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作在高校学生心理危机处理中的实践探索

2018-01-18 10:10潘红李娜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42期
关键词:心理危机家校合作高校学生

潘红 李娜

摘 要:近年来,高校学生工作中心理危机状况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何做好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做好心理危机处理工作,是高校学生工作中的重点,加强家校合作,是处理好高校学生心理危机处理的新的视角和工作路径。家校合作在高校的心理危机的处理中具有必要性、有效性。

关键词:家校合作 心理危机 高校学生

近年来,不管从作者本身工作的实践中,还是从各种媒体报道中,看到越来越多的高校学生,因为心理健康问题,出现了相应的心理危机状况。高校学生抑郁、焦虑、自残、自伤、自杀,以及其它矛盾、冲突,导致的心理危机现象越来越多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作者在高校从事一线学生工作近十一年,这十一年来的变化,令作者看到,进行家校合作来应对高校学生的心理危机处理,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1]

一、家校合作和心理危机的基本概念

1.家校合作的基本概念

学术界在家校合作的概念上至今尚未获得广泛认同的界定。因研究的视角差异,学者们的见解也不尽相同。“家校合作”在英语中的表达方式有“home-school cooperation”(家校合作),“educational intervention”(教育介入),“parental involvement/parent involving”(家长参与),parent-teacher collaboration(家庭 学校配合)”,“ home-school relationships (家校关系)”,“ home-school communication(家校交流)”,home-school liaison (家校联系)”等。用词的不同反映了研究视角的差异,同时也说明了这一涵义的宽泛性。[2]

我国学者马忠虎认为,“家校合作,实际上就是联合对学生最具有影响力的两个社会机构——家庭和学校的力量对学生进行教育。在教育活动中,家庭和学校相互支持、共同努力,使学校能在教育学生方面得到更多的來自家庭方面的支持,使家长能在教育子女方面得到更多的来自学校的指导。” 马忠虎的这一观点,强调了家庭和学校在教育中的平等地位和作用,改变了以往教育界认为家庭教育从属于学校教育的看法,平衡了家庭和学校之间的关系,深入到了家校合作的本质。[3]

2.心理危机

心理危机,可以指心理状态的严重失调,心理矛盾激烈冲突难以解决,也可以指精神面临崩溃或精神失常,还可以指发生心理障碍。从学校心理学的角度出发,高校学生的心理危机存在在心理发展性的危机、存在性的危机、病理性的危机,这些情况在高校的学生管理中是现实存在的,并且也需要高度关注和处理的。

二、家校合作对于处理高校学生的心理危机具有实践上的必要性和有效性

学生小G,进校后第二学期,突然跟老师、同学说一些很奇怪的话,作为学生工作第一线的老师,感觉不正常,立即找该生谈话、找同学了解情况,找其他老師了解情况,判断该生出现心理上的问题。学校立即联系家长,请家长到学校,经过辅导员老师跟家长的沟通,家长同意带孩子去专业的精神科医院诊断。该生确实出现了病理性的心理危机。由于发现及时,家校合作畅通,该生得到及时治疗。[4]

学生小X,性格较内向,在宿舍里,跟室友产生冲突,因为处理不当,在宿舍放火烧室友的床帘,然后自残,用刀子划自己的手臂十几道口子。辅导员老师及时处理,并立即联系家长,共同处理。在家校联系的初期,该生家长态度非常不好,在语言上攻击辅导员老师,但是经过面谈、多次的沟通,家长能够理解到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并积极配合。假期里,该生积极看医生,配合医生治疗,按时吃药,现在情绪稳定。

以上这类型的案例,在作者刚从事辅导员工作时,一年可能只会出现一例,而近几年,作者所在学校的辅导员工作中,每个学期,至少存在三例这样类似的案例,甚至更多。可见,新时代背景下,做好学生的心理危机处理,是学生工作中重要的内容。而在进行危机处理时,联系家长,进行家校合作是非常必要的。在学生的危机处理中,进行家校合作有效地减少了危机情况对学生的危害,及时有效地保护到了学生。[5]

三、家校合作在高校学生的心理危机处理中存在的困境和障碍

1.家长对学生心理健康及心理危机不够重视,缺乏相应的心理学知识

绝大多数家长,认为孩子进入高校,父母认为学业成绩最重要,极少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不会关心孩子的人际关系,恋爱、社会实践。甚至有的父母认为孩子进入高校,成年了,完全放手,对孩子不管不问。从高中时候的一切听命于老师家长,突然的自主,让孩子无所适从,从而出现很多的心理困惑,导致心理危机。就算当孩子出现了心理危机,学校联系到家长,家长会认为我的孩子没有问题,是你学校的问题,从而产生对立。[6]

2.家校合作的策略少,沟通贫乏,流于表面,推进困难

高校的家校合作,在形式上,主要体现在大一新生入校时候的全校家长会,这个是学校单方面地向家长宣传本校的总体概况。每个学期末,学校会给学生家长寄送学生的成绩单,里面会放进一些《告家长的一封信》以及一些每个学期校级层面的学生工作重点,让家长知晓。有的学校会成立家委会,但是鉴于高校学生生源遍布全国各地,想邀请到各地方的家长来参与家委会,也是很难操作的。高校学生们,自身认为自己是成年人了,不愿将学校老师的联系方式告知家长;当然也有家长可以从学校官网上找到学校的联系方式,也极少有家长会主动联系学校。鉴于以上一些原因,家校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均不够。[7]

另外,一旦学校的辅导员老师联系家长的时候,已经是学生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需要及时处理。这样导致心理危机处理的滞后性,也存在沟通上的不畅通不深入,而是流于表现处理问题。

3.缺乏严密性系统性完整性

每当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辅导员老师是处在一种非常焦急的状态下,去处理危机事件,及时地联系家长,及时地处理问题。只是一个危机出现了,处理一个危机。缺乏一个关于高校危机处理时,如何严密系统地去做好家校合作,目前缺乏一个严密谨慎系统完整的策略。[8]

四、家校合作对处理高校学生心理危机的实践策略探索

1.加强高校学生工作人员的心理健康培训,充分重视家校合作

作为高校一线学生工作人员,一个人面对个性不同的几百个学生,只有加强心理健康方面的培训,才能让一线学生工作人员能够具备过硬的理论知识,再加之实践经验,能够更好地做好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和心理危机管理工作。并且要从思想上、理论上、实践上,重视与家长的联系,做好家校合作,才能把学校的教育功能和家长的家庭教育功能协同起来,共同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利用各种形式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培训

新时代下,互联网发达,就算高校的生源来自世界各地,都能建立起网络联系。高校学生工作人员,可以利用微信、微博、公众号、电邮等新时代通讯方式,建立起与家长联系的平台,随时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传递,做好平常的沟通工作。这样既降低了心理危机发生的概率,也让家长也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也能扫除在处理心理危机时,家长方面的阻力。[9]

3.整合各方资源,建立健全家校合作策略

高校的心理危机处理,要想做到危机少出现,危机及时处理,且处理得当。平常就得做好基础工作,首先建立危机处理的整体预防方案、危机处理策略。整合各方资源来处理心理危机。

结语

高校学生的发展,安全,健康,成长成才。是高校、家长、社会共同的心愿,那么就需要各方面共同协作,发挥各方育人的功能,共同作用于学生。那么在高校学生出现心理危机状况时,就需要发挥各方的作用,处理危机。特别是要加强家校合作在高校学生心理危机处理中的作用。[10]

参考文献

[1]林悦.国外小学家校合作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D].辽宁师范大学.2009.

[2]王倩.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年1月,第29卷第1期:P19-P20.

[3]王炜芳李颖.当前我国高校家校合作模式及推进难点分析[J].高教学刊,2016(15)P189-P192.

[4]孙淼.高校家校合作育人的困境与路径探析[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2)P60-P63

[5]高飞.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机制——来自家校合作的新视角[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年2月,第16卷第1期:P91-P93.

[6]史林溪.关于深化心理危机管理中家校合作的建议[J].读与写杂志,2016年12月,第13卷第12期:P25.

[7]赵晨光.基于“家校合作互动”理念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索[J].高教学刊,2016(6)P351-P352.

[8]张贞.基于家校合作模式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解析[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年1月(上),第30卷第1期:P49-P50.

[9]薛雪邓亚丽赵星宇.基于微信平台的高校家校网络合作的构建[J].教育时空,2016(10)P144.

[10]冯欢欢.家校合作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探索[J].经济管理研究,2015年6月,第15卷第2期:P44-P46.

作者简介

潘红(1982.01—)女,漢族,湖北武汉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高校学生管理,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李娜(1986.10—)女,汉族,江苏江阴人,硕士学历,讲师,研究方向:高校学生管理。

猜你喜欢
心理危机家校合作高校学生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中的家校合作探讨
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中的家校合作探讨
大学生心理危机防范快速反应机制研究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专业化干预
家长参与下的家校合作
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的外化问题行为的影响机制分析
警卫官兵心理危机干预体系构建
家校合作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