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风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验案1例

2018-01-22 02:48刘业惠通信作者张文风
中国民间疗法 2018年8期
关键词:眼干竹茹金钱草

刘业惠,通信作者:张文风

(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 长春 130117)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的一种常见并发症,临床表现为糖尿病伴疼痛和感觉异常(如肢体麻木、蚁走感等)[1]。据统计,至2040年全球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将增至5.92亿[2]。中国流行病学数据显示,我国20岁以上人群中罹患糖尿病前期的发病率为15.5%,其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率为60.3%,且有较高的致死、致残率,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水平。目前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疗效显著、价格优惠、副作用少等特点。

张文风教授,主任医师,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具有独树一帜的见解。笔者有幸跟随张文风教授学习,收获良多,现将其治疗经验进行整理分析,望对后来者予以帮助。现有医案1例详细介绍如下。

患者,男,59岁,2016年10月初诊。主诉:左侧足大趾麻木,胫骨内缘疼痛2个月。现病史:糖尿病8年,自服消渴丸,血糖<7.0 mmol/L。足大趾内侧麻木,胫骨内缘疼痛2个月,左臂牵拉痛,面色黑,身热,眼干,口干,不欲饮,舌红苔黄腻,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脉弦数或沉涩。既往史:吸烟史。西医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诊断:消渴合并痹症。辨证:湿热内蕴,气血瘀滞,经脉痹阻。治法:清热祛湿,通络消痹,活血舒筋。处方:瓜蒌15 g,地龙15 g,当归15 g,丹参15 g,郁金15 g,赤芍20 g,金钱草15 g,白术15 g,茯苓15 g,通草20 g,知母15 g,生地黄15 g,葛根20 g,桂枝15 g,鸡血藤20 g,伸筋草15 g,泽兰15 g,牛膝15 g,桑寄生30 g,枳壳15 g,5剂。水煎服,饭后服。嘱其低盐低糖饮食,忌食辛辣,适当运动。二诊:服药后血糖维持稳定,左臂牵拉痛减轻,足大趾麻木感缓解,胫骨内缘疼痛,仍口干,眼干,舌尖红,苔黄腻,脉沉涩。张文风教授在前方基础上去金钱草、白术、茯苓、葛根、泽兰、牛膝,加蒲黄20 g,生槐花20 g,钩藤20 g(后下),石膏15 g(先煎),金银花20 g,菊花15 g,5剂。三诊:足大趾麻木感明显减轻,胫骨疼痛及左臂牵拉痛明显减轻,眼干无,口干无,近日咳痰,色黄质稠,舌尖红,苔腻,脉濡数。餐前血糖:6.8 mmol/L,血压:160/106 mm Hg(1 kPa=7.5 mmHg)。上方去郁金、赤芍、石膏、桂枝、鸡血藤、枳壳、菊花,加金钱草15 g,珍珠母20 g,竹茹15 g,茵陈15 g,决明子15 g,海藻30 g,5剂。四诊:服药后症状明显好转,腿痛减轻,腿力佳,脚麻及左臂疼痛消失,咳痰渐消,近1周血糖维持为6.1~7.4 mmol/L。上方去金钱草、通草、知母、珍珠母、竹茹、茵陈、钩藤,加桃仁15 g,红花15 g,山药20 g,党参片15 g,5剂。患者服上方后整体症状缓解,无明显不适,予上方加减续服2周,随诊至今,未再复发。

按语:中医认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病机为消渴日久,气血亏虚,血脉痹阻,病位在脉络,涉及脾、肝、肾等脏[3],主要病因为外邪内侵、饮食不节、劳倦内伤和失治误治等多种因素。其病机表现主要为本虚标实,以脏腑气血阴阳亏虚为本,湿热、寒凝、血瘀、痰浊等有形实邪痹阻经络为标。《内经》载:“男子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八八……肾脏衰,形体皆极。”本案患者已步入七八之岁,五脏功能日趋减退,导致机体亏虚,同时气血津液转化减缓,平素邪气侵袭,故为本病的发生发展提供了条件。

张文风教授通过严谨辨证诊疗,结合具体临床表现,认为本案患者的发病机制为脏腑亏虚,内有湿热,以致气血瘀滞,经脉痹阻。消渴日久,致脏腑功能失调,津液生成异常,夹有湿热,则见身热,口干,喜冷饮,舌红苔黄腻。脾虚湿盛见不欲饮,舌体胖大有齿痕。肝经蕴热则眼干。又因气血运行不畅,聚集成瘀,致经脉不通,不通则痛,表现为左侧足大趾麻木,胫骨内缘疼痛,左臂牵拉痛。张文风教授遵循“急则治其标”的原则,以活血通络、益气生津为主,辅以补肝健脾。初诊方以瓜蒌、地龙、当归、丹参为君,《本草纲目》言明瓜蒌“止消渴”,为消渴之要药;地龙“性寒而下行,性寒故能解诸热疾……治足疾而通经络也”。当归、丹参活血化瘀,祛瘀生新,使瘀祛而脉络通。臣以白术、茯苓相配,健脾祛湿。生地黄、知母、葛根相伍,清热生津止渴。通草、鸡血藤、伸筋草合用可舒筋活络,行气养血,为治经脉不通、络脉不和的常用药。佐以枳壳、郁金行气止痛,赤芍、泽兰活血化瘀,金钱草清热利湿,祛下焦湿热。桂枝温通经络,引药上行,配牛膝引药下行,助诸药归经。同时桑寄生配牛膝,可补肝肾,使脏安而气血盛,亦为使药。诸药合用,使瘀祛脉通,气血得养,脏腑得充。二诊患者疼痛减轻,但热意仍盛,遵循“急则治标”,张文风教授在前方基础上加用性凉的蒲黄、槐花、钩藤活血凉血,清热化瘀,并用性寒的石膏、菊花、金银花加强清热之效,使热去血安。此外,槐花、钩藤、菊花亦有清肝热之效,可使肝经得舒,肝在体合筋,肝舒则筋自养。三诊患者热意消退,疼痛明显缓解,但仍夹湿热之邪,聚而成痰,故去大量清热药,加入竹茹、海藻,竹茹“善除阳明一切火热痰气为疾”,海藻“除痰气之湿热”,并用茵陈强化清脾胃肝胆湿热之功。辅以珍珠母、决明子清肝疏肝。四诊患者明显好转,血脉开,络脉通,故应“缓则治其本”,故减少清热通络之品,加活血化瘀、补益肝脾之类。桃仁、红花相须为用,泄血滞,祛瘀强。山药、党参相伍助健脾益气,养阴补虚,巩固疗效。

综上所述,张文风教授认为本病虚实夹杂,治疗原则是标本兼顾,以治标为主,兼以治本。用药以活血化瘀通络为主,益气生津滋阴为辅。因通则不痛,祛陈留新,使脉络通,气血畅,脏腑舒,则诸证自除,疗效显著。此外,中风、癫痫、帕金森病等属湿热内蕴、夹杂痰瘀者均可在原方基础上随症加减。

猜你喜欢
眼干竹茹金钱草
竹茹的临床应用及用量探究
经典名方橘皮竹茹汤历史文献考证与分析*
金钱草标准汤剂特征图谱的建立及与混淆品的差异研究
滋阴润燥养生操结合心理护理干预干燥综合症眼干不适
Las semillas de cuscuta y la lisimaquia
喝夏菊茶清火明目
喝夏菊茶清火明目
总裁出场自带水军
金钱草,不起眼儿的排石良药
金钱草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