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无痕 表达有法

2018-01-22 06:29陈藻藻
赢未来 2018年27期
关键词:表达阅读课堂

陈藻藻

摘要:什么是阅读?《中国大百科全书》说阅读是一种从书面言语中获得意义的心理过程,是一种披文得意的心智技能。阅读是表达的基础。没有广泛有效的阅读,就没有良好的语言输出。教师除了在课堂上指导学生有效的阅读之外,还应将阅读延伸到课外。本文侧重来讲述课外阅读这一块的做法,和在文字表达即学生习作这一块的实践和思考。

关键词:阅读 表达 课堂

一、自由自在静阅读

母语应该是温暖的,童年应该是轻松的,我们应该做的是,带着孩子走进母语温暖的怀抱。我主要是通过班级图书角这个载体来推进学生的自由阅读。首先充分了解本年级学生的心理需求和阅读取向,网上学习,咨询区内阅读推广方面有经验的老师,然后据此配备大量的范围宽广的优秀儿童读物,开出具体书单,由家委会购买,并组织对图书进行分类登记。

选出班级图书管理员后,期盼已久的阅读活动就开始了。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心无挂碍地进行自由选择、自由阅读。阅读过程中,我没有特别指导,也没要让学生做读书笔记或完成其它的任务。

二、呼朋引伴樂阅读

对于孩子来说,阅读应当充满情趣、充满乐趣、充满活力,是学生心之所至,自我怡乐。全班54个孩子,我把他们分成了9个读书小组,倡导小组成员一起读整本的书,注重品读和分享。

在读书小组的活动中,我主要做了这几方面的工作:1、帮助每组制定科学合理的课外阅读计划;2、充分发挥小组长的管理和督促作用;3、做好小组课外合作阅读的展示和评价,如精彩文章或段落朗诵比赛、好书介绍等。就这样,孩子们像一只只小鸟,翅膀轻灵,鸣声清脆,在书的密林里快乐飞翔。他们能对书里他们感兴趣的点进行探讨交流,甚至是辩论。在实际中,《草房子》《淘气包马小跳》《森林报》等书很受读书小组青睐。

三、师生互动深阅读

一段无端的机缘巧合足以改变学习的轨迹,这机缘里包括阅读。尽可能地多给孩子们提供一些“偶然”和“机缘”,正是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存在的意义。他无须是一个严谨的研究者,但应该是一个热情的阅读者,最应该是一个虔诚的引导者。

比如《爸爸爱喜禾》这本书,被评价为:史上最深情的父亲用最动人最幽默的言语写给儿子的沉默。我看了以后感动之余,也很有感触。某天,选取了“这是爸爸”、“这是海底世界”、“这是你的星球”这几个小故事对给孩子们听,课堂上保有了一种静谧的倾听的气氛。“命运露出獠牙,小蔡却把它当做一个微笑。”不少孩子对这句话印象很深刻。接下来,班上最调皮的男生找我借书,很多孩子网购了这本书,大家一起看,一起聊,一起思索,达到了一个读书的小高潮。

我想,学生的成长需要榜样的指引与力量,一个爱读书的老师在建立自身精神支柱的同时,也为学生打开了一扇窗子,窗子开了,会有阳光透进来,心灵的叶子就会舒展、就会舞动。

四、让教师与学生对话

努力营造对话的氛围,使对话在宽松、民主、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因为学生往往在交流中处于被动地位,很多学生不敢或不愿敞开心扉与老师交流。这时教师应有意识有目的地设计一些师生互动交流的环节,设置一个师生共同参与的场,引导孩子们轻松自如地表达内心、与他人交流。

平时,我主动向学生介绍自己,讲自己的故事,融入到学生中间去,成为学生的朋友。我在习作教学中经常会跟学生读读自己的文章,说说自己的经历和体会,学生很喜欢听,也慢慢习得了一些方法,敢于表达。在平时的小练笔中,也可以增加一些师生交流的话题,如“知心小信箱”,“给老师的一封信”,以此来促进学生与教师主动交流。

五、让学生与生活对话

语文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习作教学就自然而然地应与他们生活环境联系起来,引导、鼓励学生大胆地与环境对话,让学生在对话中感受到习作的乐趣。

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多角度有意识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我常鼓励学生设计一些新颖的题目,引导孩子们记下生活中发生的事情或所见所感。

还有周记《家长座谈会前后》《上课百态》《我看春节联欢晚会》,小练笔《暴风雨来袭》《妈妈最可爱的时候》等等,这些都是试图在“对话作文”中,把学生的目光引向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自然生活,指导学生敢于对话,积极对话,做积累素材的有心人。通过对话,将生活的乐趣引入课堂,拓展作文的内容和形式,让学生的笔触回到生活。

六、让学生与文本对话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 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相比,在对话上有着独特的魅力。语文教材很精彩:或语言优美,富有意境;或形象生动,吸引读者;或哲理深刻,发人深思……一篇篇课文本身就是一个个敞开的文本,具有生命的灵性。我注意指导学生在读背的基础上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进行语言积累,学习写作方法和文章布局,并学以致用。

如学完五年级课文《人物描写一组》,我布置学生也写班上同学的《人物描写一组》,活学活用课文中的方法,突出人物鲜明的个性。学生笔下的人物,大多生动形象,纯真可爱。

如四年级课文《秦兵马俑》中,描写秦兵马俑神态各异一段用的是:“有的……好像……”,我布置学生的小练笔,就是用这样的句式,让学生由事实展开联想,体会和以前单纯的“有的……有的……”造句不同之处,明白文章是怎样渐渐充实起来的。

如学完《窃读记》,孩子们写下了《悦读记》《窃玩记》《乐钓记》《摔跤记》……就这样,教师最大限度地挖掘文本的“表达”因子,为学生搭建扎实的语言实践的平台,学生模仿或创造性地运用课文中的语言或表达方法,提高了运用语言的能力。

阅读的能力是学习的能力、平静的能力、充实的能力,也是幸福的能力。让孩子爱阅读,就是让他们爱生活。而以阅读为表达的基础,以内容与方法的学习为表达的突破口,以人文性为表达的灵魂,让儿童的心灵在语文的观照下敞亮起来。

有一种过程叫“操千曲而后晓声”,有一种坚持叫“厚积薄发”,在引导孩子“爱阅读善表达”的路上,让我们守望,让我们有为。

参考文献:

[1]张燕霜. 基于文体,渗透文法于无痕[J].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16(11)

[2]滕双. 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J]. 考试周刊, 2017(5)

猜你喜欢
表达阅读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提高高中学生的英语书面表达能力之我见
试论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
油画创作过程中的自我情感表达分析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