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驿站式把名著阅读推向林深叶茂处

2018-01-24 01:38赵迎春倪娜
考试周刊 2018年104期
关键词:名著阅读

赵迎春 倪娜

摘要:现在有些小学生的名著阅读情况很不理想,诸如虎头蛇尾,不了了之,甚至有人还产生厌烦情绪。本文笔者借助驿站式阅读名著,把名著阅读推向林深叶茂处。本文以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为例初步探索驿站式阅读模式,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以此推进一系列名著的深度阅读。

关键词:驿站式;名著阅读;教学合一;林深叶茂

名著是国学经典的一部分,我认为应该先把孩子们引进名著的殿堂。名著之所以成为名著,首先是它所写的人、事、物具有典型性,能高度、概括地反映某一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又具有跨时代性,能成为文学天幕上一颗璀璨的恒星,虽历经沧海桑田,却依旧星光灿烂。然而,学生的名著阅读情况却不理想,诸如虎头蛇尾,不了了之,甚至有人还产生厌烦情绪。教材中安排了《三打白骨精》《三顾茅庐》等多篇名著选段,充分体现了对引导学生开展名著阅读的重视。怎样帮助小学生自始至终完整阅读一本名著?我以学生最喜爱的《西游记》为例进行阅读实践,形成了“驿站式推进名著阅读”的模式。

驿站,是古代供传递官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人或来往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教师引导小学生读厚厚的名著,就需要在阅读中,不断给予他们刺激和支持,在阅读的各个阶段,开展多种阅读活动。这就像驿站一样,为学生的阅读活动加油,让他们兴奋,使他们成功阅读完名著并汲取其中传统文化的精髓。

驿站一:先导后读,开启阅途列车

驿站一,是指在阅读名著之前,老师向学生介绍名著的阶段。由于学生在这个阶段会产生阅读兴趣,也会出现畏难思想,所以我策划了针对学生阅读初期的导读活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开启名著阅读的列车。

(一) 导读课,先入为主

导读课中,我会运用“饥饿阅读法”,提出问题,介绍一些精彩故事的内容但不给故事结局,或者只给开头、结局却不告诉中间的曲折过程,吊足学生阅读的胃口。例如,首先介绍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四人的特点,再把他们四人的取经结局告诉学生,让学生自己从书中寻找他们取经途中发生的故事。我用这种方法不但导读了《西游记》,还成功导读了许多其他名著。简单易行,效果显著。

(二) 导读卷,指明方向

我从网上下载一些关于名著内容的问答题,适当进行修改,由浅入深,在学生开始阅读的时候下发,引导学生阅读。一开始,学生阅读目的简单,只是为了找到答案。后来,渐渐地被名著内容所吸引。有的学生不知不觉从书中找到问题的答案,获得了阅读的成就感。对于未能解答的问题,我提示他们继续循着问题去阅读,这样,学生阅读的目的性更强了,阅读更有动力了。例如,对于问题“师徒四人在取经途中遇到哪些妖怪”,学生阅读不久就能回答,难度不大,容易获得成就感。而类似“孙悟空大闹天宫一不求高官厚禄,二不为取玉帝而代之,那么他的愿望究竟是什么”这样的问题,更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需要学生带着疑问深入阅读。

(三) 发QQ,推动阅读

假期是阅读名著的黄金时间,然而因为生活松散,阅读有时候反而被搁置。因此,我常常利用班级QQ群分享教师自身的阅读收获,提出相关内容的阅读问题,指出阅读注意事项等。虽然教师不在身边,但学生依然被推动,仿佛给阅读的列车加了油,持之以恒地阅读名著。

驿站二:影文附读,消减“阅途”

阻力驿站二,是指学生阅读了名著的部分内容之后,有些疲惫,想停下来甚至放弃的阶段。为此,我千方百计为学生降低阅读的门槛,扫清阅读的障碍,推动学生阅读的进程。

(一) 观影剧,品章节

名著是影视作品的源泉。根据神话小说拍摄的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符合大众的娱乐口味,更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因此,我从网上下载了最新的电视连续剧,利用午休等时间播放。学生在阅读的途中观看相关的电视作品,对已经阅读过的内容,学生看到镜头就有成就感;对于还没有阅读到的内容,他们可以找到书中对应的一章进行阅读。学生在此过程中兴趣盎然,于是阅读列车顺利往前驶去。

(二) 阅简本,理因果

市场上有適合不同年龄孩子阅读的《西游记》版本,如拼音本、插图本、青少年版、经典本等,根据这样的分层,书本内容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对于阅读量不大,阅读储备不是很丰富的孩子,我推荐他们购买最简单的青少年版本,配合着半白话文的版本一起阅读。不能让小学高年级的孩子仅仅阅读简单的文本,这样他们容易养成阅读的惰性。通过搭配阅读,我尽量打消学生的畏难情绪,扫除他们的阅读障碍,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我再引导他们进一步研读原著。

(三) 听评价,助理解

知名学者易中天先生曾经在电视台播讲《易中天品西游记》。他对《西游记》潜心研究多年,对妖精、妖怪特点,发生的争斗以及普通读者容易忽视的细枝末节都曾细细考量。因此,我在学生阅读名著的过程中,适时地播放《易中天品西游记》的视频或录音,帮助学生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进行理解,学生的疑难问题迎刃而解,阅读之路走得更加顺畅。

驿站三:主题细读,品味“阅途”乐趣

驿站三,是指学生读完《西游记》的一半之后的阶段。这个时候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积累,可以进行一些阅读成果的简单展示。因此,我策划了一系列主题阅读展示小活动。

(一) 查查名著中的古汉字

《西游记》中有很多的古汉字,字形复杂,读音较难,难以理解。古汉字往往是学生阅读的拦路虎,打击学生的阅读兴趣。为此,我购买了古汉语字典,放在教室里供大家查阅,有几位学生家长还购买了辞海。对部分古汉字,我带领学生查阅音义,然后开展读音、字义、运用的猜测、连线等趣味活动,这样的活动使学生感到阅读并不枯燥。

(二) 说说名著中的成语

《西游记》一书积聚了我国古典文化中的精髓,包含着许许多多的成语,有的是直接运用课外阅读指导的,有的是后人根据文中故事引申加以运用的。例如,“火眼金睛”一词就来自《西游记》第七回《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这个词形容孙悟空能够识别妖魔鬼怪的眼睛,现在仍然会用这个词形容人的眼光锐利,能够识别真伪。我们开展了“看词猜成语”“看成语讲故事”“听故事猜成语”等系列活动。这样的活动增进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引发了他们探索名著的激情。

(三) 猜猜名著中的歇后语

《西游记》形成很多由故事和人物构成的歇后语。例如,“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还有一些歇后语,一个谜面可以猜出好几个谜底,比如,“孙悟空保唐僧——忠心耿耿(降妖除魔)”。我让学生做歇后语小卡片,贴在墙上,让同学们猜一猜。在班级中分组,进行积分比赛。学生们兴致高昂,都努力地看书,从书中发现更多题目写给大家猜,同时也去猜别人出的歇后语,为自己的小组加分。同学们劲头十足,小组加分不断,阅读不停。

(四) 赏赏名著中的人物

据统计,《西游记》中有名有姓的神仙、妖怪、妖精达200多人,我们耳熟能详的观音菩萨、如来佛祖、红孩儿、牛魔王、白骨精、铁扇公主、唐僧師徒四人等,都有别具一格的外貌特征和性格特点。我引导学生读自己喜欢的人物描写片段,隐去人物姓名,让其他学生猜一猜人物姓甚名谁。让学生分别说说自己最欣赏的人物,为什么欣赏,特别欣赏他的哪一点,作者是怎样写出他的这个特点的。这样,有些学生可以对书中人物如数家珍了。

(五) 念念名著中的诗歌

《西游记》一书中有许多经典的诗歌,大致可分为四类:写景诗词、描人诗词、叙战诗词和传佛诗词。这些诗歌节奏齐整,读来朗朗上口。唐宋诗词之中,不乏很多写景状物佳作,但没有几首能有《西游记》诗词清白单纯。班中朗诵小组还专门朗诵了《西游记》中写景的诗歌,给人以美的享受。例如,关于水帘洞的描写:一派白虹起,千寻雪浪飞;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依。冷气分青嶂,余流润翠微;潺湲名瀑布,真似挂帘帷。又:翠藓堆蓝,白云浮玉,光摇片片烟霞。虚窗静室,滑凳板生花。乳窟龙珠倚挂,萦回满地奇葩。锅灶傍崖存火迹,樽罍靠案见肴渣。石座石床真可爱,石盆石碗更堪夸。又见那一竿两竿修竹,三点五点梅花。几树青松常带雨,浑然像个人家。优美的词句,配上悠扬的古琴曲,给人一种时空穿越的感觉。有了这样的情感积累,学生阅读就有了更多的动力,逐渐形成自觉行为。

(六) 听听名著中的经典故事

《西游记》中许多有趣的故事。著名评书艺术家单田芳播讲的《西游记》形象生动,比如“大闹天宫”,将孙悟空暴躁、敢爱敢恨、自由、不受约束、顽劣、桀骜不驯特点讲得是淋漓尽致,我播放给学生听,孩子们忍俊不禁,特别爱听。后来,有个学生又绘声绘色地讲了一遍《大闹天宫》,使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埋头书中继续领略当时的精彩场景。同伴的影响力是巨大的,这样的故事聆听,就仿佛又一次给阅读加了油。

驿站四:多元评述,亮出“阅途”旗帜

驿站四,是指学生已经阅读到名著的后半部分的阶段。这时候,学生的阅读更有思维含量了,产生了富有个性的感受,表达的欲望更加强烈。因此,教师搭建平台,让学生多角度进行评述、表达自己的观点很有必要。

(一) 人物评价,众说是非纷纭

《西游记》中的人物都有自己的优劣功过。我利用午间的阅读时间,在投影片上出示这些人物的代表性描写片段,对于一些大家熟悉的人物只出现名字,让学生谈谈这个人物的功过是非,并且说说原因,以加深他们的理解。有时还组织唇枪舌剑的辩论赛。例如,唐僧是是非不分胆小怕事还是心地善良,有仁爱之心?沙僧是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人物?这样的辩论,使好胜的孩子为求解而埋头苦读。

(二) 困难剖析,明白道理

《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取经路上大大小小遇到很多困难,妖魔阻路。班内定期开展阅读交流活动,组织学生剖析困难,先在小组内交流,再派出代表向全班汇报。例如,“三借芭蕉扇”一难中,运用什么办法取得芭蕉扇的?为什么一借、二借都没有成功?学生们分小组研究,分析得头头是道,不断有思维的火花迸出。这样的训练,使每一个人的阅读理解都能够获得提升。

驿站五:专题活动,展示“阅途”收获

驿站五,是指学生阅读《西游记》基本结束之后的阶段。这时,学生的积累达到了较丰厚的程度。我创造各种平台让学生展现自己的收获,学生有了成就感,就有了再次回读的动力。

(一) 开展故事演讲赛

《西游记》中的经典故事很多,故事情节生动有趣。学生看过书后,找出了最具代表性故事进行演讲。“大战红孩儿”“三借芭蕉扇”“大战牛魔王”等都是学生喜欢演讲的故事。开展比赛符合学生喜欢竞争的心理特点。讲得最好的学生被评为“西游记故事大王”,能够讲多个故事的学生被评为了“西游记故事小能手”。

(二) 举行小报编写赛

通过做摘录,写读后感、人物分析、情节分析等,六年级开展了两次手抄报竞赛。每个人刚开始编一张A4的小报,等到阅读内容更丰富、思路更清楚的时候,就可以编写A3纸大小的小报。结合信息课,又编出了精美的电脑小报,内容包罗万象。编小报可以锻炼学生摘录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提高他们研究的兴趣和技能。后来,将学生的小报制作成展板,在走道上展出,让全校同学参观。

(三) 编排故事剧

苏教版六年级教材中安排了剧本学习内容。在阅读《西游记》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编写小剧本,进行对白练习。再由学生自导自演,教师从旁指点协助,就形成了一台丰富多彩的小戏剧表演。学生对相关细节反复阅读,废寝忘食地背台词,为设计人物动作绞尽脑汁,自己动手用废旧物品做演出道具和服装。最后,学生演出非常成功,还在其他班级进行巡演,一时间吸引了好多粉丝,使观众同学也对深入阅读原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四) 进行阅读测试竞赛

为推动学生坚持阅读,我和教研组内教师一起合作出了两份试卷,一份是先期的导读测试,另一份是后期的阅读检测卷。测试卷内容丰富,包含妖精、妖怪特点、故事情节等;题型多样,有填空题、连线题、选择题、判断题、画图题等。同学们做起来不亦乐乎,边做边看,边看边做,手不释卷,常常为找到了导读卷中的答案而兴奋不已。阅读检测卷做完,教师了解大概情况,将试卷发还给学生,请他们继续阅读,并自主或互助完成先前不会的题目。回答出色的试卷将被张贴示范,其余学生从中找到自己还未掌握的内容。

(五) 感受仿写习作课

作者吴承恩妙笔生花写尽各色妖精妖怪、情景、场面,无不精彩生动。以主角为例,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各具特色的外貌以及性格特点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沙悟净:一头红焰发蓬松,两只圆睛亮似灯。不黑不青蓝靛脸,如雷如鼓老龙声。身披一领鹅黄氅,腰束双攒露白藤。项下骷髅悬九个,手持宝杖甚峥嵘。我让学生仿照人物描写的方法,对班级中的同学进行仿写,描写中不能出现被描写同学的名字,然后张贴在教室后面墙壁上,让其他学生猜一猜描写的是谁。学生写出了个性鲜明的人物系列作文,高朱晴同学的《爱美的妈妈》一文发表在了《创新作文》杂志上,这对于我和学生来说是莫大的鼓励。

从始至终地关注,一如既往地推进。在一部厚厚的《西游记》的阅读过程中,我和学生风雨同舟,喜乐共享。在《西游记》的浸润下,学生阅读更加静心,自觉向更多名著发起冲锋。有了这样的名著阅读经历和经验,我们的“阅途”只有驿站,没有终点。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

[2]陈刚.人的哲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

[3]彭钢,蔡守龙.教学现场与教学细节[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4]窦桂梅.窦桂梅与主题教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5]韩军.韩军与新语文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

赵迎春,倪娜,江苏省宿迁市,江苏省宿迁市第一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名著阅读
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与分析
如何让学生爱上大部头名著阅读
关于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困境分析及对策探讨
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审美教育思考
培养农村学生阅读名著能力浅探
影视、学生与名著的桥梁
导读名著,彰显魅力
如何引导小学生名著阅读浅说
高考背景下的名著阅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