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研学后教”下的语文课堂

2018-01-20 14:46高焕棠
新课程·小学 2018年11期
关键词:教学机智研学后教小组合作

高焕棠

摘 要:“研学导赏”即在语文课堂教学上,学生先自主深入研读语文材料,在初步获得相关知识后,在生生交流、师生交流中提炼一个具有鲜明学科特点的探究问题,然后在教师、学生、小组的引领、启发下,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初步认识语文材料的价值,通过细读文本、反复涵泳,品味语言文字,领悟形成独特的体验;欣赏语言表达,领悟语文的规律,升华自身的体验。

关键词:研的提炼;小组合作;教学机智;阅读感悟

一、“研”之初衷

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摘自《义务教育语文課程标准》)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研”的真身所在。《乌塔》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讲了一个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历欧洲的事情,反映了国外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意识,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她在行动上和理念上都与我国现在的独生子女有着极大的反差,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把握这些,使用好教材,这对教学效果会产生极大的影响。教师通过学生的生活实际来生成、调整话题,引导学生生成“研”的目标。例如:通过读文,学生衍生出许多问题:为什么乌塔会有独自旅游的勇气呢?她做了些什么?她为什么会有独立的能力?我们跟她有什么不一样呢?欧洲有什么好玩、好看的呢?等等。这样,我们的学生就实现了“研”的提炼,有了“研”的目标,下一阶段就是“学”。

二、“学”之阶梯

学生紧密的自主操作活动,能在原有的基础上主动建构知识形成技能,这便是“学”的目的。根据“研学后教”的策略,最简易实际、有效的方法就是“小组合作”,但系统地利用各小组合作学习因素之间的互动,制作合理的评价标准,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还是教者要突破的难题。

教者利用丰富的素材,鼓励小组内根据生成的“研学问题”进行有目的的阅读和研究,发挥阶梯性作用。营造氛围,让孩子们在极度兴奋的状态下说出自己的意愿,比直接发问更富有推动力,从而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表达意欲。师生一步一步共同去挖掘、去讨论,思维碰撞,引发心灵共鸣,架起“学”的桥梁,同时,还可以借机引导解决早前部分学生生成的研学问题。小组内也可以立即对“学得积极”的学生进行评价和打分,及时反馈,同时鼓励了学生“学”的积极性。紧接着,教师适当地把问题的中心转移到“中外小孩生活态度的差异”上面来。让学生分小组自读课文,提问题,尝试答疑。毕竟“国情差异“是学生最难归纳的。这时,老师抓住教学的机智,组织小组继续自学讨论,让学生展开想象,联系实际谈了许多见解,真正形成了人与教材的对话。研学问题留给学生的不是困惑,而是心灵的震撼,是无限的思考。从“与文本对话”中“学”到知识,“学”会做人,正是教学的“目标”所在,是学生通往收获的“阶梯”。

三、“导”之机智

“导”:一是引领、带领;二是启发。

课堂上给学生一点时间,引导学生考虑做自己的旅游计划,可以让孩子在小组里提出自己的旅游计划,让其他组员出谋划策,发挥小组研学的作用。反应快的学生可以让他当“小导游”,介绍游览的路线,有的小组还可以模拟游览片段演绎小品趣事等。课堂因为“自主”而活了起来。让学生通过研读与思考悟出道理,但这些思想并不能直接告诉学生,要让他们在“经验与经历”中反思,这个就是“导”的功能,讲求教学的机智。同时,教师及时抓住这一“生成性”资源,以此为切入口会收到双倍的效果。

四、“赏”之延伸

1.教者在教学上,能回归生活,结合实际,让学生感受不同的人文风情,让中外思维产生碰撞,然后达到相互渲染的效果。“人与文化”的教材,价值的引导尤为重要,帮助学生健康、安全、独立地成长,在利用有限资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欣赏”别人的优点,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加点小艺术,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美好。从“与文本对话”里延伸出来的“赏”,欣赏别人的生活,欣赏别人的性格,延伸到欣赏自己。

2.阅读感悟是语文教学的一个基本环节,没有感悟,学习过程就不完整。而感悟后的创造,结果多样,可能在这堂课之前学生只知道旅游是件快乐的事,但通过阅读和理解乌塔的独立,更能激发学生对自身的个性思考。有的甚至在课后会主动上网搜集许多资料,自己做了很详细的旅游计划;有的可能几个人为一个小组去组织短途旅行或者户外计划;有的可能考虑为家人设计一次有趣的旅行……与其说这是一节语文课,我更觉得它是一次生活体验,一次自我的认识与检讨,一次生活访谈,这个才是“赏”的真正体现。

所谓人文对话,不过是灵魂与灵魂的碰撞。读的人不一样,火花就不一样,而我们教者就是这碰撞事件的“幕后推手”。“研学导赏”在语文课堂上,能更好地让学生自主深入研读语文材料,在初步获得相关知识后,在生生交流、师生交流中生成一个具有鲜明学科特点的探究问题,而这个探究问题应该是目标集中化的,应该是能力与知识点的结合,它可以带动学生更好地进行知识的学习,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思维,让教者更“容易”教,让学者更“乐于”学。

编辑 李琴芳

猜你喜欢
教学机智研学后教小组合作
浅谈数学教学中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
浅谈非智力因素对教学机智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