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关爱变成溺爱,越爱越心寒

2018-01-24 04:59豆子
至爱 2018年6期
关键词:小侄女三观家长

文|豆子

法国教育家卢梭曾经说过:“你知道运用什么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为不幸的人吗?这个方法就是对他百依百顺。”

过年回到老家,我看到舅舅家读初中的小侄女一直在拿着手机打游戏。到了吃饭的时候,爷爷奶奶喊孩子吃饭,反复催促好几遍,孩子都无动于衷,说:“不饿,不想吃!”

大家吃完饭没多久,孩子拿着手机慢吞吞走进厨房。老人家仿似习以为常,一边念叨“这会儿终于知道饿了”,一边走进厨房给孩子准备食物。当丰富又营养均衡的可口饭菜捧到孩子面前时,小侄女一脸的不高兴:“我都说过几次了,我不喜欢吃葱,怎么每次都记不住!”小侄女的奶奶笑呵呵地看着我说:“哎呀,真是个孩子。”

前段时间去看电影,遇到几个孩子在看电影的过程中一直踢前排座椅,甚至大呼小叫、跑来跑去,造成很多观众无法安心观影。反复几次后,前排的许多观众都频频回头。其中有一位年轻的小姑娘终于忍不住轻声客气提醒孩子的妈妈稍加管束,结果得到的回答却是:“他们还小,不懂事,请大家不要和孩子一般计较。”这位妈妈的回答让我忍不住侧 目。

现在的孩子与二三十年前的孩子相比,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无论是物质生活方面还是精神生活方面都有天差地别的变化。现在家庭独生子女较多,很多孩子都是被家长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虽然现在的家长从知识层面上更知道溺爱孩子的坏处,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往往难以自持。父母关爱自己的孩子是情理之中的,关键要看怎么去爱。人人都想孩子生活幸福,无忧无虑,然而一味的特殊待遇,无理由袒护,这不仅不是爱,反而可能对孩子产生许多不良后果。当关爱变成溺爱,越爱越让人心寒。

过于依赖

被溺爱的孩子在遇到问题时会习惯于依赖他人,从而使自己欠缺了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父母的过度关爱,让一些本来是自己应该能做的事情也习惯性地推诿他人,不愿面对。长此以往,孩子会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手脚也不能得到适度锻炼,做起事情来容易虎头蛇尾、笨手笨脚。试想,这样的孩子今后走入社会,如何去适应社会的要求?又怎么在社会上立足呢?

过于自私

被溺爱的孩子在考虑问题时容易忽略他人,不会顾及别人的感受,过于自私。孩子如果长期生活在“被溺爱”的氛围中,他们往往形成以自我为中心,遇事随心所欲,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任性。如果一切事情都以满足自己为前提,这样的孩子今后走向社会,可能会产生心理障碍,很难与人和睦相处。家是一个小社会,社会是一个大家庭。在你的小家中,可能父母会以孩子为中心,一切为了孩子。可是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你只是数以万计中的一位,不可能所有人做事情都以你为出发点。过度自我或自私的孩子步入社会后的发展轨迹,往往也不是通常家长所乐见的。

畸形的“三观”

被溺爱的孩子很难形成正确的“三观”,这里的“三观”是被大多数人所认知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孩子如果被父母过分宠爱,他们总会感觉自己还未长大,是小孩子。犯错误了,也会习惯性地想让别人去原谅自己、迁就自己。一个人如果总是披着“小孩子”的外衣为人处世,可能就会行为放纵、恣意妄为,甚至即使自己犯了非常严重的错误,也学不会成年人的反省与担当。这样的“孩子”往往容不得他人的批评与指责。通常他们的心理素质及承受能力也非常低,经不起一丁点儿的挫折和困难。这样的孩子今后走向社会,如果在工作和学习中稍有不顺,他们就可能会表现得脾气暴躁、无法沟通,有时可能还会有不理智的行为。

公益纪实电影《罪爱》,就是以当今社会家长对孩子溺爱现象为题材的,剧本取材在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朱堂镇发生的真实故事。《罪爱》主人公是一位来自农村的23岁英俊小伙儿,名叫杨锁。他在父母的溺爱下逐渐变得性格扭曲,极其懒惰,从而失去了生存能力。在父母先后去世后开始流浪,整日以乞讨为生。在一场严寒的暴风雪中,懒惰成性的杨锁被活活冻死在家中。“讨到一顿饱饭后,他就一直睡,有时能睡一两天。饿到难以承受的时候,他再出门讨饭吃。”当地的村民回忆说,“那么大的人了,你给他饭吃,他都想让你给他喂到嘴里。”追根溯源,正是因为杨锁父母的过度溺爱,让一个聪明的孩子变成了“天下第一懒人”,最终早早地离开了人世。

不要给所谓的“特殊待遇”,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并不应该高人一等。孩子犯了错,也不应一味指责或袒护,告诉孩子错在哪里,从小养成知错就改,明辨是非的能力。“孩子还小”,不是纵容其犯错误的理由,也不应该是父母逃避教育、约束等责任的理由。家长应培养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用正确的爱的方式去影响和教育孩子。疼惜而不溺爱,爱而不过分,要爱得明智、爱得理智。

温室里的花朵终难经历风雨。不经历风雨、不见过世面又何谈本领与才干。优胜劣汰不仅仅是达尔文进化论的一个基本论点,也是人伦社会中的生存守则。不要因为溺爱而让你的孩子早早被社会淘汰。

猜你喜欢
小侄女三观家长
你的三观,我很喜欢
你的三观,我很喜欢
压岁钱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倒车,请注意
五毛钱的“三观”
对象
请告诉女儿,三观不合的人不能嫁
不要洗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