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皇后』终谢幕世间再无『圣洁神』
——回眸歌唱大师卡芭耶艺术人生的启示

2018-01-24 03:19
歌唱艺术 2018年12期
关键词:卡拉斯女高音歌者

何 静

2018年10月6日,世界著名女高音、素有“歌剧皇后”之称的蒙特塞拉特·卡芭耶(Montserrat Caballe)驾鹤西去,朋友们纷纷以各种形式悼念这位传奇歌唱家。获悉这个消息的时候,我正在外地出席婚礼,悲喜交加中竟一时语塞,泪眼婆娑。天堂虽是每个人最后的归宿,但我还是不愿带着遗憾与这位除“歌剧女神”玛丽亚·卡拉斯外我最喜爱的声乐大师告别。遗憾在于,大师20世纪80年代唯一一次来华演出时,我尚在童年;长大后,她却早已隐退“江湖”。我们虽生活在同一时代,却相差近半个世纪,未能有幸亲耳聆听大师巅峰时期完美的声线,而这些遗憾,终将因其离去,成为永远无法弥补的遗憾。

天才岂是天赋异禀

提到卡芭耶,我们会自然地联想到她宽广的音域、流畅的声线、富有质感的华丽音色,她无懈可击的声音控制和炉火纯青的声音技巧,可以胜任任何曲目,她对声音细节的处理十分精湛。歌唱艺术是以人声作为表达手段来表现人的“七情”(喜、怒、惊、恐、悲、思、忧),而卡芭耶可以轻松驾驭极具感染力的长乐句中音色的细腻变化,这是检验一位歌者歌唱和音乐感知能力的重要标准。多年来,国内外众多卡芭耶的“忠粉”们都痴迷于她在高音区的弱声演唱,她的“高弱”演唱可谓前无古人,是否后无来者,待看明朝。比如歌剧《图兰朵》中柳儿的咏叹调《主人,请听我说!》中的最后一个小字二组的降b,她可以从ppp唱到fff再唱到p,而且以超长的时值来完成。这种力度变化和气息控制,令人叹为观止、摄人心魄。所有歌者都知道“高弱”的演唱是怎样一种艰深的技巧,那是需要经年累月枯燥的训练才可以做到的肌肉协调运动。卡芭耶在跟随老师学习声乐的最初八个月,只做跑步和游泳等与呼吸相关的体能训练。这位老师的学生,有的放弃,有的敬而远之,只有卡芭耶坚持了下来,这种执拗的坚持造就了她日后举世无双的“高弱”绝技。

这让我想到,我们所处的时代喜欢称在某方面卓有成就的人为“天才”;可是我认为所谓的天才,就是他在成功以前,克服了重重苦难,付出了很多常人无法想象的努力。世界上本没有天才,只是努力得多了,才产生了天才。天才是“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歌唱家需要的是“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的功力。声乐艺术中追求细节、勇往直前的精神,追根溯源是一种文艺复兴的精神,那是一种安于寂寞的孤独。唯有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凄凉的人才,会最终看见希望的曙光。

卡芭耶毕业后在歌剧院里默默无闻地唱了11年,这期间她积累了大量的剧目和实践经验。虽然工作异常辛苦,可是她依旧在演出间歇,挤出时间去观摩同时代优秀大师的演唱,从中汲取养分。就这样,无论在巴塞尔歌剧院还是在不莱梅歌剧院,始终不愠不火的卡芭耶终于在自己32岁那年迎来转机——她有幸获得临时顶替玛丽莲·霍恩登台演唱的机会,一夜成名。反观当下,有相当数量的习歌者,无论是求学路上的学生还是有了一定名气的所谓“名师”,在没有踏实做好案头工作的情况下,便盲目拔高、演唱高难度曲目,甚至搞不清楚演唱咏叹调的剧情便上台飙高音,在他们的眼里,高音即为艺术,急功近利、拔苗助长,缺少了追求细节、甘于寂寞的精神。因而,当今再难出真正的艺术大师也就变得不足为奇了。

豁达性格为终身成就奠基

与许多名家一样,卡芭耶的成功属于典型的“鸡窝飞出金凤凰”的励志故事。1933年4月12日,她出生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一个非常贫穷的家庭,但是父母的勤劳与乐观感染和鼓励着这个家庭中的每个成员。父母担心卡芭耶早夭,所以给原本叫玛丽亚的她,取了一座修道院的名字——蒙特塞拉特,这是一座建于11世纪、承载着加泰罗尼亚民族的精神寄托的修道院。而日后,她的艺术成就也让她成了这个民族文化领域中至高无上的精神标签。卡芭耶拥有西班牙“最高公民”荣誉,在1987年巴塞罗那获得奥运会举办权之后,她被市长任命为奥运会主题歌的演唱者便是明证。在卡芭耶的纪录片中曾描述:父亲很喜欢大海,常带她们兄妹到海边散步,父亲说:“有一天我们会出海,会去美国,航行过这片海洋……”每次卡芭耶横渡海洋,想起父亲的话语,都会感动不已。因为贫穷,卡芭耶全家经常因为交不起房租而被房主赶到广场的长椅上过夜,父亲便会说,“感谢我们面临的处境,让我们有幸欣赏到日出和日落”。不难看出,这是怎样的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才会让这个贫苦的家庭继续有尊严并带着梦想而生活。

在这样贫苦而又乐观积极的环境中成长,造就了卡芭耶豁达开朗、勤奋执着的性格,让她成名后更懂得珍惜,她的歌声里有着更接地气、更亲民的灵魂。在20世纪“十大女高音”中,卡芭耶算是最亲民的一个了,她乐于提携新人,比如卡芭耶对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卡雷拉斯的提携,为他日后进入“世界三大男高音”的行列功不可没。她不拘一格,与“皇后乐队”的主唱弗莱迪·摩克瑞(Freddie Mercury)合作演唱奥运会歌曲。成名后,她一直致力于慈善事业,为了儿童、为了所有需要帮助的人,常常以不为人知的低调方式做公益演出,不作秀、不张扬,做到了不仅用歌声来温暖和抚慰人的心灵,也用精神和物质上的给予提供帮助。这些都是作为一个大歌唱家给后辈的最好示范。

创新保持艺术生命

“跨界”,在当今歌唱领域已不陌生,但20世纪80年代却还是一件非常新鲜的具有特立独行意义的事情。“跨界”的本质是整合、融合,作为世界著名的“十大女高音”之一,卡芭耶已经在古典音乐市场上有了常人无法企及的地位,但是不想墨守成规的她,力排众议地接受了摇滚歌手、“皇后乐队”主唱弗莱迪·摩克瑞的合作邀请,演唱了奥运会历史上最成功的主题歌之一——《巴塞罗那》,两种不同声线、不同的演唱风格,古典与流行的结合,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让无数歌迷陶醉。弗莱迪曾在采访中诉说他与自己最敬仰的古典声乐大师卡芭耶会面的场景:“我只是想写一首歌或者一首二重唱,但是她(卡芭耶)说,‘只有一首?你确定只有一首’?我说,‘看着办吧,如果你喜欢我的音乐’。卡芭耶又问,‘一张摇滚专辑会有几首歌’?我说,‘十首’。她说,‘哦,那我们就来做十首歌吧’。”于是,这两位在各自领域都卓有成就的艺术家创作出了这样一张与主打歌同名的专辑《巴塞罗那》,从此,看上去似乎泾渭分明的摇滚和歌剧艺术变得亲密、和谐,而且更加令人痴迷,直到如今。正如严伯钧所言,“艺术的核心不是那些复杂的技巧、高超的技法,而是新的表达方式。所谓艺术,就是伟大的艺术家不断突破旧的表达方式,用新的表达方式表达心中所想,这就是艺术”。在当今这个时代,前辈留给我们可以创新的空间实在太少了,想创新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掌握时代最需要的艺术精神,打造属于这个时代的精品艺术,并且不复制、不粘贴,这是十分难得的。

提到卡芭耶在创新领域的建树,我们可以用二元论的方法去比较同一时代、比她大十岁的另一位大师——玛丽亚·卡拉斯。相比之下,卡拉斯在表演的创新上似乎走得更坚定、彻底。卡拉斯之伟大,是她第一次用戏剧的形式诠释了歌剧本身,她不仅将自己的声音“揉碎”服务于音乐,还要求自己的一招一式、一颦一笑都在戏剧中,她改变了以前人们对歌剧表演的固有模式,将表演与歌唱完美结合。卡拉斯在对歌剧人物性格的诠释上是无人能及的,她的舞台形象和形体表演都为后人树立了一个可望而不可即的艺术高度。而卡芭耶相较于卡拉斯来说,技术上更加炉火纯青,她的音质、音色好到让人沉醉,但由于身材的原因,她的舞台形象显得内敛、含蓄。说实话,处在卡拉斯光环下的同时代女高音,既荣幸又不幸,因为卡拉斯塑造的歌剧角色已经被奉为经典,所以后辈演唱时需要极大的挑战和勇气。继卡拉斯版、萨瑟兰版《诺尔玛》之后,应该说卡芭耶版《诺尔玛》从声音上完全接住了卡拉斯退出歌剧舞台给后人留下的遗憾,而她的演唱也得到过卡拉斯本人的赞赏和肯定。

声乐演唱与身材

人类的嗓音是世界上最美妙的乐器,但是我们的声带毕竟是肉做的,非常宝贵,一旦损坏就难以恢复。因而,一名优秀的歌者必须保护好自己的嗓音,才能延长艺术生命。“歌剧女神”卡拉斯年轻时唱了很多作品,从女中音唱到戏剧女高音、花腔女高音,有人评说她“倒嗓”很快,除了过度用嗓以外,还与她短时期内为呈现更好的舞台形象过度减肥有关。

舞台上的卡芭耶,身材确实显得过于庞大,这壮硕的身材也使她罹患各种疾病。长期以来,卡芭耶在与多种疾病进行着抗争。而“美声”歌者有时进入有一个误区,认为“块头”越大,共鸣腔体越大,音量也会增大;所以很多“美声”歌者并不在乎自己的身材,甚至有意增肥。久而久之,因为肥胖导致了许多疾病,这些做法值得进一步商榷。

当今苛刻的观众们对歌剧舞台上的表演,已不仅仅满足于完美的声音技巧和华丽的音色,他们还希望听到和看到更加符合剧情的、令人信服的外在形象,比如体弱多病的薇奥列塔、咪咪,风情万种的卡门,而不是看上去肥硕而臃肿笨拙的咪咪和卡门。因而,我不主张过度减肥,但也绝不支持为了使声音更加底气十足而刻意增肥。真正的好声音其实依靠的是好的训练方法。作为歌者,无论是歌剧演员面对高强度的演出日程,还是声乐教师无休止的演唱示范,都需要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否则一切都将是空谈。

“头牌”女高音的婚姻魔咒

自古及今,女性的地位都很尴尬,很难受到平等对待,想要获得同样的成就,可能女性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纵观音乐史,我们会发现一个惊人的秘密,那就是在国际舞台上成功的女性大多婚姻不幸或者奉行独身主义,这就像一个魔咒。随着20世纪60年代“第二次女权主义运动”的兴起,女性意识逐渐觉醒,女性艺术家在艺术领域中对话语权的诉求逐渐增强,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打破这个魔咒,卡芭耶就是其中之一。相较于只有卓尔不群的事业相伴的玛丽亚·卡拉斯,卡芭耶的艺术人生显得更加完整和充满温暖,她的爱人是当年和她一起排演歌剧《蝴蝶夫人》时扮演平克尔顿的男高音贝纳贝·马提,他们因戏生情、喜结连理。她可能是这个世界上唯一一个和平克尔顿相伴终生的“蝴蝶夫人”,他们的幸福和融洽,让卡芭耶的艺术生涯非常顺畅,甚至80多岁仍在登台献唱。这又让我想起同样婚姻幸福的花腔女高音萨瑟兰和她的爱人——指挥家波宁吉,他们都是20世纪歌剧史上令人艳羡的音乐伉俪。

纵观卡芭耶的一生,我们可以从她的人生履历、演唱、性格、婚姻、健康等各个角度找到她成功的答案和一些给后人的启示。如今,斯人已去,希望我们能够在“歌剧皇后”卡芭耶传奇的一生中找到继续前进的动力。最后,让我们为无数歌迷敬仰和爱戴的“歌剧皇后”卡芭耶大师默哀。

猜你喜欢
卡拉斯女高音歌者
遥远和她女高音独唱
长空万里
——为女高音而作
爱心夜曲 (女高音独唱)
祖国,我是你的一首歌
草原歌者的大爱情怀
蒙古族青年长调歌者——都兰
卡拉斯,为什么是20世纪的歌剧女神?
歌者和履痕
纪念卡拉斯,是纪念一种精神——听黄英致敬卡拉斯音乐会
黑暗中的歌者——试析《寻找小糖人》的叙事技巧和情感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