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背景下文化扶贫与地区茶叶产业融合发展探析

2018-01-19 08:04李佳敏
福建茶叶 2018年3期
关键词:茶农贫困地区茶叶

李佳敏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管理学院,陕西西安 710055)

纵观我国很多茶产区,基本上都有着悠久的种茶、制茶和售茶历史,但是除了江浙一带的茶乡之外,很多茶产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却不尽如意,尤其是一些地处云贵和四川地区的茶乡更是如此。究其原因,还是跟当地茶农的科学文化素质、价值理念、生活方式有着很重要的关系。因此,在对这些地区进行扶贫开发时,就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的思想为统领,在文化扶贫上多下心思和功夫,加大对当地茶产业的扶持,通过文化、思想、观念的输入,激发这些茶乡强大的内生发展力。

1 文化扶贫的内涵和意义

经过多年的扶贫工作,我国决策者对扶贫工作有了更新更深入也更符合我国实际的思考认识,并对此提出了一些新的阐述,制定了新的扶贫政策,如精准扶贫背景下的文化扶贫。文化扶贫是一个较为宏观的概念,其蕴含了生产方式、价值追求、文化素质、科学技术等多方面的内涵。可以说,在精准扶贫背景下的文化扶贫,十分契合我国一些贫困地区的现实,具有很好的现实针对性和可行性。

从现实来看,我国不少地区贫穷落后的原因,从浅层次来看的话好像属于经济、产业等方面的范畴。但是如果深究其因,我们不难发现,这些地区的贫穷一般都有着很深的文化原因,跟当地群众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知识水平、科学素养等有着直接的关系,可以统一归纳于文化范畴内。其实一些地方的决策者也能意识到文化扶贫的重要性,但是也毋庸讳言,少数地方的管理者对文化扶贫的理解程度不够,觉得文化扶贫的内容就是向贫困地区送一些农业科学书籍、多播放几场电影、多进行几次知识讲座。这些做法当然无可厚非,但是却属于锦上添花。文化扶贫的内涵远不仅如此,其本质是“扶智”,从文化层面改变这些地区群众的思想观念现状,“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从根本上来解决贫困地区致贫的深层次原因。

文化扶贫能够提高贫困地区群众的知识水平,使其了解和掌握更为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科学技术,达到“扶贫先扶智”的作用。文化扶贫的一项内容,就是相关部门会组织专家学者、专业组织对贫困地区的群众进行知识文化的教育和科学技术的培训,开阔他们的视野,让他们掌握更多与农业发展相关的技术。从我国一些文化扶贫的先进地区的经验来看,政府会充分用足用活国家的相关政策和资金,一方面会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精准文化扶贫,把跟当地产业、生产实际有关的实用知识和农业技术通过培训班、讲座、专家入户指导等方式,灌输到当地群众心中,确保入脑入心,让其真正掌握并能够灵活运用。另一方面,这些先进地区在进行文化扶贫时,并不局限于农业方面的知识文化,而是涉及到人生追求、生活方式、价值理念等方面的知识文化,这就极大地扩展了当地群众的视野,让他们看到一个“更大的世界”,使其可以站在更高层次去思考问题,去探索人生和家乡的发展之路。

文化扶贫可以将贫困地区的传统农民转化为“新型农民”。在这一点上,文化扶贫可以从两个方面对传统农民进行“身份”上的转化。一方面,文化扶贫通过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让贫困地区的劳动力跟经济发达地区的需求进行更好对接,进行“订单式”培训,让这些地区的传统农民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掌握当前社会最需求或是发展潜力最大的劳动技能,提升其在发达地区的就业能力,最大程度上解放贫困地区的劳动力,让其从传统的生产方式中分离出去。如此,就能使贫困地区的农民改变那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产生活方式,变成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型农民”。另一方面,文化扶贫的对象不仅是群众本身,更是会针对当地实际情况,用先进的生产技术、管理体制、市场思维去发展贫困地区的现有产业,去发掘当地富有潜力的产业,让其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焕发出新的升级和活力。如此便能让当地广大群众不用离开家乡便能在当地产业链当中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实现当地就业、本地脱贫。

文化扶贫可以让贫困地区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提高当地的精神文明程度。除了包含产业发展、生产技术等方面的内涵外,文化扶贫还包含精神文化、价值观念等重要的内容,如基层图书馆、文化中心、传统文化讲座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和平台。从我国一些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来看,缺乏足够的文化滋养和价值引领是导致这些地区长期贫困的另一个原因。举例来讲,一些贫困村庄的村民由于自身爱好或者是当地部门投入不足等原因,缺少良好的精神文化生活,在业余时间往往会选择打麻将、打扑克、玩网络游戏、聚众饮酒等不健康的方式来打发时间,长期以往极易染上各种恶习,对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追求产生负面影响,让其不思进取,好逸恶劳。而文化扶贫可以通过组织开展优秀的群众性娱乐活动,吸引和感染广大村民参与其中,通过休闲娱乐体会到更加先进文明的生活方式,更加积极向上的价值追求,从而从源头上改变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让他们主动去提升和追求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2 我国贫困地区茶叶产业现状及困境

虽然近些年我国茶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要看到,我国茶叶产业还存在很多突出的问题,如生产方式落后、经营思路单一、产品制作水平较低、监测技术不严、品牌建设不足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茶叶产业在今后的又好又快发展,尤其是在我国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国际竞争中的时代背景下,这些问题就应当引起我们的充分重视。从现实看,我国茶叶产业的这些不足和缺陷在那些偏远地区的茶产区尤为突出。

2.1 我国贫困地区茶叶产业面临基础设施、硬件设施不足的困境

这些地处偏远地区的茶产区,由于当地政府在资金上的短缺,因此其在交通、通信、运输等方面均较为落后,与发达地区存在很大差距。以云南某贫困山区的茶产区为例,从北京到其省会城市昆明的飞机也不过三个小时,但是从昆明再到茶产区,却要耗费将近一天的时间,其中要换成火车、城际公交、摩托车等交通工具方能到达。因此,即便这些贫困山区的茶叶质量很高,与其它地区的同类产品的竞争力要强很多,但是受制于交通的制约,只能是“藏在深闺人未知”。其在制作出来之后,受众人群和销售市场也只能辐射到周边区域,无法销往那些发达城市,所以就很难获取到更多的利润,无法让当地群众得到更多的收入。另外,这些贫困地区还存在交通不畅的缺陷,一方面是互联网没有普及到茶农家里,另一方面即便有互联网,但是茶农也不懂、不会、不愿去利用互联网技术来进行茶产品的推广。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里,这一缺陷同样就制约了这些地区茶产品的进一步推广和销售。

2.2 我国贫困地区的茶叶产业面临着生产技术不高、生产方式落后的困境

现在我国在经济方面与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很多企业都开始面向海外市场进行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由于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在产品进口上有很多严格的要求,尤其是对于农产品的进口更是严格甚至达到了苛刻的地步。再加上我国近些年对于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要求也是越来越高,这就倒逼生产企业要尽快提高生产技术的科技含量,以满足当前的更高要求。然而那些地处贫困地区的茶产区,无论是在生产技术还是在生产方式上都较为传统和落后,与我国以及国外发达国家的相关要求存在较大差距。一方面,是在茶叶的生产过程中极易出现农药残留较高的情况,在对外销售时极易被退回。另一方面,生产方式的落后,就导致其茶产品的种类较为单一,产量跟不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无法满足消费者的更高需求,也极易在与那些先进茶企的竞争中败下阵来。

2.3 我国一些贫困地区的茶叶产业的经营思维较为传统落后,缺乏必要的品牌建设,甚至一些地区就没有品牌建设意识

其实从现实看,缺乏必要的品牌建设意识是我国整个茶叶产业的通病,也是我国茶产业在国际竞争中无法占据主导权的重要原因之一。从国际上看,诸如立顿茶等知名茶叶品牌之所以能风靡全球,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十分注重品牌建设和品牌推广。而我国很多贫困地区的茶叶产业,依然怀揣的是那种小农经济的经营思维,就是我生产好东西销售给经销商就行,至于他们怎么卖、卖到哪、卖多少钱是不管不问的,只是处于生产链的最上游的一链,没有往下游发展的意识。这一缺陷就导致贫困地区茶叶产业所获得的利润非常之低,把大把大把的利润空间都让给了他人。究其原因,还是没有品牌作为支撑。不懂、不会也不愿去建立相应的茶品牌,这既是当地茶农自身思维上的问题,也源自于当地政府在引导和支持上存在诸多不足。

2.4 我国一些贫困地区在茶叶产业的销售上存在手段单一、渠道落后的困境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信息化时代里,各种新的销售渠道、平台、手段竞相喷涌,很多已经成为一些企业进行销售的重要途径。比如说大家都耳熟能详的小米手机,其基本没有线下实体店,绝大多数的产品都是通过其线上平台,或是京东、天猫等平台进行销售。但是很多贫困地区的茶产品,依旧采取的是那种传统的销售手段和渠道,与新时代的消费者尤其是年轻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消费偏好有很大差距。

3 文化扶贫与地区茶叶产业融合路径探析

3.1 政府部门和社会相关组织要进一步加大对这些地区茶农的文化帮扶力度,把先进的理念、生产技术面对面、手把手地传授给当地茶农

要充分发挥各单位驻村工作组的优势,通过驻村干部与茶农的深入沟通,了解到他们的需求和存在的短板,进而进行整理和归纳,做到文化、理念、技术上的精准扶贫、定点扶贫,让文化扶贫更富实效性。要充分发挥贫困地区各大高校的“智库”作用,多举行一些暑期支教、专家学者讲座等活动,把高校教师、学生的先进思想和文化送到当地茶产区。高校还要多跟当地茶产业进行多方面的合作,如实习、志愿者服务等,为这些贫困地区的茶叶产业提供必要的人才支持。要出台一些扶持政策或是进行资金上的扶持,让这些地区的茶农、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单位进行有机合作,改变过去那种单打独斗的局面,充分发挥各自优势,联合作战,更好地提高这些地区茶叶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对风险的抵抗程度。

3.2 要充分发掘茶产区优越的自然环境资源和独特的人文资源,大力开展茶乡旅游产业

要根据不同地区的文化资源类别和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科学编制相应的旅游文化产业规划。生态资源突出的地方,可以大打“生态牌”、“绿色牌”;人文资源雄厚的地方,可以突出“民俗牌”和“名人牌”。要加大对茶产区生态资源的保护力度,通过制度的监管让当地生态更加良好,避免受到人为破坏。还要加大对当地人文和历史资源的保护和修缮,让游客能够更好地感悟到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当地人文深厚的人文历史底蕴。在这一点上,湖南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其一方面加大对当地茶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和建设,如“万里茶道”、“凤凰古城”等旅游项目。同时还将文化与旅游进行深度整合,根据现代旅游市场的需求,大力发展集艺术培训、深度体验、体育健身于一体的文化旅游休闲产业。如此就大大丰富了贫困地区茶乡的业态,让当地茶叶产业的发展渠道更加多样化。

3.3 要加大这些地区公共文化服务的建设力度,提高当地茶农的知识水平,让其视野更加宽广

要根据不同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建设相应的图书馆、文化站、文化室、电商培训班等文化平台,满足当地茶农对更多知识文化和科学技术的更高需求。当然,在这方面不能为了建而建,要出台相应的监管和考核体系,对相关部门的工作进行测评,避免出现“走形式”、“花架子”等情况,而是真真实实为茶农带来好处。

[1]吕军.浅议贵州茶产业发展的机遇及面临的危机 [J].北京农业,2013(9):255.

[2]黎开强.北川县茶产业发展现状及思考[J].四川农业科技,2016(2):54-56.

[3]周岚.关于茶文化旅游的探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0(17):58-61.

[4]陈照华.茶文化的概念、内容和传播[J].茶叶科学技术,2000(2):39-40.

[5]林馥茗.开发茶文化旅游促进茶产业发展[J].茶叶科学技术,2007(3):31-32.

猜你喜欢
茶农贫困地区茶叶
《茶叶通讯》简介
老党员“卖”茶忙
茶农创业培训现状及创新发展对策分析
山西省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1.42亿元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对贫困地区乡村学前教育的几点思考
交通运输部累计投入约7100亿支持贫困地区交通建设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早春茶”开采
香喷喷的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