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单”展学 建构“学为中心”的阅读课堂

2018-01-20 14:46张琦
新课程·小学 2018年11期
关键词:学情自主学习

张琦

摘 要:课堂上,学生学习遇到的一些问题和困难很多被“隐藏”在精心预设的教学流程中,没有进入老师教学视野。各种各样的“单”能提供学习支架减少学生的困难和问题,帮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习得能力”。课堂中各“单”展学还能让学生学习过程、思维变化、进步看得见,互动交流更充分。撷取实践课例,试图从设计实施、操作要点及后续深入等方面来阐明如何设计和运用各“单”来以学定教,以做促成,建构以学生学习为本的课堂新生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促进每一个学生成长。

关键词:学情;分类设计;展学要点;自主学习

一、观点呈现

笔者在校内外听课中发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知识点多、容量大,學生自主探究学习时间缺失或不足,课堂上多教师“隐牵引”,少孩子“真思考”;多“精英对话”,少“中下生参与”;多“知识的提点”,少“能力的习得”。

尤为担忧的是:学生学习中遇到的真问题、真困难多被“隐藏”在精心预设的教学流程中,导致课堂内真正的学习行为少,学习问题累积,学习能力提高慢,只能借助课后多练、多讲、反复等来弥补,增加师生负担。

笔者认为,我们建构的语文课堂应该是:教师站在学生视角发挥自身引领作用,让全体学生自得、自悟,学生学会运用方法和资源,学会自我监测与调整,获得终生受用的学习力。为此,笔者在小学高段尝试设“单”展学过程,发现差异,跟进教学行为,以此来建立“学为中心”的课堂,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优化发展,提升学习力,拥有自己的精彩。

二、教学尝试

(一)课前预习单:让过程看得见

1.基于学情,分层设计

新授课前,教师先进行学情预测,并从音形义重难点、朗读、脉络梳理、背景资料等方面进行预习单的设计,特别注意针对学生差异进行一些分层预设,以了解学生自学中的问题,如《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的预习单,可将“朗读”分为正确、流利、读出自己的感受三个层次;“积累词语”,罗列读写易错词,加强对学困生的关注;“梳理内容”则提供了菜单,“填空式”是基础级,“导图式”相对要难些,以适应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2.浏览分析,找到真困难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课前浏览预习单,有助于教师了解各层学生的真问题,找准后续教学起点,设计好教学路径,在方法和思维上给予学生积极有效的引导,进一步发挥预习的价值。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预习后,小组检查发现“积累词语”中读写难点集中在4个词;其中第三题“选一种方式梳理内容”,可发现有些学生不会利用“对应”策略来处理问题——关于德国印象,两种方式答案不一,这为触摸学生思维、进一步展开适切的指导提供了依据。

3.学前展示:小组互助式+个体表现式

学前展示,充分展现学生预习进程,提供同伴互学的机会,有助于学生对自己预习做出自我评估和调整。

图1预习单的交流过程:一、二题采用小组展读并组内顺时针检查(易错做好标注);第三题采用个体展示。各环节,教师需保证学生能获得及时评价和学法点拨,特别是学困生,帮助学生维持自学动力,提高能力。

4.跟进教学行为,人人精彩过关

预习单使教师将宝贵的时间和精力用于解决学生的问题与需要上。《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师借助预习单知道“脊梁”“莞尔一笑”“姹紫嫣红”易错,跟进行为:从词→句→段递进呈现,学困生先读后写,予以落实和强化。

“梳理内容”的真问题,则通过同伴互助“你是怎么想的?”及教师点拨“我们不妨把这两道题联系起来看,有什么发现?”帮助学生明白怎么运用方法解决问题。最终,每个学生在基础阅读环节精彩过关。

(二)课中学习单:让思维看得见

课堂中,学生的问题和错误往往影响教学进程,我们是“放过,任其溜走”还是“抓住,精心利用”?不妨以此为起点设计各种学习单,给足学生探究和展示时间,帮助学生掌握解决此类问题的策略并由此训练形成学习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1.聚焦习得,梳理课堂“生长点”

无论精读、略读、习作,都需细细思量学生有待改进的方面,然后设计学习单,提升这方面的能力。阅读教学可以从阅读方法、思维与表达、写作技能这三个方面来梳理,罗列优中下学生存在的优势与不足(图2),然后找准学生课堂“生长点”进行设计。

2.定点设计学习单,细化步骤求落实

找准了“教学生长点”,教者就可以因需设计,细化学习步骤,稳扎稳打求落实。《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因为学生存在的实际情况(图2),于是教师设计了:学法导航单、思维整理单、写法探秘单。

(1)学法导航单,阅读保底

针对学生“写阅读批注不善于抓住重点词深入咀嚼,喜欢用套话、标签来泛泛而谈”,在“细读文本,品味奇特”环节,设计“学法导航单”,侧重指明操作步骤,为中下学生的自主阅读“保驾护航”。(见图3)

“划句子”“标出关键词”“写感受”等这些具体可操作的词,既能引导学生“一字不疏忽”,还能培养学生严谨的思考习惯,发展思维能力。课堂巡视时注意跟进对学困生的指导或示范,就能把阅读教扎实,做到教学保底。

(2)思维整理单,表达有方

围绕“德国这个民族奇特在哪儿”,学生展示中会交流“句子、关键词”,教师可利用“思考提炼单”(图4)紧扣学生找到的关键词追问,引导发现德国人的奇特之处在于养花人数、养花位置、养花目的,促使学生将口头的、短暂的、零散的思考变成规范整体的语言,使学生表达有序,同时把得到结论的思维过程全部展现出来,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成为课堂主人。

(3)写法探秘单,迁移得力

针对学生关注内容忽视谋篇布局的现象,笔者设计“写法探秘单”(见图5),采用变式呈现课文段落,从相似中寻找写法,让学生“形象地看见”,不失为一种策略。同时能为后续的积累语言、积累表达方法奠定基础。

(三)课末积累单:让进步看得见

课末运用积累单,课堂上增长的知识、语言的获得、思维的变化等细微的进步就能实实在在地看见。如《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的“积累单”(图7)。

运用说明:

◆词语增量:学生将课前与课内积累叠加与融合,“花”的词汇量增加;

◆语段积累:第三段“花的句子”填空→默写,分基础与提高,分层落实到位;

◆写法迁移:“学写身边的美景”落实“见闻结合感受”的写法运用。既提供表达框架,又在表达内容上层层推进:校园村头乃目之所及,田野苕溪则是玩耍之所,旅行中的风景因家庭而异。写作视野一步步扩大。这样的分层设计,每一个孩子都能找到表达的话题,展示属于自己的成长与精彩。

三、聚焦展学,提炼操作要点

纵观各“单”的设计及使用,不难发现笔者是这样来设“单”展学,引导每位学生真正参与学习历程,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的。

(一)设单展学的基本运作框架

“设单展学”基础运作框架图

(二)展学内容的精准设计

最能发挥展学单互动质量、提高学习效果的,展学内容需符合这两个准则:

1.找准融合点,精准可行

无论设计什么单,教师都要以学情分析为先,紧扣文本重点,找准学生和教材的融合点,再设计出明确可行的学习任务,才更利于课堂上导与学、收与放、生成与应对。

2.符合学生心理,实用有趣

单的设计,要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化繁为简,直观生动易操作,这样学生才不会产生畏难情绪,愿意尝试。如预习单中可以将内容梳理设计成阶梯式,也可以设计成火箭式、心形、树形等,形式有趣易被吸引。

(三)展学时间的灵活把握

1.展学时机恰当

一般来说,不同单的呈现时间点大致可以有:

(1)文本学习之前出示。这样易于在大脑中对学习信息有大致了解,能更快深入文本。

(2)重点环节出示。一般是课中,学习单能起到引领学习路线、化解学习难题、更快达成文本共鸣的作用。

(3)课末或课后。相当于平时课堂中的成果展示阶段,以单的形式出现,淘汰不重要的成果信息,展示最重要的优秀成果,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或者合作学习的信心。

2.展学时长合宜

每一份单的呈现,都要把握时间长度,否则会影响教学效果和进度。

〔例〕图4思维整理单呈现时间说明:

◆当要求学生利用思维整理单小结大家所说的思考成果,呈现的时间不宜过长,否则会成照本宣科,不利于思维的训练。

◆当中下生表达卡壳时,呈现时间可略长一些,便于他们整合提取已有信息。

(四)展学方式的有效调控

每一份单里,每一个任务的完成,可能是个体的,也可能是小组合作的,因此其展学方式也需变化,常规有:

1.个体展学,展示个体自主学习

预习单、阅读导航单、积累单等,侧重独立思考的,应由个人来交流更合适。这样展示,能充分体现个体思考的独特性,也能提高学生在独立完成任务过程中的期待和成就感,更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

2.小组展学,展示合作探究学习

一些单的任务侧重于小组讨论和同伴互助,需要同学之间相互切磋启发、沟通交流,形成一种“对话效应”,讨论结果是集体的智慧,那么采用小组发言人为主,其他组员补充的方式来展学。如果是分工合作的,就需要“小组上台”。

3.小组展学+个体展学

这种展学一般分两种情况,一是学习单设计安排的,如图1预习单展示环节,既有个体又有小组合作分享。二是设置学习任务引发观点碰撞时,既要有小组的共识又要有个体的争辩,也需要两种展示相结合。

四、后续:设“单”展学不放松,课堂生态细建构

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道:找到一种教学方法,使教师因此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实践证明:它就是这样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各种“单”作为载体单一或组合出现,呈现的是不同层次学生的点滴成长,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是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启发、引领,是以学生学习为本的课堂新生态……

教学无止境。如何提炼一类单的基本模式并不断拓展?如何更好地把握“展学”过程?这是笔者后续努力的地方。

參考文献:

小班化教改实验研究组编写.南京样本:小班化教育实践[M].东南大学出版社,2015.

编辑 李琴芳

猜你喜欢
学情自主学习
针对学情,实干巧干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例说依据学情开展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选择教学内容的两翼:“课文”与“学情”
让学情分析贯穿教学的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