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标准化养殖及产品质量安全管控要点

2018-01-20 01:25周先前余群莲张全生陈天毅邓泽涛
中国猪业 2018年5期
关键词:产品质量猪肉生猪

周先前 余群莲* 张全生 陈天毅 冯 杰 邓泽涛

(1重庆农投肉食品有限公司,重庆 401120;2重庆市种畜场,重庆 400020)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猪肉在我国消费市场长期处于主导地位,全国居民人均全年猪肉消费量占肉类消费总量的60%左右[1]。猪肉产品质量安全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推广生猪标准化养殖,建设猪肉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加强猪肉生产链各环节管理等举措,对确保猪肉产品质量安全意义重大。

1 推广生猪标准化养殖的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生猪产业结构也已升级,消费者对猪肉产品的需求已渐渐由“量变”转为“质变”,国家、社会和人民群众对猪肉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猪养殖必须向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转变,生猪产品也必须朝着优质、生态、安全的方向发展[2]。大力推广生猪标准化养殖,可以提高生猪及其产品质量,有利于提高动物疫病综合防控能力,也有利于养殖业环境污染治理。

2 生猪标准化养殖的现状

为了促进规模养殖的发展,2007年我国出台了标准化规模养殖扶持政策。为切实推进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促进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保障市场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以“资源节约、质量安全、环境友好”为基本目标,各地纷纷制定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规范。近年来,随着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实施,国家支持标准化养殖项目、良种工程项目,落实生猪育种补助、生猪养殖保险和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财政补助政策,加大生猪冻精补贴力度,加强生猪公共防疫体系建设,提高生猪调出大县奖励政策等,国内生猪养殖产业得到迅猛发展,生猪生产规模和数量稳步提升,散户持续退出。年出栏3 000~9 000头的养殖场数量在2007年以后增长较快。2010—2015年,共创建国家级生猪标准化示范场1 730个,确定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96家(其中2016—2017年取消4家,目前保留92家),核心群母猪规模约12万头。到2015年底,我国生猪存栏量达到4.51亿头,能繁母猪存栏量为4 455万头,生猪出栏70 825万头[1]。2017年全国生猪存栏43 325万头,生猪出栏68 861万头,略有下降趋势。

原农业部发布《全国生猪生产发展规划(2016—2020年)》 (以下简称《规划》),明确了“十三五”时期我国生猪生产发展的思路和布局,提出了建设现代生猪种业、提升饲料兽药产业发展、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推动废弃物综合利用、加强生猪屠宰管理、构建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推进产业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强化生猪疫病防控等8项重点任务。由此可预见,今后生猪养殖补贴政策并不会减少,国家会支持适度规模生猪养殖场进行标准化改扩建,包括节料设备、节水设施、漏缝地板、清粪设施等改造,实施自动化环境控制等。生猪养殖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规范化程度将加速提升,生猪生产集中度将快速提高。随着新环境保护法的实施,生猪养殖区域布局将逐步改变;养殖企业因地制宜地进行改造,优化畜禽养殖结构,生猪养殖标准化程度将进一步提升;生猪产业链将不断延伸和升级,这不仅能有效地规避行业风险,还可以从源头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更有利于提升企业知名度和产品溢价空间,打造高端猪肉品牌。

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是一种有利于畜牧业发展的养殖模式[3],但是在推广过程中,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如征地难、选址不规范、布局不合理、良种推广不足、饲养管理不规范、疫病防控难、养殖成本高、效益低、饲料中微量元素超量添加、环境污染大等。绝大多数规模化养殖场使用配合饲料、浓缩料或预混料,为了预防生猪感染各类疫病,往往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激素及其他药物,有的猪场根本没有停药期,兽药和有毒有害物质污染残留严重,猪肉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十分突出,消费者因此缺乏安全感,同时也影响了我国猪肉产品的进出口贸易。种猪品种不良,抗病能力差,饲养管理过程中消毒、免疫等技术不到位,也加重了猪肉产品安全问题。此外,猪肉在屠宰、加工、储存、运输等环节也容易受到污染。因此在新时期,在推广生猪标准化养殖和推进生猪养殖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不仅要增加猪肉产量,也要确保猪肉产品的质量安全。

3 生猪标准化养殖的质量安全管控要点

3.1 建设猪肉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国外猪肉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主要依赖于农业标准化制度和现代认证制度,管理的基本原则为“农田到餐桌”全程控制和可追溯。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实施食品安全战略,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到2020年,农兽药残留限量指标基本与国际食品法典标准接轨,实施兽用抗菌药治理行动。推进生猪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确保消费者吃得健康安全,实现老百姓对美好健康生活的需求。

3.2 加强猪肉生产链各环节管理

①选址布局:猪场选址应在当地政府划定的可养区内,具有天然防疫屏障或防疫条件良好。猪舍的科学合理布局对疾病防控、生产管理的影响很大,生产设施设备及工艺应满足标准化生产需要[4]。

②引种:优质品种是提高生产能力、增加养殖收益、减少用药成本的关键因素。要严格把住种猪引进关,选用高产优质高效的生猪良种,品种来源清楚、性能良好、检疫合格[5]。

③设施设备:养猪场的设施设备必须与猪场的存栏规模、生产方式、发展方向相配套,这样才能优化养殖环境、提高劳动效率、保障畜禽健康。

④生产规范化:制定并实施科学规范的畜禽饲养管理规程和制度,同时完善各项表单的登记、记录,并及时存档,做到可追溯。

⑤疾病防控:生猪定期驱虫,保持猪舍内外的环境清洁,及时清理猪舍内粪便等污物,降低污物发酵和腐败产生有害气体。做好猪舍的定期消毒工作,严格落实卫生防疫制度,完善防疫设施,建立生物安全屏障。科学实施畜禽疫病综合防控措施,严格执行免疫程序,对病死畜禽实行无害化处理[6]。开展猪群的健康状况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抓好猪瘟、伪狂犬病、口蹄疫、高致病性蓝耳病等生猪重大疫病的基础免疫,加快疫情监测网络体系建设,完善动物疫情预警预报机制,强化应急准备,坚决果断处置突发疫情。强化动物卫生监管,加强流通环节检疫检验工作,确保生猪免疫密度和免疫质量[7]。

⑥投入品管理:规范饲料、饲料添加剂及兽药的安全使用是决定猪肉质量安全的重要因素。严格遵守饲料、饲料添加剂和兽药使用有关规定,生产过程实行信息化动态管理。

⑦粪污处理:统筹考虑猪场周边环境承载力及生猪养殖污染防治要求,猪场应配备与生产能力匹配的设施设备,且保证运转正常。对粪污进行无害化处理,推广有机肥还田利用,实现粪污资源化利用或达到相关排放标准[8]。猪场应配备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设施,所有的病死猪要详细登记,进行无害化处理并有完整的记录[6]。

⑧屠宰监管:加强生猪屠宰管理,规范质量安全管理制度,保证生猪产品质量。

3.3 加强市场监管

除源头控制外,还需加强市场监管,加强生猪产业追溯体系建设。通过严格市场准入机制,从而迫使生产环节提高产品质量,实现全程质量可控,真正保证消费者餐桌上的猪肉产品安全。总之,加强生猪标准化养殖生产链各环节管理和质量安全管控,确保猪肉产品质量安全,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1]中国畜牧业协会猪业分会.中国生猪生产基本情况及展望.见:第十四届(2016)中国猪业发展大会论文集[C].天津:中国畜牧业协会,2016.

[2]杨朝德.浅谈生猪标准化养殖技术[J].中国畜禽种业,2015(4):85-87.

[3]孟范涛.生猪标准化养殖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7(5):85.

[4]董日辉.规模化猪场选址与布局[J].四川畜牧兽医,2013(11):39-40.

[5]林长光.生猪标准化养殖技术[N].福建科技报,2011-09-07(B2).

[6]华威.简述生猪标准化饲养管理技术[J].上海农业科技,2017(2):51-52.

[7]王晓燕.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推进现代绿色农业[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6(7):26-27.

[8]曹洪战,芦春莲.生猪标准化健康养殖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北方牧业,2012(18):18.

猜你喜欢
产品质量猪肉生猪
生猪中暑的诊断及治疗
质量鉴定中产品质量特性及重要度确认的重要性
猪肉将降到白菜价
生猪贴“秋膘” 管理要跟上
航天产品质量控制及提升方法研究
近期猪肉价格上涨动力减弱
猪肉价格要回归正常了?
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的本质与拓展
入伏后,怎样防止生猪中暑
加强PPE流通领域产品质量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