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台漳州保生大帝祭祀仪式音乐研究

2018-01-19 11:58李晓燕
艺术评鉴 2018年22期

李晓燕

摘要:漳州保生大帝的民间信仰影响力仅次于湄洲妈祖,已经成为闽台两地共有的精神桥梁、民俗文化以及各种密切关系的象征。本文将在介绍闽台保生大帝文化传承由来、祭祀仪式活动以及音乐文化内涵的基础之上,提出促进闽台保生大帝祭祀仪式音乐的合作与交流,进而开辟中华民族乃至世界和平统一新的精神桥梁。

关键词:保生大帝 闽台交流 祭祀仪式音乐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22-0010-03

我国民间传统神灵祭祀活动自其产生起就与音乐紧密结合,进而形成了延续至今的以乐舞为主要祭祀手段的礼俗传统。直至今日,这一传统仍然在各地神灵祭祀中盛行,并且深刻影响着社会公众的日常生活。起源于龙海角美白礁的医神保生大帝信仰,自宋以来其影响力就在漳、泉两府不断扩大,保生大帝的民间信仰影响力仅次于湄洲妈祖。

一、闽台保生大帝信仰传承由来

保生大帝又称大道公,原是一位民间名医。吴夲原本只是一个凡人,一个诊病开药的医生,但因为他救死扶伤、医术高明、医德高尚,生前就受到福建闽南地区人民的敬仰,以至于仙逝之后,当地老百姓为了纪念他,在龙湫庵立像敬祀,奉为“医灵真人”。从历朝历代对吴真人的10多个封号中可以看出,“保生大帝”的封号为最高,也最切合民意,爵位上媲美尝百草的神农帝,理念上启示人们弘扬真人的“保生”精神。民间百姓对于吴夲的信仰和崇拜应来自于其“保生”“护生”的精神,不过,也正因为其“保生”“护生”的精神,从而赢得了闽南厦、漳、泉各地无数善男信女的广泛信仰。2008 年,保生大帝信俗被正式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二、漳州保生大帝祭祀活动概述

保生大帝信仰的祭祀,最早的起源与记载多从宋代开始,有民祀与官祀,目前所见最早的祭祀活动是属于民祀。在吴夲飞升后,孙天锡自行建小祠于屋西并每年对其塑像进行祭祀,这是最早立祠的史料记载。为了容纳更多的信徒,孙天锡便捐四亩田,在田中间盖了庙宇,由庙祝耕田以作为庙宇香火之资。这座庙宇即为厦门岛上最初的保生大帝庙,吴西宫。吴夲仙逝后,当地居民纷纷塑像祭拜并私谥“医灵真人”,奉祀于龙揪庵,据言这是保生大帝祠祀的发韧。白礁医灵神祠在吴夲逝世之后便兴建,为当时的祖宫。绍兴廿一年吏部尚书颜师鲁奏请为吴夲立庙,这也是官方为其立庙之始,此时的祭祀活动都是民间的自发祭祀行为。官方祭祀行为直到南宋真德秀任职泉州知府时立新定例“一岁两祠,春秋祭祀吴夲”,这也是官方正式将保生大帝信仰纳入国家祭祀体系。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今日已经没有保生大帝的官方祀典,但目前民间仍然存在着十分活跃的保生大帝民间祀典,尤以白礁慈济宫和青礁慈济宫的祭祀规模为最甚。

白礁慈济祖宫位于福建省漳州台商投资区角美镇白礁村,是闽台及东南亚保生大帝庙宇之祖庙。每年春节期间以及农历三月十五保生大帝诞辰前后,闽南、中国台湾及东南亚的保生大帝分灵宫都会到白礁慈济宫参加祭祀,从而逐步发展成为具有浓郁闽南地方特色的民间信仰祀典活动。目前,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白礁慈济宫祭祀活动已经初步形成一套相对完善的祀典体系,具体流程大致如下:第一是选定人选。在诞辰祭典开始需要白礁慈济宫择定典仪式的主持人、司礼生、司鼓生、司钟生等人选,并由白礁慈济宫安排主祭官、陪祭者、与祭者等人选;第二是祭拜仪式。待所有参加进香的队伍到达白礁慈济宫之后,由主会及各香首共计三十人,二人一组向保生大帝行上香礼:由司礼生分香,依次于诸神轿前焚香二拜祝告后,行三跪九叩之礼。鸣炮,此时一样在庙埕施放鞭炮,表示祭拜典礼完成。第三是娱神表演。待主会和香首祭拜完成之后,由信眾出资答谢请来的狮阵、龙阵、腰鼓队、电声乐队、西鼓队轮番或者同时在庙前空地上献艺以娱神。第四是踏火(俗称“踢过火”)。伴随着鼓乐的吹吹打打,乩童焚香祝告后降神。随后,乩童手持神鞭和神剑,两名男子抓着乩童的两只胳膊冲出庙外,径宵踢开冲过木炭堆,转向后再一次踢过木炭堆冲回庙中。乩童回到庙中后,四顶神轿各由四名男信徒抬着、七八名信徒护着,分别冲过木炭堆,相跟着的还有三把头旗和两把凉伞,需五六次来回反复。第五是绕境。“踏火”结束结束后,热情高涨的信众按原先拟定的名单排好的顺序,各艺阵、神轿在白礁慈济宫附近绕行三圈整好队伍后开始“游神”,所到之处鞭炮声不断。第六是请香火。进香团的成员把白礁慈济宫正殿香炉中正在燃烧的炉火分别入进香队伍香篮的两个香炉中,然后保生大帝神像上香并行三跪九叩礼。

三、漳州保生大帝祭祀仪式音乐文化内涵

闽台两地保生大帝宫庙、分庙互为联系,文化交流活动频繁,各地保生大帝祭祀活动均蕴含着丰富多彩的民俗韵味。为了庆祝保生大帝的升天和诞辰,每年春节期间以及农历三月十五,海内外信众都会为保生大帝举办盛大祭典仪式,吸引海内外过百万信众朝拜。保生大帝祭祀仪式的整个过程自始至终均是在音声环境的覆盖中进行的,仪式音乐在保生大帝祭祀活动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向民众传达出“大道为公,慈怀济世”的保生大帝这一医神形象。保生大帝祭祀仪式音乐在两岸交流的新形式下必然会在无形之中有助于沟通与提升两岸文化交流与情感交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保生大帝信仰伴随着社会发展逐步具有新的文化内涵,成为中华中医药文化、民间医神信仰、闽南民俗文化的重要象征,从而成为促进海峡两岸的经济、医学、宗亲、旅游、文化等方面友好交流的纽带,可以将包括我国台湾同胞在内的世界华人紧密联系起来,从而为传播海上丝绸之路精神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闽台保生大帝祭祀仪式音乐交流与发展的思考

(一)加强两岸音乐研究合作交流

目前,对我国闽台两岸对于保生大帝祭祀仪式音乐的研究屈指可数,仅有许国红“闽台保生大帝进香仪式及音声”、卓颐“《保生大帝大道真经》唱诵音乐探析”、王李玲“地方文化语境下社群身心健康维护方式探究——闽南保生大帝祭祀仪式中的音声环境阐释与分析”等研究成果,关于保生大帝祭祀仪式音乐的典藏文集和出版专著尚未出现,现有研究成果也是对保生大帝祭祀仪式音乐的表面描述,没有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此外,由于我国两岸缺乏相应的交流机制,使得两岸学术界都仅对各自区域的保生大帝祭祀仪式音乐进行个别研究,而没有从两岸保生大帝信仰“同根同源”的角度进行综合研究。可以说,我国闽台保生大帝祭祀仪式音乐交流合作仍然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这就需要两岸音乐学者从不同角度、形式、方法、内容来开展基础探讨,加强两岸保生大帝祭祀仪式音乐交流,从纵向角度对保生大帝祭祀仪式音乐进行种类归属以及体裁形式的系统化研究、从横向角度对保生大帝祭祀仪式音乐研究方向进行细化研究、可以综合采用包括文献资料法和田野调查法在内的研究方法对保生大帝祭祀仪式音乐进行考察,收集、整理,进一步发掘保生大帝祭祀仪式音乐的艺术性、人文性和情感性,进而为后继的保生大帝信仰以及祭祀仪式音乐研究提供必备的材料支持和有力的理论依据。

(二)实现我国闽台两地资源共建共享

近些年来,我国闽台两岸之间的保生大帝文化交流活动日益增多,尤其是青礁慈济宫举办的海峡两岸(厦门海沧)保生慈济文化节得到了各级政府部门的支持和中国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的热烈响应,并被国台办确定为重点对台交流项目,从而促进两岸保生大帝信仰的交流。应该说,不少社会团队对保生大帝祭祀仪式音乐的闽台交流和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例如由两岸三地的艺人共同演绎的《神医大道公前传》《神医大道公》电视剧、大型水墨动漫连续剧《保生大帝之奇儿夺宝》、郑志勇创作的《保生大帝》歌曲、民间故事《行医济世的保生大帝》《保生大帝大道真经》唱诵音乐专辑应运而生。但是,目前两岸保生大帝祭祀仪式音乐交流仍然以单向交流为主导,以各自区域传统音乐特色与风格居多。在历史上我国闽台两地音乐具有诸多的共性,但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影响,使两地传统音乐发展呈现出不同的创作风格和艺术效果。因此,我国闽台应从两岸音乐的共性出发,合理融合不同音乐素材,实现闽台两地保生大帝祭祀仪式音乐资源共建共享,从而在艺术素材、表现内容及表现形式等方法进行相互借鉴、吸收与创新,从而创作出更多符合闽台保生大帝信仰交流的祭祀仪式音乐作品,进而使保生大帝信俗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得以传承和发展。

(三)积极打造保生大帝音乐品牌

厦门青礁慈济祖宫和漳州白礁慈济祖宫作为保生大帝信仰的传统庙宇文化单位,每年吸引几十万台胞前来朝拜、谒祖、进香以及观看各种保生大帝信俗活动。而美丽的宝岛风光和浓郁的保生大帝绕境祭拜活动同样吸引着福建民众前往台湾实地感受与观看。因此,在新形势下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些有利的亲缘、地缘、神缘、业缘和物缘等优势资源,在政府支持、庙宇引导、信众捐资、企业赞助的多方合作下开发出可以体现保生大帝信仰以及地方人文特色的保生大帝祭祀仪式音乐,用更具人文性和感染性的视听艺术来传扬和传播保生大帝精神和事迹,从而促使更多的闽台民众接受保生大帝信仰文化,进而加深闽台民众思想上的沟通以推动两岸统一进程。此外,厦门青礁慈济祖宫和漳州白礁慈济祖宫可以在保生大帝诞生、升天或建宫日期,举办相对固定的、規模较大且具有社会影响力的保生慈济文化节,形成固定的活动项目常年演出,进而逐步打造出具有地方保生大帝音乐文化品牌来吸引更多我国闽台两岸信众游人来此游览观看,并且将其引向旅游市场以不断扩大社会影响力,不断为海峡两岸统一大业打下坚实的文化根基和群众基础。

参考文献:

[1]卓颐.闽台保生大帝祭祀仪轨初探[J].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03):1-6.

[2]王李玲.地方文化语境下社群身心健康维护方式探究——闽南保生大帝祭祀仪式中的音声环境阐释与分析[D].厦门:厦门大学,2014年.

[3]许叶蓁.湄洲妈祖祭典仪式音乐中的文化内涵及发展[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1,(03):154-155.

[4]陈美静.促进闽台妈祖音乐发展因素分析与思考[J].武夷学院学报,2014,(06):5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