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农垦规模化猪场标准体系建立与实施效果分析

2018-01-20 01:25武建亮利钟景田黄刘胜军
中国猪业 2018年5期
关键词:农垦种猪猪群

武建亮 徐 利钟景田黄 勇 刘胜军

(1北京养猪育种中心,北京 100194;2北京三元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0176;3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北京 100122;4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黑龙江大庆 163319)

生猪养殖是我国的传统行业,传统的养猪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生活和环保需求,我国生猪养殖正在从传统养殖向规模化养殖转变,规模化猪场设施设备等硬件水平得到明显提高。然而,转型中的规模化猪场在技术创新、管理理念、人才需求等方面相对落后,制约了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升,特别是在大规模猪场管理和新技术应用方面需进一步改进。

农垦系统具有悠久的生猪养殖历史,是我国规模化养殖的先行者,在实施标准化管理方面具有一定优势。自2005年以来,全国农垦系统率先开展了以实现养殖场“设施现代化、畜禽良种化、生产标准化、管理信息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和员工专业化”为目标的全国农垦现代化养殖示范场创建及提升活动。其主要内容是在全国农垦猪场建立推广覆盖生产全过程的技术、管理和工作标准体系,同时配套推广养殖新技术,推动全国农垦养猪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实施10余年已取得显著成效。

1 标准体系主要内容与实施目标

1.1 建立实施标准体系

在全国农垦规模化猪场建立和完善覆盖生猪生产全过程的技术、管理和工作标准体系,该标准体系符合国家行业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及质量效益农业发展方向,与国家、行业及地方标准相吻合;技术水平国内领先,有助于推动生猪养殖产业化、现代化发展进程及行业技术重大进步;有利于追踪国际同类先进技术并与国际接轨,标准内容全面,可操作性强,便于实施。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体系。

1.1.1 产品质量标准体系

规定了生猪生产过程中的产品如良种及遗传物质(冷冻精液、胚胎)、饲料所必须达到的最低质量要求,是猪场标准体系中的核心。包括“种猪常温精液标准”“饲料卫生标准”以及包括在良种繁育标准体系中的“猪品种标准”。

1.1.2 良种繁育标准体系

规定了种猪在生产性能、血缘关系及体型外貌等方面的最低要求,以及达到这一要求所对应实施的育种和繁殖手段,明确了育种目标、繁育技术指标和为实现该目标和指标应采取的管理措施和岗位职责。

1.1.3 猪场生产经营标准体系

规定了猪场生产经营各环节所必须遵循的操作规程,保证所生产的产品质量、技术含量和产品效益最大化所制定的标准。包括“猪常温精液生产和产品质量检测技术标准”“种猪生产性能测定规范”“种猪登记技术规范”等。

1.1.4 猪场生产经营保障体系

即为了保障猪场生产的正常运行,对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设备设施、安全生产、技术开发、环境保护、防疫检疫等事项所制定的标准。包括“设备设施技术标准”“防疫检疫技术标准”“环保技术标准”“安全技术标准”等,另外,对相关工作人员均制定了岗位工作标准。

1.2 推广先进实用技术

在编制和实施标准体系的同时,重点推广了生猪养殖先进适用技术,涵盖生产性能测定、选种选配、人工授精、精准日粮饲喂、动物免疫与疾病防治等方面,主要包括以提高群体遗传素质为目标的良种选育新技术,如基因组选择、分子标记技术提升种猪质量等;以提高群体繁殖效率为核心的现代动物繁殖新技术,如同期发情-定时输精、深部输精、早期妊娠诊断和种公猪精液生产控制技术等;以精细化营养调控为核心的高效安全饲养新技术,如分阶段饲养、智能化精准饲喂、高效优质营养添加剂、种公猪性能测定等;以确保动物健康生产的养殖场生物安全保障体系,如猪场疫病防控程序、空气过滤系统等;以提升动物福利、减少污染物排放为宗旨的养殖场环境控制技术,如智能化环境控制、科学先进的粪污处理设施等;以提升动物养殖科技含量和管理效率为目标的养殖场信息化技术,如猪场管理软件、网络与信息化平台等。其中,种公猪性能测定站、生物安全体系与信息化技术、种猪深部输精技术是关键实用技术,以上技术通过猪场标准体系形式得以有效实施。

2 实施效果

全国农垦现代化养殖示范场创建成效显著。截止2016年4月,全国农垦共有34家猪场通过了标准化评审与验收,并获得“现代化养殖示范场”称号。通过建立标准体系、实施标准化管理和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全面达到实施目标,取得了显著效果。

2.1 猪场生产水平和科技含量显著提高

2.1.1 生产水平显著提高

示范猪场每头母猪年提供商品猪头数由2012年的18.87头提高到2015年的20.65头,提高了1.78头;配种分娩率提高了4.54个百分点(从82.60%提高到87.14%),窝均产仔数提高了1.35头(从10.03头提高到11.38头)。成果推广到全国34个垦区,覆盖生猪1 700万头,其中能繁母猪270万头,覆盖面达90%,每头母猪年提供商品猪头数由2012年的16.76头提高到2015年的18.01头。

2.1.2 猪群遗传素质显著改善

通过种猪性能测定对种猪生长速度和种公猪饲料报酬的持续选育,使得猪群达100 kg体重日龄降低3天左右,同时使得种公猪的料肉比降低至2.5∶1,进一步影响全群育肥阶段(30~100 kg)料肉比降低0.3,缩短了出栏天数、减少了饲料消耗量。

2.1.3 猪场繁殖效率明显提升

使用种公猪精液质量控制技术、子宫内深部输精、同期发情-定时输精技术和早期妊娠诊断等先进动物扩繁技术,使猪场优良种畜的繁殖效率得以普遍提高,母猪配种分娩率达87.14%,窝均产仔数达11.38头。

2.1.4 猪群健康水平显著提高

根据已获“全国农垦现代化养殖示范场”称号的34个养猪场所提供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养殖场未发生各类疫病。通过实施空气过滤系统、改善“动物福利”和有效的环境控制,猪群的健康水平有所提高。部分猪场的种猪蓝耳病得以净化,减少了疫病和医疗费用,提高了猪群健康度,同时蓝耳病阴性猪群的生产和生长性能显著高于蓝耳病阳性猪群。

2.1.5 猪场智能化水平明显提高

猪场在自动饲喂系统、种猪性能测定站、环境控制等设施设备实现了智能化管理,生产与育种软件也实现了网络化,最大化解决了猪场劳动力问题,既提高了整个猪场的生产效率和养殖科技含量,也从源头上保证了产品的安全可靠。

2.2 全国农垦各级养猪科技人员业务素质水平明显提高

项目实施期间,通过集中培训和基层技术培训,对各垦区、养猪场的技术人员进行了标准体系建立和配套新技术方面的培训,主要的内容包括生产过程的不同环节、不同岗位,使得养猪技术人员的素质和业务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建立了一支结构合理、技术优势明显的专业化员工队伍。

2.3 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巨大

经第三方测算,在2012—2016年,全国农垦项目区猪场累计已实现经济效益9.5亿元,同时减少了水、饲料、能源的消耗,降低了废水、粪污废气的排放,在保证人畜健康福利的同时,应用粪污干湿分离、厌氧发酵、沼气发电、有机肥还田等技术,实现了粪污资源化利用,保证了猪场可持续发展。通过全国农垦现代化猪场创建提升活动,加速了农垦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进程,有助于增强我国养猪业科技创新能力,推进我国养猪业健康、安全、快速发展,缩短与国际发达国家的差距,符合我国质量效益畜牧业的发展方向,社会效益巨大。

3 结论

本研究建立了开放的养猪场标准体系,集成应用国内外各类先进实用技术,将各类技术进行组装与配套,以养猪场标准形式推广实施,有效保证了生猪生产技术的先进性、科学性和实用性,引领行业生产模式向绿色、高效、安全、稳定与协调方向发展。项目实施过程中建立了“依托单位-各垦区-成果推广单位”为主体的三级技术服务体系和技术推广模式以及“项目专家组-各垦区技术骨干-猪场技术人员”为主线的人才培养机制,显著提升了先进成果的推广效率和全国农垦养猪场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全国农垦规模化猪场标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显著提升了猪场管理水平、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猪群各项生产指标居国内领先,显著推动了全国农垦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巨大。

猜你喜欢
农垦种猪猪群
健康猪群体系建设的主要措施
2022年中国种猪信息网全年计划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部分地区种猪跌破2000元/头
天邦股份种猪事业部
体验休闲采摘 感受农垦文化
2020年种猪进口或创历史新高
猪群中暑咋预防
农业农村部:进一步加强部门协调 加快推进农垦改革发展
为什么整群猪围攻一头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