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边疆民族地区高校开展大学生党性教育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以昆明医科大学为例

2018-01-24 16:15王贵义高艳香徐卫琼
山西青年 2018年19期
关键词:边疆民族党性党组织

王贵义 高艳香 徐卫琼

(1.昆明医科大学党委组织部,云南 昆明 650500; 2.昆明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至今,一直非常重视党员的党性教育,“党性教育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工程,是保持党的纯洁性的必要条件”①。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2014-2018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中明确提出要“把增强党性作为第一任务”②。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中说到;“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③。新一代的大学生党员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的新生力量,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的中坚力量,在青年大学生中广泛开展党性教育,不断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促使广大学生在学习、工作等各方面自觉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是每个党务工作者,每个基层党组织需践行的课题之一。

为了解和分析新形势下边疆民族地区医科大学开展大学生党性教育的现况,加强对边疆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进行党性教育,课题组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昆明医科大学呈贡校区学生中,随机选取班级发放自行设计问卷进行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750份,有效回收问卷694份,有效应答率为92.53%。结合云南省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立项重点项目《“党支部+”打造健康宣教志愿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开展健康宣教志愿服务活动效果评价,对公共卫生学院4个专业,4个年级,11个班级的586名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有效问卷回收率为100%,资料编码后采用SPSS软件包进行整理、统计分析。结合工作实际,在大学生中随机开展一定的个别访谈。分析研究新形势下边疆民族地区高校开展大学生党性教育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边疆民族地区高校开展大学生党性教育建设的新思路、新方法。

一、新形势下边疆民族地区高校开展大学生党性教育现状

总的来说边疆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开展党性教育情况普遍较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边疆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对党性的评价情况较好

大部分同学(超过85%)对自身党性评价好,绝大部分同学(超过95%)对信仰马克思主义持肯定的态度,大部分同学对党性的内涵有较为正确的认识。

(二)边疆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对党组织开展党性教育的评价情况较好

绝大部分同学(超过95%)认为开展党性教育很有必要。大部分同学认为党组织对党性教育很重视,对党组织开展党性教育的形式、效果等评价好。超过90%的同学认为参加过的党性教育有较强的教育意义,认为较有收获。同学认为受到党性教育最多的形式是党课教育或理论学习、志愿服务或实践活动。

(三)边疆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对开展党性教育的知识、态度、行为较好

大部分同学(接近90%)对参加党性教育有较强的自觉意识,认真愿意参加党组织开展的党性教育。多数同学(67%-80%以上)自身能主动学习党性教育相关知识,对党的基本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能主动参加党组织组织开展的活动,落实党组织安排的学习或工作任务,态度端正。对于开展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志愿服务活动成效评价的总体满意率是83.1%,对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有效率的总体评价是98.5%,对于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有效率评价是99.7%,对于增强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率评价是99.5%。在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服务指标的评价中,对于“服务党员发挥作用”的有效率评价是97.3%,对于“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有效率评价是99.3%。对于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意愿率达96.6%。

(四)边疆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开展党性教育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少数同学对自身党性的评价、对开展党性教育的评价一般,自身对党性教育相关知识、态度、落实方面一般。极少数同学态度较消极,对开展党性教育评价不好,落实不好,对于要求自觉学习的理论知识学习不够,态度不够端正。237人(34.15%)选择教育形式单一,204人(29.39%)选择缺乏创新,200人(28.82%)选择教育方法单一,120人(17.3%)选择教育内容陈旧,116人(16.71%)选择缺乏有效机制。同时,少数学生党支部人数偏多。

二、新形势下边疆民族地区高校开展大学生党性教育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按照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来分析,重点对存在的问题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从内因角度分析

一是对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理论和知识的自觉学习程度不够,近一半调查者仅是有时会学习。医科院校学生学业普遍较重,学习压力较大,占用了同学学习上较多的时间、精力,同学在学习党的理论和知识方面计划不够,投入时间、精力不足。二是少数同学思想上不重视,政治意识不强,思想政治素质有差距。少数同学存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不会主动学习党的相关理论知识、时政知识,更不会主动承担党组织安排的工作和任务。三是意志力不坚定。大部分同学在递交入党申请书时,入党动机较端正,本着“为人民服务”宗旨来,然而在一些现实的利益、事件中,“为人民服务”就渐变为“为自己服务”,忘记初心。四是少数大学生党员自我要求不够高,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动作用发挥不够。少数大学生在发展为党员时,各方面表现都比较积极、优秀,师生好评率较高,但发展成党员后,尤其是到高年级就不再热衷于班级、支部工作和活动,面对责任缺乏奉献精神,面对困难缺乏担当精神,没有较好地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动作用,不能很好地影响、带动和帮助同学共同进步、成长。

(二)从外因角度分析

一是面对社会大环境和各种不良思潮影响,大学生的政治辨识力、政治思维能力不强。如面对贫富差距问题,发展不平衡问题,市场经济利益法则问题等,以及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些不良风气、享乐主义思想等的冲击,部分大学生不能理性分析、正确辨析这些问题和现象,导致对大学生的思想认识产生一定程序上的不良影响。二是学校层面党性教育方面的力度和措施不够有力。学校制定了很多工作方案,如“基层党建提升年”实施方案、“创建一流党建活动”方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方案等,方案缺少督促检查落实的措施和力度。加之医学生的教育模式决定医学生党员流动性较大,临床见习、毕业实习等阶段流动到各实践教学基地学习,但党员组织关系衔接管理和学生日常教育管理的规范性不够,出现开展党性教育的实效性不强等问题。三是有的基层党组织设置不科学或负责人党务素质、能力不够。如有的支部设置不科学,支部党员人数规模达六、七十人,且分散在不同的校区,教育管理难度非常大;有的支部书记或负责人党务素质不高、党务工作能力不够,导致支部党性教育很难保证效果。四是党性教育方法单一、不吸引人、效果不强、流于形式、缺乏创新等问题。目前,高校对于大学生的党性教育多采取理论学习为主,活动载体较为单一,很少与大学生党员当前的学习、生活实际等相结合,缺乏互动交流或形式多样的载体等,导致党性教育效果不理想。在调查过程中,很多同学对支部开展党性教育的内容、方式提出了许多好的建议。

三、新形势下边疆民族地区高校提升大学生党性教育实效性的对策

大学生党性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需要切中问题、针对原因、对症下药,采取多管齐下、协同用力的方式加以解决。

(一)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大学生自我要求

大学生党性的增强更需要依靠大学生自身要求的提高。大学阶段是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处于不太成熟和尚未定型的时期,需要大学生提升自身的思想定力,这就需要更加有力的思想教育。一是在思想教育上强化大学生自我要求的提高。在强调学习专业课程之余,更要强化大学生主动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关注时事政治的意识,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不断提高。二是不断强化大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和先锋模范作用发挥。要不断强化大学生党员的党性观念和党员意识,要求大学生党员带领同学学理论、学时政,不断影响和带动广大同学整体加强党性教育。三是既要促进大学生转变思想主动落实为上策,也要通过一些制度、方案的实施督促其落实。如:利用党员积分制、确定发展对象积分制等,把党员学习时政、分享学习、参加活动、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量化,以此来督促党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督促同学增强学习实践意识。四是着力加强党员同学的党性教育。以党员同学为关键和重点,加强“三会一课”落实,严格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制度,通过支部活动教育党员坚定理想信念,不断增强党性修养,践行好“四讲四有”要求,做到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

(二)加强规划管理,提高党性教育重视程度

高校各级党组织要真正把开展大学生党性教育纳入全面从严治党部署的重点内容,作为抓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基础性工程,进行整体规划和推进实施。大学生党性教育从教育对象来说,全员纳入。大学生党性教育从教育格局来说,要以校院两级党校为主阵地,各学生党支部经常性教育为基石,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为重要补充,党团学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为拓展,党政干部、各部门等各负其责,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大学生党性教育从教育内容来说,重点抓好党的理论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抓好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抓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等思想道德教育。大学生党性教育从教育阶段来说,在新生入学为重点的整个大学阶段加强向党组织选拔的入党引导教育,加强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入党积极分子、入党发展对象的培养教育,加强预备党员和正式党员的党内教育,加强党团活动中的实践锻炼教育,加强对广大学生的经常性政治理论教育等,从而形成大学生党性教育的工作体系,形成有力有效的大学生党性教育。

(三)加强支部建设,提高支部工作实效性

在《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党建工作标准>的通知》中明确,“要建强学生党支部,充实工作力量”,“按照守信念、重品行、有本领、敢担当、讲奉献的要求,选优配强学生党支部书记和支部委员、专兼职组织员”4。而当前边疆民族地区高校学生党支部设置上不够合理,党性教育队伍力量不足问题较为突出。应加强对人数较多的学生党支部进行优化设置,按照党员人数规模一般不超过30人的标准,合理设置支部人数,提高教育培养党员的实效性。针对学生实习流动性强,支部人员分散在不同实习点等特点,可探索设置临时党支部,或者办理流动党员组织关系转接管理。针对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党务素质、能力不够强的问题,需要不断加强党务工作力量配备,加强专职组织员队伍建设,加强专兼职辅导员队伍建设,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培训和解决好他们的晋升通道等问题,促进他们集中精力做好党务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开展党性教育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水平。

(四)加强工作创新,改进党性教育方式方法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创新型党组织的建设,要求基层党组织既要创新工作理念,更要创新工作方法。基层党组织要积极推进党性教育工作创新,要结合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大胆开展党性教育创新工作。一是要精心设计党性教育方法。高校基层党组织对于开展学生党性教育,无论是“三会一课”等党内组织生活,还是开展政治理论学习、专题讲座、形势政策报告、志愿服务活动等,都要加强资源整合、精心策划、精心设计内容,整体推进实施,不断增强党性教育效果。二是改进创新教育方式。在开展大学生党性教育中,要注重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创新和开展学生自己讲、交流心得体会、小组讨论学习、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方式的党性教育,促进学生在学习中思考、在实践中感悟、在交流中互动,增强学习效果。三是充分利用新媒体、信息化等手段开展教育。要充分利用微信、网络等手段,加强网上、网下推进学习,也要更好利用信息化手段,充分利用优质资源开展在线学习等,提高学习的效率。

(五)加强环境建设,优化整体社会环境

环境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优化社会环境对大学生党性教育的实效性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社会各界都要按照党中央确定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新发展理念要求,不断加强社会整体环境建设,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和思想文化建设水平,“加强社会思想引导”“加强社会舆论引导”“加强公民道德教育”④⑤,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和宣传思想文化领域的领导权、主导权、话语权,有效占领各类宣传媒介和渠道,强化正面引导,开展有效的思想教育,不断向大学生传播正确的思想,批判错误思想舆论观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公民道德建设纲要入脑入心,见之于行。

注 释:

①陈娇.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教育与对策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6.

②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2014-2018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EB/01].http : // www . gov . cn / xinwen / 2014-07 / 02 / content _ 2711151 . htm,2014-07-02.

③习近平.习近平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2013-5-4.

④习近平.习近平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EB/01].http : // news . xinhuanet . com / politics / 2013-05 / 04 / c_115639203 . htm,2013-5-4.

⑤刘金帅.高校大学生党性问题研究[D].青岛:山东大学,2013.

猜你喜欢
边疆民族党性党组织
实事求是是“最大党性”
清华党组织公开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困境与机遇:边疆民族地区普洱市的城市外交
浅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在边疆民族地区的价值引领和践行方法
提高边疆民族地区党史教育实效路径探析
以提升组织力为抓手建设全面过硬的国企党组织
党性可“塑”——汉中实施“党性塑造”工程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再论边疆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