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研究

2018-01-24 13:49甘华英
中国医学创新 2017年34期
关键词:焦虑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干预

甘华英

【摘要】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0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7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依照住院顺序将70例患者分为两组进行讨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治疗期间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治疗结束后,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所有患者焦情况进行评測,比较两组患者焦虑情绪差异以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治疗护理结束后,观察组患者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和治疗前,患者焦虑情绪得到明显缓解,且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心肌梗死患者针对性的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对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 护理干预; 急性心肌梗死; 焦虑; 影响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anxiety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Method:70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November 2015 to October 2016 were selected as the experimental subjects,and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order of hospitalization,the observation group(n=35) and the control group(n=35).The control group was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intervention during the treatment period,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Then,after the end of treatment the anxiety status of all patients were evaluated by the self rating Anxiety Scale(SAS),and the differences of anxiety and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between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After the treatment and nursing,SAS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before the treatment(P<0.05),the anxiety of the patients was significantly relieved.Moreover,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The targeted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patients with myocardial infarction can effectively alleviate the anxiety of patients,and ca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and the treatment of disease is great significance and it is worthy of be used in the clinical.

【Key words】 Nursing interventio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xiety; Influence

First-authors address:Shangrao Peoples Hospital,Shangrao 3340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7.34.027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冠状动脉出现急性、持续性地缺血缺氧导致的心肌坏死症状。该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群,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普遍具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或狭窄,某些因素导致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后,血小板聚集于破裂的斑块表面,形成血栓将冠状动脉腔阻塞,患者心肌缺血,从而导致坏死[1-3]。除此之外,冠状动脉痉挛或心肌耗氧量剧增也有可能引发心肌梗死,如过度劳累、激动、暴饮暴食、寒冷刺激、便秘、大量吸烟饮酒等。大多数心肌梗死患者起病前均会表现出一些前驱症状,以往无心绞痛的患者,突然出现长时间的心绞痛;或有心绞痛的患者出现心绞痛加重,持续时间延长,药物抑制效果变差。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4]。此次研究主要探讨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endprint

1.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0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7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经相关检查均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纳入标准:(1)术后生命体征稳定,神志清楚,能正常进行沟通交流,格拉斯哥评分>12分;(2)符合心肌梗死诊断标准。排除标准:(1)入院时血压高于180/110 mm Hg;(2)有抑郁、焦虑症病史;(3)发病时间已经超过12 h;

(4)自身意识模糊,思维不清晰,不能阅读且理解实验评分标准,或者不能准确表達出自己的负面情绪和想法;(5)排除其他严重心脑血管并发症。此次研究已经获得伦理学委员会批准,征得患者及患者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开始研究。依照住院顺序不同将70例患者分为两组进行讨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观察组中,男20例,平均年龄为(61.26±3.25)岁;女15例,平均年龄为(62.15±3.44)岁。对照组中,男18例,平均年龄为(63.11±2.91)岁;女17例,平均年龄为(62.58±3.42)岁。两组年龄、性别、病程等基本资料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主要包括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进行氧气吸入护理,建立静脉通道等。

1.2.2 观察组 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主要包括:(1)环境护理。护理人员要为患者提供一个安静、整洁的休养环境,维持好病房的温度和湿度,不定时开窗通风透气,保持空气流通,让患者感觉舒适,减轻疾病带来的痛苦。(2)良好护患关系建立。在心脏监护室,许多患者会表现出不适应的情况,出现紧张、焦躁等情绪。护理人员应用温柔的态度护理患者,对患者要热情,积极与患者沟通交流,患者提出的问题要耐心进行解答,建立一个良好的护患关系,有利于护理工作的开展。(3)疾病的宣传和教育。为患者详细解释疾病的诱发机制、过程,治疗进展,疾病的预后情况等,告知患者疾病是可以治愈的,为患者列举治疗成功的案例,让其树立治疗信心。做好预防宣传工作,比如日常起居、戒烟戒酒、血压和血糖的控制、饮食控制等,降低疾病的复发率。(4)用药护理。部分患者没有严格遵从医嘱,没有按时按量服药,影响了治疗效果。针对这种情况,护理人员要告知患者用药的时间和剂量,让其明白按时按量服用药物可以有效对疾病进行控制,为其讲解药物的原理和作用,提高患者遵从性,若患者服药后出现不良反应,要及时通知医师进行处理。(5)家庭社会的支持。家属的支持对治疗非常重要,护理人员要和家属做好沟通,向家属讲解疾病的危险性,讲解治疗的过程、阶段等,让其努力与医院配合。同时家属要积极对患者进行鼓励,家属的支持和鼓励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让患者感觉省心放松,有安全感,提升战胜疾病的信心。(6)缓解疼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时,胸部会剧烈疼痛,患者此时心动过速、血压升高、心肌耗氧量也急剧增大,因此护理人员要及时告知医师,选择合适的止痛药。目前临床多使用吗啡静脉注射治疗,能有效减轻患者的心脏负荷,降低耗氧。(7)心理护理。由于心肌梗死发病较急,患者没有时间做心理准备,再加上胸口剧烈疼痛让患者出现的濒死感,容易使患者出现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对患者进行心理指导极其重要,护理人员首先要向患者讲解疾病的基本情况,让其了解该疾病的危险性,护理期间,一旦发现患者出现心理变化,要及时进行疏导,鼓励患者战胜疾病,树立治疗信心,护理人员要主动倾听患者的倾述,对其提出的问题要予以耐心解答。询问其日常的生活、休息、饮食等方面是否有困难,帮助患者解决困难。对于一些负面情绪较严重的患者,可以让家属协助,加强与患者沟通,让患者感觉受到被关心,提升安全感。

1.3 观察指标 患者入院前和治疗护理结束后,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焦虑情况进行测评,比较护理干预前与干预后患者焦虑评分情况。总分为20~28分,评测后的数值乘以1.25即为标准分。护理结束后,对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分为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护理总满意=满意+基本满意。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护理前后焦虑评分比较 治疗护理结束后,观察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和护理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 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临床较为常见的疾病,该疾病具有起病急、病情发展快等特点,致死致残率极高。过度的体力劳动,情绪激动、紧张、愤怒等均易导致患者心脏负担加重,心肌需氧量增加,而通常心肌梗死患者均伴有冠状动脉硬化或狭窄,由于血管不能充分扩张,最终导致心肌缺血[5-9]。剧烈的体力劳动可能诱发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诱发急性心肌梗死。很多心肌梗死患者在暴饮暴食后发病,突然进食大量的高脂肪或高热量食物,患者血脂浓度会突然升高,血液稠度也随之增高,血小板聚集性增强,在冠状动脉狭窄部位形成血栓,诱发心肌梗死。还有大量吸烟、饮酒,突然的寒冷刺激,便秘等均容易诱发冠状动脉痉挛或心肌耗氧量增加而诱发心肌梗死。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表现较多,其中典型的有心绞痛、突然发作剧烈且持久的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性疼痛,休息不能得到缓解,并且伴有烦躁不安、出汗、恐惧。部分患者疼痛部位在上腹部,极少数表现在颈部、下颌、咽部或牙齿,因此可能导致误诊为胃穿孔、急腹症或其他相关疾病[10-13]。高龄患者发病时可能出现神志障碍,少数一开始即出现休克或心力衰竭。目前临床主要治疗手段有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具体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溶栓治疗等,而药物治疗多使用硝酸甘油、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情况与患者的治疗、并发症情况和梗死面积有较大关系,患者死亡多发生于发病后1~2 h,以及7 d内,因此除了治疗外,治疗期间的护理干预也具有重要作用[14-16]。患者发病后,由于伴随的剧烈疼痛,容易使患者出现焦虑不安、烦躁、恐惧等不良情绪,严重时可能直接导致患者死亡,因此患者常具有较重的心理阴影,这种紧张焦虑的情绪通过神经调节系统在下丘脑的交感神经处发挥作用,刺激患者肾上腺,导致出现心律失常,严重时还会直接出现休克和心衰,甚至心脏骤停。患者发病时自己不能及时控制焦虑等不良情绪,不能积极地寻找缓解方法,持续时间越长,患者自身免疫能力也会下降,患者出现心律失常,影响血压稳定,影响治疗效果及对护理人员的依从性,从而影响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还会加重家属的负担[17-18]。随着医疗水平的飞速发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护理越来越受到关注,治疗期间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优质护理,对患者治疗效果具有明显影响。从生活、饮食、环境、健康教育等方面对患者开展护理工作,让患者住院治疗期间保持良好积极的心态,缓解负面情绪,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宣传,为其列举治疗成功的例子,提升治疗依从性,这些方法均能有效提升治疗效果,缓解其不良情绪,提高生活质量[19]。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做好预防工作,要合理饮食,宜清淡、低脂肪、低胆固醇的食物为主,避免搬抬过重的物品,避免过度劳累。患者要放松心情,愉快地生活,对任何事情都要放宽心,避免过度激动、紧张。要戒烟戒酒,注意控制血压、血糖。出现大幅度的降温时,冠心病患者一定要做好保暖工作,患者及其家属要懂得识别心肌梗死的先兆症状并懂得急救措施,比如患者心绞痛症状明显加重或延长,疼痛时伴有恶心、呕吐、大汗、呼吸困难等情况,或者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休克或昏厥。发生以上症状时,一定要认真对待,患者要保持心态稳定,避免精神过度紧张,含服硝酸甘油,缓解后及时到医院就诊,若长时间无法得到缓解要及时呼叫救护车送往医院治疗[20]。endprint

猜你喜欢
焦虑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干预
产前个性化心理护理对初产妇焦虑、抑郁心理及分娩方式的影响
西方女性摄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恐慌与愤怒,焦虑与恐惧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评价
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中医辨证治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