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恋爱消费行为的调查与研究*

2018-01-24 16:51
山西青年 2018年13期
关键词:消费观生活费消费行为

李 娟 杨 洁

(山东大学(青岛),山东 青岛 266237)

大学生消费行为呈现出复杂性与多样性,尤其是在爱情关系中的大学生,其消费行为更是充满独特的时代特色。从纵向维度看,大学时期恋爱、消费问题极有可能对大学生的一生产生重要影响;从横向维度看,消费虽然是个体行为,但是大学生群体之间的互相影响与趋同不容小觑,极个别的恋爱消费行为可能会对周围的同学产生不小的影响。目前来看,一方面,部分大学生对自身定位较高,消费需求比较旺盛;另一方面,大部分大学生在经济上尚未获得独立,消费水平受限。尤其对于恋爱中的大学生而言,恋爱消费在日常消费中占越来越高的比例,且存在攀比、超前消费等现象,亟待加以合理引导。[1]因此对大学生恋爱消费观进行研究并根据现状加以调整和引导对整个大学生群体而言具有重大意义。有利于培育大学生正确的恋爱观和消费观,构建健康的恋爱关系,拥有积极向上的大学生活;长远来看,则可能会对大学生将来的婚姻、消费、理财等各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本研究采取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随机抽取210位正在谈恋爱或谈过恋爱的2016、2017级在校本科生发放调查问卷,问卷发放时考虑男女均衡、多学科覆盖的原则,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根据问卷统计结果,选取20位同学进行个案访谈,深入了解其恋爱消费观。

一、大学生恋爱消费行为的调查分析情况问卷调查结果及其分析

本次发放调查问卷210份,回收问卷200份,其中有效问卷200份,问卷有效率95.24%。其中有效问卷中男生96名,女生104名,覆盖文理学院大一至大四学生,整体来看有效性较高。

(一)普通生活费情况调查

本次问卷将受访对象的生活费数额定为4个等级,其中第一等级为每月1000元及以下,第二等级为每月1000-1500元,第三等级为每月1500-2000元,第四等级为每月2000元及以上。根据调查,85.5%的同学月生活费都在二、三等级,只有9.5%的同学处于第一等级,5%的同学处于第四等级,受访对象的生活费数额整体处于较均衡的水平。

(二)生活费来源情况调查

问卷对生活费来源进行调查发现,参与问卷的同学生活费均来自于家庭,除家庭之外,部分同学们还会通过自己打工、获取奖助学金等渠道来获得生活费。

(三)家庭对恋爱开支的支持度

在问题“你的父母给你提供一定的恋爱花销费用吗?”一题中,仅有28.5%的同学给出了肯定回答,剩余71.5%同学都未获得父母在恋爱方面的经济支持。

(四)恋爱消费数额分析

问卷进一步对受访对象用于恋爱方面的数额进行分析,以每月100元为第一等级,此后每增加200元分别为二、三、四等级。调查发现,与生活费数额基本吻合,81%的同学每月用于恋爱的消费处于100元-300元的水平,对比这些同学大部分每月1000元-2000元的生活费,恋爱消费所占比重还是比较大的。

(五)恋爱消费支出项目

问卷进一步统计了消费具体去向,把开支分为购物、饮食、旅游、交通、通讯、礼物、娱乐、其他共计8类。分析发现,大学生恋爱的消费在饮食方面所占比重最大,高达90.5%的比例,其次在购物、礼物和娱乐方面的消费也都高达50%以上。

(六)恋爱消费压力分析

问卷中“你会因为恋爱消费过多而导致生活紧张吗?”的调查发现,除了38%的学生不会因恋爱消费导致生活紧张之外,高达62%的学生均会因恋爱消费导致生活紧张,其中还有5%的学生经常发生这样的事情。

(七)金钱对恋爱关系的影响

问卷设计了问题“您认为金钱会影响您与恋人的关系吗?”根据数据统计得知,仅有14%的同学认为金钱不会影响其与恋人的关系,其余86%的同学都认为金钱多少都会影响情侣间关系,甚至有24%的同学认为金钱对恋爱关系有很大的影响。

(八)AA制消费对恋爱关系的影响

AA制是当代学生较为流行的消费方式,因此问卷引入AA制消费问题,探究这种流行消费方式在大学生情侣中是否同样适用。结果发现,对于AA制消费,大学生情侣观点没有较明显的倾向性,在“有利于维持感情”(28.5%)、“显得太生疏,伤感情”(38%)、“没多大影响”(33.5%)三个选项中选择较为均衡。

(九)大学生心中理想的恋爱消费观

基于以上调查,问卷提出“你认为以下哪种说法更符合你的恋爱消费观?”,结果发现,超过90%的同学都选择了“双方应量力而行,不给对方增加太大的负担”,只有少数同学的观点呈现两极化,分别为“恋爱中多花些钱无所谓”和“恋爱应坚持勤俭节约”。由此可见大部分大学生的观念中,恋爱中适度消费是最理想的选择。有意思的是,这一选择与AA制消费的结果并不呈正相关关系,也就是说,大学生心里奉行“量力而行,不给对方增加负担”的想法,但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却又不一定能做到。

除了利用问卷调查对当前大学生恋爱消费的基本情况和价值观念进行基本了解与分析之外,本研究还选取20名同学就恋爱消费问题进行个案访谈。访谈结果可见,消费在恋爱关系中确实发挥着不容小觑的作用,消费观一致能在很大程度上稳固情侣关系,反之,消费观不和则可能使个体对情侣间关系产生怀疑和动摇。

二、影响大学生恋爱消费行为的因素分析

根据问卷调查与个案访谈,可以看出大学生恋爱消费行为背后是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

(一)性别角色定型影响大学生恋爱消费观

性别角色是指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通过模仿学习获得的一套与自己性别相适应的行为模式。[2]男性和女性有其不同的性别角色认同感追求,一般来说,男性承担着更多的经济、事业等富有男子气概的角色,而女性则承担更多的家庭、内务之类的温柔角色。显而易见,这种传统的性别角色观念也直接而深刻地体现在大学生恋爱消费中,似乎在经济方面男生理应承担起更多的职责。[3]但很容易忽略的一点是,尽管男生被认为更具备经济能力,但在大学校园的语境下,男生和女生一样,都是依靠父母供给、尚未获得独立经济来源的个体,并不具备承担更多经济职责的能力。

(二)恋爱观影响大学生的恋爱消费行为

大学生处于完整独立人格的形成时期,由于地区风俗文化、家庭教育环境等各种因素的不同,大学生在恋爱观上也呈现很大差异。有同学认为大学恋爱应当是单纯的,不掺杂任何物质的;反之,也有同学认为物质是恋爱的基础,没有良好的物质条件就没法构建恋爱关系。这种恋爱观的巨大差异使广大学生在恋爱关系中对消费问题产生了完全不同的价值取向。

(三)社会信息影响大学生恋爱消费行为

当今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将社会带入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而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又使得大学生人人都有接触信息的媒介,所以大学生每天不可避免地被五花八门的信息包围,尤其是像微博、微信等多种社交软件和时下新兴的直播类软件。在这些软件上,个别媒体会向其受众过分宣扬物质的重要性,引起大学生的物质欲;也有些媒体会向读者灌输恋爱“心灵鸡汤”,实际上却是在以偏概全吸引阅读量[4]。像“舍不得为你花钱的男人,也舍不得爱你”、“爱你的男人,会主动给你钱花”之类的文章盛行网络,很容易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影响,甚至对恋爱关系产生怀疑。

(四)朋辈群体对大学生爱情消费行为存在影响

朋辈群体在个人社会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在人格形成时期,个人的观念和行为都极容易收到身边朋辈群体的影响。[5]对大学生来说,舍友、亲密的朋友、同班同学等都很容易成为其效仿的对象。大学生群体中比较有个性的恋爱消费行为很容易引起其他个体的注意和向往,尤其当其他个体陷入恋爱关系的时候,常常会不自觉将自己的恋爱对象与其进行比较。

(五)家庭因素影响大学生爱情消费行为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价值观和行为会对孩子的一生产生重要影响。家长对孩子的恋爱观和消费观合理引导,很容易潜移默化并且根深蒂固地形成其态度和价值观。当孩子陷入一段恋爱关系,即使同样会受到来自新闻媒体或同龄群体的影响,却不会轻易动摇自己的价值观,更多地还是固守自己从小到大接受到的教育和奉行的原则。

三、大学生恋爱消费行为存在的问题

(一)恋爱消费支出高

根据调研结果可知,在大部分学生每月生活费处于1000元-2000元的水平上,恋爱消费基本要占据100-300元,甚至有些同学会因为恋爱开支导致自己的生活紧张。但此时期的大学生并没有独立获得生活收入的能力,过高的消费往往会致使大学生的物质欲膨胀,陷入入不敷出的境地。当家庭供给难以满足其物质缺口时,也会有生成不道德行为的风险。

(二)恋爱消费结构不平衡

调查显示,大学生恋爱消费主要集中在饮食、娱乐等项目上,用于学习、提升等方面的开支极小,呈现出消费结构重娱乐、轻发展的不平衡结构。大学生正是努力学习、提升自我水平的最佳时期,一段健康的恋爱关系应该是情侣双方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反之,如果过早贪图娱乐,认为两个人在一起就是应该享受生活,则很容易导致大学生虚度时光,错过自我提升的好时机。

(三)恋爱支出比例男女不平衡

在个案访谈中我们发现,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都在很大程度上觉得男生应该更多承担起恋爱关系中的经济责任。对女生来说,男生不愿意为自己花钱会被理解为对自己不够真心;而对男生来说,让女生掏钱也会让自己觉得“不舒服”。这种传统的观念不可避免会给男生增加很大的经济压力,也不利于构建健康的恋爱关系。

(四)过度消费、攀比心理严重

调查发现部分大学生存在好面子、爱攀比的现象,在现在日益开放的社会风气下,大学生的恋爱消费观也出现了一些偏差。例如交往中,有些男生会不顾自身的实际情况,超前消费为女朋友购买比较高档、性价比不高的名牌产品,有可能仅仅因为自己身边的同学为女朋友购买了这种产品。诸如此类,这种盲目从众、攀比的消费观是非常不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的。

四、大学生恋爱消费行为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大学生教育,形成正确观念,提升信息甄别能力

高校应从多方面着手,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恋爱和消费观。例如通过开设公选课,增强学生正确价值观和理论的学习;定期举办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开设校园广播和各种新媒体通道,转发积极正能量的信息,提升大学生精神境界;举办主题讲座,发挥榜样的模范带头作用等。通过举办各类活动,让大学生对健康的恋爱关系有一个更高水平的认知,明确消费只是恋爱关系中一小部分,从而正确处理恋爱与消费、恋爱与学习的关系。

(二)开展爱情消费心理团体辅导活动

高校针对恋爱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是十分必要的。一方面,对于内心的困惑和焦虑,大学生可以主动向心理辅导老师寻求帮助,获取一个合理宣泄的渠道;[6]另一方面,心理辅导老师也可以根据与大学生的接触和交流,总结关于大学生恋爱消费的问题和注意事项,针对大学生广发开展团体心理辅导,通过特定形式的活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和消费观。

(三)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引导作用

除一些常规活动以外,高校还应创新形式,举办各类专题活动,[7]例如举办创业体验实践活动,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让大学生踏入社会,体验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报酬的感觉,知道父母给自己的生活费其实是来之不易,从而形成勤俭节约、不挥霍浪费的习惯;再如邀请一些比较有社会影响力的人物来校举办讲座,现身说法,切实说明什么样的恋爱消费观是符合大学生发展的,如何做才能形成正确的恋爱消费观和健康的情侣关系等,增强说服力和大学生的认同感。

在大学时代这样一个完整独立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恋爱消费观对大学生群体的一生会产生重要影响。高校应该采取更多路径来引导大学生形成健康的恋爱消费观,营造积极向上的大学生活,也为大学生未来的婚姻和理性消费奠定良好的基础。

[1]周光福,李敏.大学生恋爱消费心理探究——以江西财经大学在校学生为例[J].人力资源管理,2016(10).

[2]韩明晨.大学生恋爱消费问题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2.

[3]刘斌,刘镇江,刘紫萱.当代大学生恋爱消费的伦理审视[J].学理论,2013(03).

[4]王涛.当代大学生恋爱消费的影响因素研究[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01).

[5]韩晓敏,付映杰,梅思佳.大学生恋爱消费行为研究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15(11).

[6]李静,沈书生,刘芳铭,佟元之.大数据视阈下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新特征的调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7(12).

[7]张晓琳,寇跃灵.大学生恋爱高消费的调查与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1(11).

猜你喜欢
消费观生活费消费行为
正确认识消费
发愁
消费观
如何加强军队生活费监督管理
@大学生每月需要多少生活费?
基于网络时代的大学生消费观
“九零后”大学生消费行为误区和疏导方法
浅析花卉市场中的消费行为
关于进一步规范生活费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浅析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