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青年教师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

2018-01-24 16:15
山西青年 2018年19期
关键词:有恒健康状况高校教师

田 花

(郑州科技学院,河南 郑州 450064)

一、引言

各种社会调查及研究表明,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各种生理心理症状、人际关系问题以及心理枯竭等症状。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是教师在外界环境压力与自身内在素质相互作用的一个结果。心理学研究表明,社会生活中压力是普遍存在的,而人们对于压力的感知、评估以及应对方式却因人而异,主要取决于个体的生活状况、核心目标与特定需求之间的关系,应对需要的能力,以及对能力的自我评价等等。这个过程明显带有个体的人格色彩。因此,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压力、应对方式和教师本人的人格特征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压力是引发高校教师各种心理问题的直接原因,应对方式是影响心理健康水平的中介因素,而高校教师的个性特征是决定其心理健康的关键因素。

目前有关高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改善教师职业环境以减缓压力,从而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另外,忽略了对民办高校教师这个群体的关注。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民办高等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民办高校在教育及管理体制等方面与公办高校还存在诸多差异,这些差异将带给民办高校教师更大的压力。因此,本研究旨在了解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重点探索影响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关键人格特征,以期为民办高校教师改善自身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合理化建议。

二、研究方法

选取郑州市四所民办高校35岁以下青年教师为研究对象,回收有效问卷272份,其中男性149人,女性123人。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16PF)分别测评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和人格特征。

三、结果和分析

(一)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状况

与全国常模相比,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的九个因子分都显著更高。SCL-90评分符合阳性筛选标准的达到9.9%,其中得分较高的项目为焦虑和抑郁症状。结果显示民办高校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比较男女教师差异显示女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更低。

(二)民办高校青年教师人格特征

1、民办高校青年教师人格特征分布

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在乐群性、恃强性、兴奋性、敢为性、世故性、忧虑性、紧张性维度上呈中高分分布,在聪慧性、稳定性、有恒性、敏感性、怀疑性、实验性、独立性、自律性维度上则呈中低分分布,而在实验性维度上,男教师没有得分高者,自律性维度中,女教师没有得分高者。

2、民办高校青年教师人格特征与全国成人常模比较

与全国成人男女常模进行比较,男教师表现为高乐群性、高恃强性、高兴奋性、高敢为性、高世故性、高忧虑性、高紧张性和低聪慧性、低稳定性、低有恒性、低敏感性、低怀疑性、低实验性、低独立性、低自律性。女教师表现为高乐群性、高恃强性、高兴奋性、高敢为性、高幻想性、高世故性、高紧张性、低聪慧性、低稳定性、低有恒性、低敏感性、低怀疑性、低实验性、低独立性、低自律性。

3、男女青年教师人格特征比较

对男女教师人格的比较发现,女教师在恃强性、敢为性、独立性方面都要显著高于男教师,而在有恒性、自律性、紧张性方面显著低于男教师。

(三)民办高校青年教师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1、不同心理健康水平的个体间的个性差异

按照SCL-90总分是否超过160分分为高分组和低分组,比较两组的人格差异。结果显示高分组在聪慧性、兴奋性、有恒性和自律性因子的得分都低于低分组,而世故性、忧虑性和紧张性因子得分高于低分组。

2、16PF各因子得分与SCL-90总分及各因子得分的相关

对被试的SCL-90总分及各因子得分与16PF各因子得分进行相关检测。结果表明,16PF人格因子与SCL-90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存在显著相关。其中SCL-90总分与各因子分越高,聪慧性、兴奋性、有恒性、自律性越低,忧虑性、紧张性越高。

3、16PF各因子与SCL-90总分及各因子的回归分析

以SCL-90总分为因变量,以16PF各人格因子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兴奋性、有恒性和聪慧性对总分起到负向作用,紧张性和稳定性起到正向作用,他们对总分的联合解释率为25.2%。

四、讨论

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的总体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主要的心理问题表现为焦虑和抑郁等情绪障碍,女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稍低于男教师。

民办高校青年教师既表现出高校教师的一般性特征,也有适应民办高校教育及管理体制的特殊特征。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的有恒性较全国常模低,反映了民办高校青年教师队伍的不稳定性,同时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又表现出较高的恃强性和敢为性,这就能够解释民办高校青年教师队伍的不稳定性。民办高校青年教师表现出低独立性、高乐群性和低怀疑性,反映了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具有更强的合作意识,这也是由于民办高校发展资源较少,教师们只有通过加强合作才能获得提高。民办高校青年教师表现出低敏感性、高世故性和低实验性,反映了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处事老练,务实,适应环境能力较强,这是由于青年教师要克服初到学校的种种不适,迅速的适应民办高校不一样的管理体制。民办高校青年教师表现出低自律性、高紧张性、低稳定性和高兴奋性,反映了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存在比较明显的情绪困扰,这种情绪的不稳定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正常的思维及学习能力,表现出较低的聪慧性。尽管如此,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务实的工作态度、敢作敢为的魄力、以及较强的团结合作意识,足以克服聪慧性上的不足,保证教师职业的顺利发展。有关高校教师的聪慧性特征,何少颖研究发现高校教师的聪慧性高于全国常模,李建芹研究发现高校教师的聪慧性与全国常模并没有显著差异,而殷忠勇研究发现高校教师的聪慧性低于全国常模。这个现象至少说明聪慧性并不是区分高校教师和一般人群的主要人格特征,高校教师不一定非要具备过人的学识和非凡的学习能力,其他的良好个性特征也是高校教师得以顺利发展的保证。不同性别的民办高校青年教师表现出较明显的人格差异。女教师比男教师表现的更为积极、果敢和独立,男教师则更加平和、自制和稳定。说明民办高校对女教师的影响要大于男教师,使女教师表现出更加积极主动的意识。

分析民办高校青年教师人格特征对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发现情绪类人格特征对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最显著,而聪慧性的影响相对较小。尤其是兴奋性,兴奋性越高,教师越能保持较高的情绪状态,精神饱满、热情,对工作、生活投入更多的感情,更容易缓解各种负面情绪,维持较好的心理健康状况。可能由于民办高校起步较晚,学校的在岗教师大多都是讲师及以下,科研质量不高,学术氛围不够,教师工作的重心都放在教学工作上。而要想把课讲好,不光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专业修养,更要具备热情的工作态度,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强烈的情绪渲染能力。因此,培养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外向型性格特征,有助于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而本研究中发现的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并没有表现出较高的聪慧性,说明心理健康水平的维护,不在于事业发展有多高,专业成就有多好,而在于能否保持积极正向的情绪,保证心态的平衡。

五、建议和对策

首先,民办高校青年教师要不断完善和升华自己的人格。民办高校青年教师要努力培养自己外向型性格特点,加强与外界的交流与沟通,树立团结合作的意识,不断丰富自己的情绪情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另外,磨练心性,学会包容和忍耐,增加对环境的适应性。同时,不断加强自身内在修养,锻炼理性客观的思维方式,培养知足常乐的心态,增强自我管理能力,维护自己的身心平衡。

其次,民办高校青年教师要学会掌握情绪管理的方法和技巧。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的主要心理问题就是情绪障碍,事实上负面情绪是各种应激事件的最直接反应,因此,处理好负面情绪有助于排除干扰,更加客观有效地解决问题。因此,青年教师应该学会和掌握有关情绪管理的知识和技巧。首先认识情绪,了解情绪的产生,树立理性的价值观念,掌握情绪管理的方法,学会合理地释放和缓解不良情绪,维护情绪的平衡状态。

最后,民办高校可改善教学及管理环境,提高青年教师的个人发展。比如,民办高校可以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改善教师待遇,为青年教师多提供培训和继续学习的机会,增加对青年教师的科研工作的指导和投入,促进青年教师的职业成长。另外,在工作之余,定期组织一些有关教师身心健康的讲座或活动,帮助教师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猜你喜欢
有恒健康状况高校教师
昆明市大学生口腔健康状况调查
论高校教师的法治素养培育
谈谈高校教师的教学学术
《学有恒艺无涯》
基于主观幸福感的高校教师工作绩效提升策略
垃圾分类 贵在有恒
政贵有恒——为政应有“恒心”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中小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下降”问题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