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钢琴演奏技巧

2018-01-23 21:44俞湘君
钢琴艺术 2018年7期
关键词:触键琴键手部

文/ 俞湘君

音乐是美好的,但钢琴学习之路尤其艰辛。众所周知,一名优秀的钢琴家需具备多种能力。其中,拥有完美的演奏技巧是基础的,也是必备的,同时也是最为复杂、难以掌握的。原因有三:1.钢琴演奏者只有在可以同时快速掌控肌肉放松与紧张的情况下,才有可能自然运用所学演奏技巧;2.钢琴演奏者对钢琴演奏技巧的运用须细致到要清楚了解相关的每一处关节、每一块肌肉组的运动对音色产生的影响;3.钢琴演奏者练习演奏技巧时只有结合音乐听觉,才会对音色有更高的要求,从而促进演奏技巧的发展。

演奏技巧的练习方法多种多样,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并不是每一种方法都适合所有人。有时我们容易产生疑惑,进入技巧学习自相矛盾的瓶颈状态。本文将从钢琴演奏技巧的定义和钢琴发声原理开始探讨,从而进一步解读不同的触键技能、不同技巧练习的注意事项,希望为钢琴学习者带来一定的灵感。

钢琴演奏技巧的定义

演奏技巧是钢琴学习中最复杂、最难学的部分之一。它是把演奏者的精神世界与肢体语言紧密联系在一起,向观众传递出自身对音乐的理解与感悟的重要途径。

什么是“好的技巧”?如果它只是意味着“音色有多响”“演奏得有多快”,未免过于狭隘,我们可以将技巧理解得更宽泛、更深入些——即深入了解钢琴这件乐器的发音过程,研究它可以制造出的声音的种类,从而更全面地学习演奏技术和手指触键技能。

从艺术角度考虑演奏技巧,声音表现力是首先需要关注的要点之一。它的内容涵盖广泛,譬如:流畅演奏的长度、力度运用的完整掌握、精细触键的层次变化、演奏所有复杂节奏的能力(类似复调),等等。所以,从更深远的含义来看,技巧是精神世界和音乐表现力之间的传递者,精湛的演奏技巧是完美音乐表达的先决条件。

钢琴的发声原理

钢琴是如何通过我们手指敲击琴键这个动作进行发声的呢?打开三角琴琴盖,一边按琴键一边观察琴内构造的变化,可以看到每个琴键的后面都连接着一根杠杆,当手指向下按住琴键时,这根杠杆不仅推动了它所连接的琴槌向上去敲动琴弦,还同时抬高了琴弦上的止音器,使琴弦振动,声音变得响亮。而当我们手指向上抬起放开琴键时,止音器会向下运动,回到琴弦上方止住振动,使声音消失。触键动作可以简单划分成两大部分:1.手指触键;2.保持按键。其实在按下琴键三分之一时,琴槌已经开始了敲击动作。在按下整个琴键时,琴槌已敲响了琴弦,并且回落至安静状态。但只要按住琴键,止音器是一直保持抬高状态,这也就是为什么琴弦能在我们保持按键时继续发出声音。机械的作用往往是固定的,那么可以利用哪一点去改变琴弦的音色呢?答案是琴槌的敲击速度。我们可以通过变化触键的快慢,去改变琴槌敲击琴弦的速度,从而产生不同的音色。所以,在琴弦发出声响后,无论我们如何压甚至揉键,都是不可能改变音色的。因此,音色的命运牢牢掌握在“小锤子”的敲击上。

每台钢琴的琴键阻力都不同,键感偏重时,使用太小的力气触键,声音就会太小。相反,键感偏轻时,使用太多的力,音色就会变得粗暴。所以,越早知道琴键阻力的大小,美好的音色就能越早被演奏出来。

坐姿的调整

在研究钢琴演奏技巧之前,首先应该重视自己的演奏坐姿。正确的坐姿与自然演奏息息相关。演奏时只有处于非常自然的状态,才能将肢体的每个关节、每块肌肉运用到极致,音色才会千变万化。我的导师、钢琴家艾玛德(Pierre-Laurent Aimard)教授曾经这么形容正确、自然的坐姿:“腰挺起来,从腰部开始感受笔直脊椎的支撑。所有肌肉放松,包括脸部,感受音乐的气息都在你的腹部。”我们可以这么理解这段话:人坐直,肩膀下落,力量往腿部方向下沉,两脚分开放好(不可踮脚),右脚在前、左脚在后,感受到身体肌肉的放松及脊椎的支撑力量。手臂、手掌、手指完全没有负担,以致我们在做任何演奏动作时,上半身的每个关节都能以最佳状态被运用。那么为何感受音乐的气息在腹部?众所周知,随着乐句呼吸是连接技巧与乐感的重要方法,譬如,渐强的时候吸气,渐弱的时候呼气。不妨来做一下尝试,如果从胸腔开始吸气,容易耸肩,带动上半身肌肉紧张;而如果从腹部开始进行更深沉的呼吸,将紧张感保留在腹部,肩膀依旧会保持下落,双臂的肌肉更自然放松。

此外,琴凳的高度及其与钢琴的摆放距离也值得注意。坐得太低,肘部容易向下,无法保持手臂平衡,手部用力会受阻。艾玛德教授曾经如此解释坐姿高低问题:“背挺直,把凳子调高至你能坐着看见所有的琴键,你的视野可以看到三角琴琴弦后的末端,耳朵可以听到更远的琴声。注意前臂的高度不可以低于键盘。”确实,坐得稍高一些,我们的视野会变得更宽,双手能够控制的键面范围会变得更广,上半身的力量也更方便运用。另外,坐得离钢琴过近会使手臂呈直角或更小角度的姿势,这不但会使肘部碰撞到自己的身体,肢体肌肉还容易过于紧张,以至于影响手臂力量的运用。法国著名钢琴家、钢琴教育家梅尔莱(Dominique Merlet)教授特别注重琴凳与钢琴之间的距离,他曾经在大师班中调整每个学生的坐姿。恰到好处的座位距离能使肘关节更自由地伸展,把手臂、肩膀乃至整个背部的力气通畅无阻地传递到指尖。如果演奏者手臂较长,坐势应适当调高;而上半身较长的人,坐势应适当调低。

我们每个人的身形都不同,既然钢琴的高度不可能因为个人而改变,我们更应该去寻找最适合自己、最能发挥演奏技巧的坐姿。

两种不同手指触键技能的解读

就目前而言,关于“演奏技巧”存在两个不同的观点,它们“乐于”彼此对立。其中一个观点是“手指技巧”的代表,另一个是从“重量技巧”而来。在我们探究这两种演奏途径之前,必须明确一点,这两个观点不是完全互相排斥的,而是一些教育者把它们分在了对立面。他们或许将其中一种观念理解得有些过分偏离,将它们的深度停留在较简单的触键层面上。

“手指技巧”如今仍易被人用陈旧的观念去束缚,即手指紧张得如小锤子般高抬指触键,手臂呈直角型,手腕保持平稳。这种演奏方式适用于古钢琴,对于现代钢琴来说,显然是不合时宜的,甚至会起到反作用,纯粹的手指敲击只会带来很少的音乐表现力和音色变化,音色的强度最多只到mf。我们为何分离身体中其他部位的力量,摒弃丰富的演奏技巧,只用手指去演奏呢?而“重量技巧”的过时理念则将技巧推向了另一个极致:用肩部力量演奏,肘部保持固定,手指贴键演奏,不能抬指积极跑动,手形保持圆形弧度在琴键上进行力量的转移。

事实上,“手指技巧”是一种有利于手指精致触键的演奏方法,譬如,巴洛克时期及古典时期的作品就经常需要使用这种触键技能。而“重量技巧”是有利于肢体力量转移、加强音响效果的演奏方式,大量使用起始于浪漫主义的作品。其实,在如今的“手指技巧”使用中,它是可以与新概念的“重量技巧”并用的。积极跑动的手指与固定肘关节的、稍抬的手臂相结合使用(多见于音响效果较弱、速度较快、音符密集的音乐片断,常见于李斯特或拉威尔的作品)。这两种技巧的结合能创造更多的演奏可能性,使钢琴演奏技巧具备更宽的视野。

基本演奏技巧练习的不同注意事项

1.紧张肌肉状态的放松练习

我们的上肢骨骼轻巧,肌肉多,肌型小而细长,所以运动很灵活。上肢肌肉组和关节不同状态的运用,是决定演奏音色的关键。关节分为固定与非固定状态,肌肉的状态有紧张与松弛。其中,肌肉的控制相对更难。

钢琴演奏者经常会遇到一个问题,就是无法使上肢某部分紧张的肌肉快速放松,从而导致音色大打折扣。这个问题比较复杂,需要进行长时间的有效放松练习才能解决。

我们首先需要建立放松目标,尝试坐着在一分钟内做到全身放松,尤其是头部、肩膀和手臂。通过笔者亲身实验证明,进行延长十二次的呼气可以更快地进行全身放松。此外,放松的练习方式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运动型,如瑜伽、太极等;另一种是非运动型,如灯光打坐法、听音乐片段等。目前,世界上有很多著名的放松练习方法,如“雅各布森(Jacobson)方法”“林德曼(Lindeman)技巧”“亚历山大(Alexander)技巧”等,可搜寻不同相关资料进行自我练习。

在达到首个放松目标后,可继续进行更深入的阶段练习——更快做到全身放松、特定局部肌肉快速放松。

2.固定、非固定关节状态的注意事项

固定关节的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纯粹的固定关节,不作任何变化。第二种是固定关节后还需作力量的变化。

第一种固定方式有以下两种情况:

(1)关节上方肌肉的固定。比如在用纯手指力量演奏巴洛克时期音乐时,肩膀、肘部、手腕就处于这样的状态,这些部位上方的肌肉起到了固定关节的作用。

(2)关节下方肌肉的固定。这可以将来自关节上方部位的动作得到完全的转移。比如,在用小臂力量弹奏跳音时,手腕和指关节就处于这样的状态。

在触键时,不同关节的放松和固定既可以先后出现,也可以同时完成。这取决于我们需要什么样的音色,运用什么样的触键。比如,用手臂力量演奏legato(连奏),触键时手臂是完全放松的,依靠它自身的重量滑落,手腕关节非固定,但在保持声音按键至下一个音时,关节突然固定并产生一定力量变化。又比如,用手部力量弹奏非连音,手臂和肘部是轻微固定住的,为的是抵消它们的自身重量,使声音比较轻柔。而手指为了传递完整的手部动作,也是轻微固定的,只有腕部是完全松弛的,因为它需要依靠自身重量做一些滑落的动作。

因此,在作日常演奏练习时,我们可以尝试关节完全放松触键,也可以尝试关节不同强度固定的触键。结合听觉、经过思考所得来的组合变化定能使音色变得更为丰富。

演奏者还必须注意的是,长时间地固定会导致肌肉和关节过于疲劳。因此,要懂得调节:

(1)按照生理节构将紧张正确分布到特定肌肉组,而不是大范围的。

(2)不要将紧张或固定的强度调至高于所需的状态。

(3)紧张过后要马上调整放松。尽可能用短时间的紧张去代替长时间的固定,这样我们可以演奏得更有弹性。

3.触键力度的层次练习

如上文所述,触键的动作分为两部分——向下触键、按键。我们都知道,触键的速度是影响音色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更好地把控触键速度,应该更清晰地了解钢琴发声原理和琴键发音点。在向下触键前,我们可以先将脑海中的画面感与听觉想象联系在一起——想象小锤子敲弦的速度、重量,以及敲击时所产生的声音效果。这个方法会对之后手指的触键动作产生较大影响。那么,琴键的发音点在哪里?我们可以做个实验,选择任何一个琴键,用某个手指贴着键面轻轻地、慢慢地往下按,在按键的过程中会感受到一点儿轻微的阻力,这时不要发出琴声继续克服阻力慢慢把琴键按到键底。这股阻力所产生的琴键位置就是琴声的发音点,如果将手指的能量集中在这个发音点上,就能更好地控制琴的音色。

此外,在触键时,有三种力度的使用都能起到各自的作用,它们是:

(1)演奏者身体不同部位的肌肉所产生的力量。

(2)演奏者身体不同部位的重量。

(3)演奏者身体不同部位所能产生的冲力。

按键保留声音时,主要使用第一种力度。在触键弹奏某种音色时,需要提前清楚自己将使用哪一种相应触键力度。譬如手指演奏断奏音时,触键使用第一种力度;运用手臂力量深度触键演奏富有表情的歌唱音时,常使用第二种力度;运用小臂力量演奏跳音时,使用第三种力度;而我们转动肩膀弹奏一些短促有力的和弦时,不仅触键时使用第三种力度,按键也是。把耳朵的听觉与身体肌肉的感受结合在一起,是练习触键力度的必要条件。

4.基本音色的练习方法

我们在做触键动作时,可以从不同的身体部位发力。不同部位的力量运用决定了触键及音乐表现力的特征。一般可以将上肢分为四种不同力度:手指、手、小臂和手臂。下面来分析不同音色的力度使用及练习方法:

(1)演奏连奏(legato)

在练习连奏时,要注意尽可能减少音与音之间的间歇,也要防止音弹奏得过于拖沓,即一个音还在发声,另一个音已经按键下去。要弹奏出完美的连奏,有两个必要条件,一是不要将连奏的音用同样的音量去演奏,要注意设计声音的丰富层次。二是注意掌握每个音保持时间的分寸,即手指触键发声后时间上尽可能少离开键盘,直到下一个音不知不觉发声。

弹连奏时需注意手部的发力,手腕呈非固定状态,要有弹性。首先,手腕将手部悬挂在空中,直到依靠手部自身力量落至键盘触键,随后腕部向下依靠指关节支撑整个手部的力量,手指触键后不离开键盘,而是靠自身反弹“拉向”(力量转移至)另外一个准备触键的手指。手指力量转移时,由腕部进行向左或向右转动的动作。右手从拇指到五指方向弹奏legato时,腕部进行向右、从下往上地轻微转动,五指向拇指方向演奏时腕部动作则向左。左手从拇指到五指方向演奏连奏时,腕部进行向左、从下往上地轻微转动,五指向拇指方向演奏时腕部动作向右。

当演奏带有抒情特征的legato时(多见于浪漫时期作品),肩膀、肘关节、腕关节和指关节都要靠自身力量滑落触键。随后按键时肩膀、肘部通过自身力量撑起,手腕依靠反弹力撑住,指关节呈固定状态,支撑点在肩膀和指关节处。当从一个音连奏到下一个音时,要注意肩部和肘部的向左或向右转动。如果演奏较轻的抒情连奏部分,需要有意识地减少手臂自身的重量。

(2)演奏跳音(staccato)

跳音的种类较多,但每种跳音的用力和练习方法都不同,演奏方法是根据不同音色需求而改变的。

a.普通跳音。弹奏时手指部分发力,指关节的肌肉呈积极主动的状态。固定手腕和肘部关节,肩膀成为支撑点。注意触键短促,触键时手臂肌肉要短暂收紧。

b.具有冲力特征的着重跳音(marcatostaccato)。主要依靠上肢手部肌肉发力。固定肘部关节,手腕是非固定状态,注意有弹性。首先,手腕将手部悬挂在空中,直到依靠手部自身力量落至键盘触键,随后腕部向下依靠指关节支撑整个手部的力量反弹,腕部向上迅速自然抬手。

注意这种跳音的触键要快、精确 ,之后反弹抬手的速度也要求更迅速。触键时需要依靠小臂的冲力来使用更多的力量,意味着小臂肌肉需做更强的收紧动作。

c.具有拨弦特征的短跳音(staccatissimo)。注意演奏时用小臂发力带动手部演奏,触键时肩膀呈固定状态,肘部关节具备冲力,腕关节是固定状态。在手指触键后起跳时,只有小臂起到了反弹的作用,剩下关节部位都是固定的,当手回落时,小臂要马上调整放松。

d.具有奔放特征的跳音(音符上标有“▼”)。演奏时用手臂带动手部触键,触键的速度要快,冲力由手臂重量的加速而成,注意肩膀是支撑点,手指离键非常快。

(3)轻盈 (leggiero)

注意上肢手指部分发力,指关节的肌肉呈积极主动的状态。固定手腕和肘部关节,手臂状态轻松,肩膀成为支撑点,将肘部和手腕融合在一起,指尖用点状的颗粒性触键。

演奏渐强的轻巧片段时,上半身一般会向前倾而产生压力,这时手腕和小臂要呈向上倾斜的状态,手指运动才不会粘连。

(4)强烈的顿音(martellato)

注意触键时由整个手臂带动手部弹奏。触键前肩关节、肘关节、手腕、指关节已互相固定住了,触键的那一瞬间,关节都是紧张的状态。琴键按下去的时候,关节是没有反弹力向上或向下的,需强烈撑住,随后再固定所有的关节手臂朝上抬起,调节肌肉放松。

(5)演奏颤音

颤音的演奏必须是快速、均匀、有表情的。虽然我们可以根据自己手指的长短情况调整颤音指法,但最好还是学会用任意两个手指弹奏颤音。

a.快速重复的颗粒性颤音(常见于巴洛克、古典时期的钢琴作品)。手指指尖抓好,手部肌肉发力。手要快速轻微左右晃动,类似颤抖的动作。可以尝试将小臂从手腕至肘部往下倾斜,这样或许演奏起来更方便些。

b.带有重复颤抖冲力的颤音(常见于浪漫主义时期的钢琴作品)。注意演奏时用小臂发力并带动手部演奏,触键时固定肩膀,肘部关节具备冲力,手部摇晃的动作幅较大。在演奏此类颤音时,一定要双腿扎实着地,坐得稳固。

结 语

钢琴演奏技巧虽说艰深,但所有的困难技巧都是可以通过简单的方法去避免和解决的,这就需要演奏者的脑海里拥有非常清晰的演奏技巧概念和一套主要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

清晰演奏技巧概念的形成需从基础开始钻研——钢琴的发声原理、演奏坐姿、手和手臂的关节肌肉组运用、手臂大动作与手指触键精细动作剖析、演奏技巧与音色的联系,等等。

一旦概念清晰,演奏者在练习中就会结合音乐听觉主动观察自身的演奏动作细节,这样就可以发现并独立解决自身存在的演奏技术问题。

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学习不同学派的演奏技巧理念对于钢琴演奏者来说很重要。现今,国内出版了诸多相关钢琴演奏技巧的优秀书籍,如西蒙·伯恩斯坦所著的《钢琴演奏运动原理》、赵晓生所著的《钢琴演奏之道》、约瑟夫·迦特所著的《钢琴演奏技巧》、卡尔·莱默尔所著的《现代钢琴演奏技巧》等,都值得钢琴学习者阅读。当遭遇演奏技术瓶颈时,寻找并练习从不同视角出发却“殊途同归”的演奏方法,可以尽快帮助我们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去突破。

猜你喜欢
触键琴键手部
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的皮瓣选择
钢琴触键技术对于音乐表现的意义探究
给你的信
钢琴演奏中触键与音色的关系研究
光影协奏曲
钢琴指套
手部烧伤整形患者的术后人性化护理
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
早期切削痂植皮应用于手部深度烧伤中的效果
黑白琴键上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