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有效问题,引领小学数学教学

2018-01-22 06:29黄永朝
赢未来 2018年27期
关键词:有效问题思维能力小学数学

黄永朝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作为小学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科目,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由于小学生处于成长阶段,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存在较大的不足,这也使得小学教学存在较大难点。本文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设计有效提问展开分析和探讨,通过分析寻求有效提问的策略,以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问题;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方法之一。经过教师精心设计、恰到好处的课堂提问,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燃起学生对知识的探究热情,从而极大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著名的教育家汉斯?布莱登尔认为,课堂上,只听教师一人喋喋不休的声音的教学方式,就好比单人乐队在演出,无论如何也不能指望他演奏出和谐悦耳的乐曲。课堂提问设计的优劣将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善教者,必善问。教师何时何处问什么,会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那么,如何使课堂提问更有效呢?

一、提高提问目的性

课堂提问要抓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针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精心设计,使问题能问到点上,问到学生心里,而不是为了提问而提问。例如,在教学“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教学重点是掌握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难点是能判断一个数是否能被2整除。教师先让学生说出一些能被2整除的数,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提问:“能被2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学生通过观察会归纳出:能被2整除的数都是2的倍数。此时教师可进一步追问“个位上的数字有什么特点?”学生不难总结出“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这些有目的的提问紧紧围绕着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使学生能参与课堂活动,积极思考,勇于探究,快速掌握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二、要在情境中提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因素,数学知识的呈现又是抽象的,静态的,甚至是枯燥的,为此教师的课堂提问要善于创设情境,将静态的知识动态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例如,一位老师在执教“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情境创设两个小动物要换地耕种。提出问题,“你有更好的办法为他们解决问题吗?”生:“换地”。媒体出示两地块的形状,一个是长方形,另一个是平行四边形。师问:你认为他们这样交换合理吗?说说你的理由。引导学生辨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引发猜想,引导学生去验证。这样的提问形象直观,生动活泼,富有儿童情趣。又如,在《长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中,为什么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长、宽与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教师要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用几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任意拼成一个长方形,拼好后启发思考:(1)这些图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2)这些图形的长、宽分别是多少厘米?(3)你发现每个图形的长、宽与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思维随着操作、观察、比较而展开,他们很快发现其中的规律,这样学生在老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不仅理解了公式的含义,更明白了公式的由来。

三、提问难易要适度

日常教学中,常见到这样的现象,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顺利地进行一些数学活动,教师很满足这种“无疑”的状态,便很快进入下一个预设的环节。

但在一次“有效教学”研讨活动中,一位教师在讲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时,她没有照本宣科,作简单的比较和推导,而是追问了两个问题:①为什么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呢?②所有的平行四边形都能剪拼成长方形吗?问题一提出,学生们有的在比划,有的在思考,有的在交流。且教师提出的这个问题应具有启发性,有一定的难度,要使学生经过反复思考才能回答出来。许多教师认为将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对于学生来说虽然“无疑”,但操作后的追问更有意义。传统的教法是目标直指公式的推导和应用,极少有人去想为什么这样做,对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公式理解得必然肤浅。而这两问促使学生将外在操作与抽象思维结合起来,更为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其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同时,还渗透了一个重要的数学思想――归纳法。面,激起创新思维的主动性。

四、提问体现人文性

教师不能以权威自居,要平等待人,把自己视为学习中的一员,与学生共同学习,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在教学过程中,要平等对待学生,特别要关注后进生,对这些学生应多关心爱护,主动、耐心与其谈心,帮助化解胆怯心理,消除自卑心理。在一次作业中我让学生大胆地提问。

有这样一道题:杨树58棵,桃树比柳树多19棵,苹果树比杨树多22棵,枣樹有39棵,你能提出几个问题,并解答?大部分学生都至少提出了一个问题。可是有一个孩子却一个问题也写不出来。当我问他原因时,他竟然说:“我不想写,反正每次作业都没有全对过,写上也是错的。”我想,这个孩子平时学习差,回答的问题很少正确,课堂上几乎不发言,对学好数学已经失去了信心。如何让他树起学习的信心,学会提出问题呢?我当面给他耐心地辅导,终于使这个孩子理解了此题的意思,并在我的指导下提出了两个问题,我破例给他得了4颗星,孩子高兴极了,拿着作业本向小组里的同学炫耀。第二天课堂上当我讲解这道题时,这个孩子立即举起了小手,我请他回答问题,并带头鼓掌,热情洋溢地表扬了他。接下来我都是把第二天要学的内容先给他讲一遍,课堂上鼓励他积极提问。大胆发言,这个学生信心倍增,慢慢地我发现这个孩子的手举的次数越来越频繁了,在后来的学习中能很有自信地提出自己思考的问题。

总之,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也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手段,更是教学成功的基础。而课堂提问如果做到了以上几点,数学课堂就能引起学生的思考,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发展,学生的数学水平和能力才能得到不断的提高,才能发挥有效提问的作用,创造高效课堂。充分发挥提问的有效价值,真诚的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精心设计对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起重要作用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积极参与整个学习过程,真正激发学生的思维,使数学课堂教学达到最有效。

参考文献:

[1]许琦.“小提问”里有“大学问”――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提问.《小学教学参考》.2009年05期

[2]徐学艳.有效提问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妙用.《数学学习与研究》.2013年12期

猜你喜欢
有效问题思维能力小学数学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设计有效问题,引领数学教学
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有效问题情境创设校本教研的探讨
初中历史教学中设计有效问题的探讨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初中语文教学中问题教学法的有效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