马弘. 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 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 1999: 194-235.

[4] Lee MS, Love SB, Mitchell JB, et al. Masterctomy or conservation for early breast cancer; Psychological morbidity[J]. Eur J Cancer, 1992, 28A(8-9): 1340-1344.

[5] 唐麗丽, 张宗卫. 乳腺术后的心理障碍和心理干预[J]. 中国肿瘤, 2000, 9(1): 29-30.

[6] Ferrell BR, Dow K, Grant M. Measurement of life in cancer survivors[J]. Qual Life Res, 1995, 12(4): 523-531.

[7] 邓丽梅. 新形势下社区心理卫生服务现状分析及思考[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13, 15(3): 269-271.endprint

猜你喜欢
个性特点术后乳腺癌
绝经了,是否就离乳腺癌越来越远呢?
乳腺癌是吃出来的吗
胸大更容易得乳腺癌吗
别逗了,乳腺癌可不分男女老少!
四子散热熨对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功能康复的影响
低分子肝素钙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
浅析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术后的ICU临床体会
论小学生的反应能力
为学困生撑起一片爱的蓝天
新生代员工的个性特点及管理对策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