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视域下企业环境成本控制战略研究

2018-01-25 10:25贺秀英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文明成本环境

贺秀英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 文法与经济管理学院,山东 东营 257000)

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同志强调指出,要自觉把经济社会发展同生态文明建设统筹起来,充分利用改革开放40年来积累的坚实物质基础,加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企业作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主体,应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引下,实施环境成本控制战略。

一、生态文明视域下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必要性

1993年,联合统计署发布《环境与经济核算体系》,认为环境成本是一种费用的支出,为的是防止环境污染,治理环境污染,达到自然资源数量和质量上的恢复。《环境会计和财务报告的立场公告》认为,环境成本是一种其他成本,要求企业管理者应该对自然环境负责,约束企业对自己经济活动发展对自然环境造成的损害给予补救所付出的其他成本,达到保护环境的目标。对于环境成本的定义,国内学者有不同的看法,郭道扬认为,环境成本是从生态环境的角度出发,对资源耗费和环境治理费进行计量。

生态文明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根本,以人类世界的可持续发展为根据,强调尊重和保护环境,发展社会经济。

(一)降低企业的环境风险

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对环境会产生影响,企业应当承担一定社会责任。近年来国家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政策的执行力度越来越大,对企业的约束力也是越来越强。在这样的宏观环境中,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排泄污染物高出国家和地方的标准,将被罚款、诉讼赔偿,使企业面临巨大的经济损失。如果环境资源破坏、环境污染情况严重,企业将要受到严厉的处罚,甚至被勒令停业整顿或关闭。因此,加强企业对环境成本的控制,将大大降低企业环境风险。

(二)提高企业对环境成本控制的重视程度

环境保护这项工作中,企业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环境系统的破坏,在一定程度上来源于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对环境资源造成可修复和不可修复的破坏,这将给子孙后代带来生存的危机。针对企业的成本而言,修复因企业生产而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会给企业带来资源的浪费和成本的增加,企业无法逃避环境而生存,而生存的前提必然要走生态文明发展路线。

企业要更好地发展,就必须实施企业环境成本控制战略,这要求企业减少对环境资源的浪费,加强对企业环境成本控制,降低企业环境成本项目的支出。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全球更加重视环境保护问题,诸如“绿色经济”“低碳环保”“可持续发展”等一系列发展生态文明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同时政府部门也在加大对环境污染的惩罚力度,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二十八条规定:排放污染物超过国家和地方的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企业事业单位,依照国家规定缴纳超标排污费,并负责治理。

(三)有利于促进企业的转型升级

倡导走生态文明的发展路线,对企业环境成本控制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在生态文明社会中,企业可以通过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新旧动能转换战略减少对废弃物的排放,加强污染源头的治理,促进企业环境成本降低。企业发展生态文明,首先要重视企业环境成本控制。当企业的管理者进行投资决策时,环境成本是必须要考虑的相关成本,促使企业的管理者做出正确的决策,环境成本的投入与企业投资项目的利润是息息相关的,企业的利润会受到为达到环境标准而投入的成本的影响,因此科学的管理和控制企业的环境成本,将会为保护环境与企业发展起到协调作用。

二、生态文明建设中企业环境成本控制战略实施存在的问题

在成本管理落后的形势下,企业对环境成本控制范围认识更加模糊,只限于企业生产中的环境成本费用支出控制,通过PEST分析法,从法律方面、经济发展方面、社会方面、技术方面进行分析,会发现企业环境成本控制战略实施存在着不少问题。

(一)法律体系不健全

国家虽然出台了一系列环境保护制度来规制企业对环境污染问题的治理,使社会经济保持可持续发展,但这些制度并没有充分地运用到每个企业。

2016年10月发行的《全国生态保护“十三五”规划纲要》分析的主要问题中,生态空间遭到持续威胁,森林、灌丛、草地生态系统质量为低差等级的面积高达43.7%、60.3%、68.2%,而这些主要由于工业化的污染造成的。以上现象说明,企业经济利益形态比较严重,对于企业自身的社会责任以及企业环境责任没有明确认识。国家没有出台统一的监管制度,虽然明确了生态环保的目标,但是权责一致的管理制度尚未出台,同时企业没有形成完善的环境成本控制机制,缺乏系统的企业环境成本控制标准,缺少独立的环境监管监督体制。

(二)企业投入资金不足

1.环保设备投入不足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但受气候、企业落实治污设施不到位等影响,2017年一二月份污染天气数明显增加,京津冀大气污染城市上半年PM2.5浓度同比增长了5.4%,不降反升。

新型环保设备往往具有投资大、收益时间长的特点,较多企业只看到眼前利益,看不到未来的经济利益,同时很多企业理解的成本是仅仅计算经济成本,对潜在的环境成本计量视而不见,从而不去考虑购置新型环保设备,认为环保设备的投资是浪费,不能及时从中获得利益。因此,环保设备资金投入不足,很难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政策的实施。

2.新型环保科研技术投资少

企业在进行产品研发科技投入时,考虑最多的是如何进行产品的成本控制并进一步达到成本减少的目的,没有考虑环保问题,在产品研究开发的同时,也没有考虑绿色产品的使用,有些企业认为使用绿色材料价格昂贵,便大大缩减环保材料的使用,降低环保科技的投入,从产品最初设计阶段就忽视环境成本的控制。

(三)环保意识薄弱,环境审计监督力度不够

企业以获得最高利润为经营目标,除了少数企业走绿色经济路线外,大部分企业都是以眼前经济利润来衡量企业的整体发展,并没有进行长远规划。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企业管理者并未真正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没有将环保和企业发展相联系,同时没有深刻领悟绿色经济是企业未来发展的趋势,没有建立专门的环境审计机构。目前从事环境审计的人员主要是审计部门的人员,环境审计不可能成为他们的主要业务,所以大大削弱了审计在促进可持续发展和解决环境问题方面的作用。

(四)企业环境成本控制核算体系不健全

1.环境成本控制核算体系

中国针对企业环境污染的评价体系尚未建成,无法客观、科学地对企业环境成本进行测算,环境的保护工作还停留在环境污染治理层面,尚未形成预警机制,在核算的时候也是把已经发生的有关环境支出计入环境成本中。政府对企业进行评价时,缺乏一个关于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评价标准,多数企业仅看到眼前的利益,而未看到进行企业环境成本控制带来的长远效益[1]。

2.信息披露混乱

环境监测数据造假屡禁不止,同时环境成本的核算在部分企业尚未纳入财务信息的核算中,很多企业都是作为罚款支出计入“营业外支出”项目,但也有些企业对环境的成本进行了会计核算,并列示在财务会计报告中,将其与其他成本费用一起进行列示,并没有遵循会计的“重要性原则”单独进行列示,这样与一般企业成本费用混合核算,没有单独在财务报告中设置环境成本项目,致使环境成本难以准确的披露。再者,环境成本财务信息的披露暂时没有相关准则的详细说明,具体披露的报表样式、披露的内容各企业无法统一,造成企业之间无法遵循可比性原则。

三、生态文明视域下企业环境成本控制战略实现路径

(一)完善相关法律制度

1.完善法律制度

制度是环境保护和环境管理发展的基础,只有健全的法律法规才能更好地引导环境成本会计主体行为。完善环境法律法规,加强多部门的配合,提高法律的可操作性,加大环境污染的处罚力度。建立环境会计准则,强制企业进行环境成本核算,严格按照准则对外披露信息,由财政部和环境保护部门联合组建专门机构负责环境会计准则的制定,检查指导企业准则要求核算环境成本并定期披露。对环境信息披露不真实的企业进行严厉的处罚[2]。

2.强化政府环保职能

加大政府部门对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指导监督和支持,加强执法力度,加强环境保护法律监控,通过制定更加具体、细化的规则,明确环境保护标准;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会计法规完善我国环境成本的计量与披露手段,指导企业进行企业环境成本控制,同时政府还应有效利用税务机制,对国家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明确企业要进行环境成本控制,进一步引导企业走生态文明路线。

据《中国环境报》报道:2018年1~8月,全国环境行政处罚案件共下达处罚决定书109 696份,罚没款金额为91.23亿元,处罚力度较大[3]。除处罚外,还需政府加强社会舆论引导,树立了绿色环保理念,通过市场机制引导企业进行生态生产,通过环境区域治理规划、采取集中排污治理的方式来降低区域内各个企业的环境成本支出。

(二)加大环境成本控制战略实施资金投入

1.设置生态专项资金

在财政方面要加大环保生产补贴的力度,设置专项生态资金。发展生态文明需要企业购置技术或设备,所需成本往往都比较高,因此发展生态文明需要设立专项资金,将发展生态文明的财政补贴落实到位,国家应加大对此的支持力度,将发展生态文明作为专门的项目纳入国家预算。

2.政府担保,协助环保企业融资

政府近几年在污染治理方面投入治理资金逐年增加,但是政府不能仅治理,还要协助企业进行污染防控,鼓励企业购进污染处理设备,从污染源头进行防控。环保企业进行生态文明发展的最初阶段,投入资金较多,很多企业都是处于不盈利的状态,企业除了政府的补助外,还需要进行技术的创新和设备的更新,这些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企业融资主要来源于银行的信贷资金,然而,我国目前的金融体系尚未形成专门针对环保贷款的制度体系,并且企业进行生态文明发展路线的投资回收期较长,这与银行信贷机构的短期流动的经营目标相矛盾。因此需要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协助企业进行环保融资。

(三)强化环境成本控制理念,加大环境审计监督力度

1.强化环境成本控制理念

首先,从企业管理者的角度出发。企业应认识环境成本控制理念对企业生存的重要意义,积极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强化企业成本控制思想,发挥企业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实施各种鼓励政策,调动企业积极性,将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理念内植于企业每位管理者心中。尤其是要提高企业管理者对环境成本的重视程度,开展企业环境成本控制领导学习班,将环保理念深入具体工作中。

其次,从全体员工的角度出发。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实施是一项复杂的长期生态工程,仅靠领导者的重视不足以满足企业环境成本控制实施的必备条件,应全员参与,从每个员工做起,做到保护环境,控制成本。这要求企业要以人为本,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倡导全员企业环境成本控制观念。要消解企业环境成本控制带来短期内成本上升的困惑,需要通过培训,提高员工的技术、环保意识、思想觉悟,让员工认识到实施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重要性及意义,使员工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实施过程中来。

2.加大环境审计监督力度

目前,环境审计在我国没有统一的法律法规,通过《可持续发展能源审计指南》《生物多样化审计指南》《废物管理审计指南》做引导[4],应进一步完善环境审计制度。2018年6月审计署首次披露了长江经济带2016年至2017年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政策措施落实和资金管理使用情况。本次审计发现了部分企业管控不足等问题。类似的披露还应扩大到其他省份,同时审计部门应该制定严格有序的审计程序,通过审计科学准确地分析出企业主要污染源以及污染产生的原因,指导企业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从而达到节能减排,较少污染排放,降低资源消耗的目的,为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实施提供保障。

(四)完善企业环境成本控制核算系统

1.建立企业环境成本控制信息系统

全国环境信息技术与应用交流大会创新案例中《江苏环保在线监控数据反欺诈分析系统》就针对数据真实性的有效甄别进行了系统化的研究和尝试,这给企业环境数据造假提高了难度。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如果没有一套完善科学的环境成本管理信息系统,那企业环境成本控制仅是处于形式状态,具体成本控制运行的有效性很难进行评价。因此,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思路和方法要建立信息管理系统,通过计算机和互联网为媒介,为企业环境成本控制提供技术基础,更好地管理环境成本。

2.建立事前事中事后环境成本控制模式

企业在进行产品生产之前将可能发生的环境成本纳入企业成本核算预算中,根据可能出现的环境支出,制定成本预算,选择最优方案进行生产,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事中控制是对生产过程中对已经确定的生产方案进行成本控制,采用有利的生产工艺和污染低的材料,同时对生产废弃物进行检测,做到达标排放,避免额外环境成本的发生。事后的企业环境成本控制主要针对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具体目标的达标情况,一旦发生污染,将发生的污染费确认环境成本,同时确定产生环境成本的原因,惩罚相关管理者及造成污染的人员,迅速采取措施将污染情况消除。

3.制定符合企业的环境成本目标

协调企业各部门,根据生产的需要,对企业环境成本控制进行规划,将环境成本分散到具体部门,形成逐级管理模式。

4.建立环境成本质量监控体系

对环境成本的控制进行监督,建立环境成本质量监督体系,及时披露环境成本信息,同时建立成本控制中心,根据建立的成本控制目标,进行监控,达到全体员工都参与,并且逐级、分层进行管理,集中控制,将环境成本数据及时反馈[5]。建立奖罚制度,对保护环境,节约产品成本的员工进行奖励,对因失职造成污染环境或因没有履行职责,造成企业环境成本控制失效的员工,进行惩罚。

四、结语

企业实施环境成本控制战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在未来经营中占据优势地位。通过PEST分析法,从法律方面、经济发展方面、社会方面、技术方面进行问题分析,企业应完善环境成本相关制度,加大环保经济投入力度,强化环境成本控制理念,建立环境成本质量监控体系。未来企业环境成本控制战略实施还需从经济新常态和人类对健康环境的要求视角作进一步分析。

猜你喜欢
文明成本环境
请文明演绎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2021年最新酒驾成本清单
漫说文明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
温子仁,你还是适合拍小成本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