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区域材料为依托促进幼儿的有效发展

2018-01-26 04:20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兴庆区教育局
儿童与健康(幼儿教师参考) 2018年4期
关键词:区域游戏材料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兴庆区教育局 王 凯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凡是一切能让幼儿主动活动的机会和条件,都可以作为促进幼儿和谐发展的环境。而区域活动作为幼儿园集体教育活动的一种重要补充形式,已成为幼儿园一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深受幼儿喜爱,是幼儿自主学习的主要场所和幼儿自我概念形成的源泉。在这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活动内容,体验操作和交往的乐趣,积极主动地发现、探索和表现,有效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理想教育手段之一。

通过长时间的区域活动实践,在区域活动中,我们更关注材料对幼儿活动的影响作用,发现:幼儿最喜欢的游戏材料为基础(生活)游戏类和角色游戏类,这符合幼儿认知发展的特点,但游戏材料的提供并不能满足日常的教学所需。游戏教学中主要为幼儿提供基础游戏类材料,往往在满足幼儿基本需求的基础上,对幼儿游戏水平及技能的发展促进作用不大。另外就是在进行游戏活动中,幼儿对游戏中材料的操作兴趣不持久,难以掌握游戏规则。有些班级的区域设置形式化,在区域设置上教师根据自己的想法、意愿、兴趣来进行,孩子不能积极主动参与区域活动,形成了某些区域的材料只是一种摆设,经常出现没有人玩的现象;有些班级材料投放不丰富没变化,甚至一学期没更换,缺少经常性的变化是不能吸引幼儿参与区域活动的原因之一,而活动材料单一,满足不了幼儿的需求,引发不了幼儿去想、去操作,从而阻碍了区域活动的深入开展。

为真正实现区域活动不仅能满足不同幼儿多方面、多层次发展的需要,而且能给幼儿自主思考、自主操作和自主探索的权利和机会,更使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目的,作为一线教师要做的是:

一、正确认识游戏材料投放的重要性并树立正确的投放意识

陈鹤琴曾说过:“游戏是儿童生来喜欢的。儿童的生活可以说就是游戏。”对于幼儿来说,游戏就像其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空气和水一样重要。而在区域活动中幼儿是主体,教师是区域活动的组织者、实施者,要帮助、指导、培养和启发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因此,在投放这些游戏材料时,要考虑到幼儿的接受能力和发展水平,在数量和层次上体现出幼儿年龄发展的特点,适时更新游戏材料,满足幼儿持续发展的需要,为幼儿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条件,在游戏材料投放上树立正确的投放意识。

提供孩子感兴趣又能满足活动需求的环境内容和材料,促使孩子向最近发展区发展。要让自然环境真正能具有教育价值,有效促进孩子创造性的发展,教师就必须时时“接过孩子抛过来的球”设置相应的环境内容,提供相应的材料。孩子抛来的球是不断变化的,因此,不仅教师对孩子的教育目标是螺旋上升的,提供的环境内容材料更是动态的。只有让幼儿自由探索、想象,创造力才能发挥出来。在区域活动中,我们应对幼儿多说说“让我们试一试”“看看谁有发现了什么?”等一类的话。当孩子犯错、失败时,不急于否定,而要问问他为什么要这样想,为什么要这样做,鼓励幼儿的参与精神,让幼儿感受到自己的能力,逐步形成独立创新的精神。

二、材料的投放要具有目标性和探究性

艾里克森指出:促进幼儿自主性和主动性的发展,是早期教育的基本任务。而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目标性和探究性能促进幼儿自主性的发展。

由于区域活动是主题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主题目标的指导下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幼儿开展的系列活动,因此,材料投放应具有目标性,根据近阶段的主题目标和幼儿的活动需求及时投放活动材料。如结合“红红火火过新年”的主题活动,围绕“让幼儿感受新年的节日气氛,体验过年的忙碌、热闹,参与新年的准备活动”这一活动目标,在社会性活动区域——超市里,为幼儿提供大量红色包装纸、纸卡和各种礼盒等,让幼儿通过在超市里的加工、分类、采购和互赠等活动,从而达到落实活动目标,促进其社会性发展的目的。

材料的探究性能引发幼儿动手、动脑,支持幼儿与活动环境的积极互动,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对客观事物进行动手操作和动脑思考。探究是儿童在动脑思考基础上的动手操作,是儿童动脑思考和动手操作交织进行的活动。不能让幼儿开动脑筋思考的动手操作活动,不能被看作探究活动。例如:在“我发现了”主题活动中,充分发挥材料的吸引力,使幼儿在半个小时的区域活动中不感到乏味,“操作区”的“拼汽车”就是很好的一例。幼儿在拼的过程中会不断遇到挫折,然后经过观察、思考、反复拼插,直到成功为止。在这过程中幼儿的判断智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各式各样的汽车完全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有的小朋友一次能拼成很多辆汽车,那种成功后的喜悦更是不言而喻了。

培养幼儿探究的兴趣比幼儿获得知识的多少更为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创设一种丰富的、适宜的物质、心理和情感的环境,让幼儿获得充分的、大量的自主活动与探索的机会。

三、材料要具较强的操作性以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力

教师是否对孩子的活动作出了积极的应答,能否使幼儿主动与环境相互作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创设的环境和提供的材料能否适宜于孩子操作、探索,孩子是否有自主选择的条件。这就要求教师为孩子提供可操作性的材料,而不是只能看不能动的摆设品,而且材料的投放在品种上、数量上能让孩子有自主选择的条件,孩子能自我决定用什么、怎么用。同时,创设的环境和材料还要具有广泛的探索、想象、创造和求异空间,以此来激发孩子与其相互作用,积极动手动脑。例如:大班幼儿爱学好问,有极强的求知欲望,老师提供的材料应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即提供的材料除了数量充足,种类齐全,还要提供一些供幼儿生成游戏用的多种材料,以便幼儿生成自己喜欢的区角或选择自己所需的材料。例如:在“我要上小学了”主题活动中的“我是小学生”活动区域,我给幼儿提供了一些材料:旧光盘、闪光纸片、小毛条、即时贴、彩色夹子等材料,这些多是半成品、废旧物品及原材料。孩子们在操作时,利用这些材料装饰成了各种不同的小女孩、小男孩,充分表现了幼儿无穷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红红火火过新年”主题的“剪纸”活动中,我给幼儿提供了大小形状不同的纸,这样做使幼儿有一定的创造机会,剪出的图案除了正方形外,还有三角形、长方形、菱形等花样,这正是幼儿创造行为的闪现,是将过去的知识、经验、形象重新改组、加工并形成新的构想、新的形象的表现,又一次提高了幼儿本身的创造力。如:幼儿在建构区中玩用废旧纸盒制作的积木时,儿童被新鲜的积木颜色,不同的形状吸引着,他们或三五成群,或独立玩,一会儿搭小桥,一会儿又变成大车,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发挥着自己的创造力。

在活动中,幼儿面对自然材料,在教师引导下有意识地展开联想,这样做既能让幼儿与原材料充分接触了解材料的性质,引发联想,又能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既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又满足幼儿不断探索的需要。

四、材料的投放要具有动态性以抓住幼儿的兴趣点

材料的提供不能一成不变,而要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的发展需求定期不定期地进行调整、补充。如我们发现前阶段备受幼儿喜爱的语言区无人问津了,通过对幼儿区域活动的观察和了解,发现语言区域里的图书因投放时间长,造成破损严重和内容陈旧,于是,我们动员幼儿把家里的新图书带到幼儿园一起分享,让幼儿相互讲述自己熟悉的故事、介绍自己的新书,提高了他们的注意力和表达能力,这样就不会出现小朋友无聊乱翻书的现象了。同时,根据近期主题目标有目的地投放一些用于幼儿查阅资料的科技书籍。伊伊小朋友带来了一套很好的科普书,讲述的是自然界里一些自然现象:风、云、雨、雪、打雷、闪电是怎么形成的,每天我都利用等待的时间和孩子们一起了解这些知识,孩子们表现出了极大的求知欲。同时我还根据大班幼儿的识字需求,将全班幼儿的姓名制作成名片,请幼儿互相认读同伴的名字,激发了幼儿的认读热情。果然,语言区又恢复了往日的热闹,孩子们相互讲述自己熟悉的故事,介绍自己的新书,并时常光顾新到的科技书籍。

按照幼儿的年龄特点,他们多数很难单独安静地读书,可能更喜欢边看边议论,边看边讲,也可能要画画,甚至要表演。幼儿的活动往往是综合性的,而且幼儿有了感知是需要表达的。所以,在语言区里除了图书以外,根据幼儿的兴趣,还添置了丰富的用于表演的头饰、指偶、录音等材料,让幼儿听了录音故事后自己去小舞台表演;放上剪刀、旧图书、卡通图案、胶水、双面胶、透明胶、纸、笔等材料设置,由原有的几本图书改为剪剪、贴贴、说说,由单纯的讲故事改为“娃娃家”妈妈给娃娃讲故事,这样孩子的兴趣就自然就会被调动起来。例如,游戏“毛毛虫”,教师提供了毛毛虫的身体和大小不一、颜色不一的各种圆片,孩子可以按照大小、颜色等多种方法进行装饰。

材料的动态性还体现在各年龄段及平行班之间的互动上,各班教师应及时沟通,交流幼儿区域活动的情况,做到材料的互补,资源共享,让材料真正地为活动提供服务。

五、材料的投放要能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幼儿缺乏生活经验,对于提供的游戏材料最初只是摆弄,玩法较单一,兴趣最多保持2~3次。因此,能否使区域活动的内容与幼儿日常生活悉悉相关,并为幼儿熟悉和关注的内容是关键。每提供一种游戏材料,教师应注重游戏材料生活性,分析其特点,探索材料的多种玩法,这样在观察幼儿对游戏材料操作的基础上,及时指导幼儿游戏,引发幼儿对游戏材料的持续兴趣。

在为幼儿创设的活动环境中,应尽可能融入幼儿经历过的生活素材,让其感受各种材料的特性,更深入地了解各种材料的功能,从而体验游戏的快乐,促进其社会性的发展。如:小班幼儿年龄小,生活经验有限,缺乏“以物代物”的能力,我们要根据孩子的最近发展区,投放贴近幼儿生活的材料,让他们能主动投入到活动中来。材料贴近了幼儿生活,对他们来讲才更具有真实性、直观性、趣味性,才能更好地促进他们的再现和再创造,使游戏过程成为幼儿学习和发展的过程。材料投放后,要让幼儿能产生想摸摸、想看看、想试试、想探索一下的愿望。如:活动室设立了娃娃家、医院、商店等活动区域,为幼儿准备不同质地材料制成的玩具和半成品放置在活动区中,幼儿可以利用晨间活动、饭后、课间等时间进入活动区,在这里幼儿可以按自己的意愿自由地、尽情地玩。

在日常生活中,老师还要创造条件为幼儿提供动手、动脑、自我发现、自我交往的环境和材料。如:幼儿在娃娃家中,从最初单纯地抱娃娃、喂饭、哄娃娃睡觉到带娃娃去医院、逛超市、给娃娃讲故事等,这一过程需要幼儿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生活经验来自于日常生活中的积累和观察,儿童把积累观察的知识创造性地反映到游戏中去,在不知不觉地玩中发展了游戏的情节、培养了创造能力。

我们认为,开发幼儿智力不是教会幼儿多少知识,重要的是幼儿各方面能力获得发展,而区域活动则给孩子们的智力智慧启蒙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是决定幼儿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它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兴趣、创造意识和创造精神的发掘。我们在区域活动中,一定要寻求幼儿的真实意图和认识水平,投放适宜的材料,尊重和接纳每个幼儿的观点和兴趣,最大程度地唤醒幼儿的已有经验,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让材料和幼儿互动,使每个幼儿都能在区域活动这个综合性的大环境里,尽情地“玩”,自由动手动脑,自由想象创造,释放身心,专致地投入活动,体验成功的乐趣,使材料的效能和价值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在区域活动中营造一个让幼儿创造性发展的广阔天地,使孩子们的“创造思维”在“玩”中闪现,“创造行为”在“动手做”中产生。

猜你喜欢
区域游戏材料
土木工程材料的认识和应用
分割区域
新材料赢得新未来
最美材料人
区域发展篇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材料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